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554094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政治史 必修二 经济史 必修三 文化史,启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什么是传统文化?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指统治者提倡的,在社会中主导意识的思想。,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二、汉代儒学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儒家思想,目标一 百家争鸣,概念: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

2、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争鸣: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联系: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侧重政治斗争,探究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诸侯争霸,周王室衰落,分封制、宗法制崩溃。,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经济:阶级:文化教育:,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和被重用。,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

3、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A,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A B C D,D,(二)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与思想主张,主要有十派: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1、道家 (1)(春秋)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利

4、益,唯心思想:万物本源是道。 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朴素辩证法思想(思想精华) 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道德经,政治:无为而治 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理想社会:小国寡民 例: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法自然,即顺应自然。 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战国)庄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A、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B、提出了“齐物”的观点C、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 主张

5、认为天与人“不相胜”,顺应自然。,补充:道家学说也称黄老学说;老庄都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战国)墨子代表平民阶级的利益主张非攻兼爱尚贤节俭,反对非正义战争(墨攻) 爱所有人,没有等级区别反对任人唯亲 反对奢侈浪费,补充:讲求实际功利。,例:兼相爱,交相利。,2、墨家,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有哪些思想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李悝:法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韩非子,A、以法治国 (法不阿贵) B、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法、术、势) C、顺应历史发展,变法革新 例:“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

6、则备变”守株待兔的故事D、奖励耕战,影响: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商鞅:商鞅变法,3、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战国),结合韩非子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主张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1)春秋:孔子(至圣)-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思想核心: “仁”的含义:实现仁的途径:实现礼的途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仁、礼、和;,孔子的“仁”具有和谐意识,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7、对现代社会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孔子的仁爱是有阶级差别的爱,并非普遍意义上的爱。,有等级差别。,克己复礼。(保守性),指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贵贱有序,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其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等级制的一套礼仪制度。,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协调各方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教育:,首创私学;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 整理六经诗书

8、礼乐易春秋 被称为万世师表;,政治:以德治民。重人事,轻鬼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4、儒家,1、据英国BBC消息称,美国国会众议院2009年10月28日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一项决议案,其内容是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孔子在当今世界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提出了 A“仁”的学说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C“仁政”学说 D“克己复礼”的学说,A,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下列哪一观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9、D三人行必有我师,A,(2)(战国)孟子、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仁政,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本善,性本恶 礼法并用(教化为主),道德观:舍生取义、先义后利 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唯物思想: 知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傜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C,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

10、期,同,异,奠定 基础,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以暴制暴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善性”,这一言论最接近_的思想 A孟子 B. 荀子 C.庄子 D.韩非,A,儒家的“仁政” 法家的法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是墨子的话,语出墨子兼爱。 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

11、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这是墨家提倡的“兼爱”,主张爱人如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A、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B、道家学说:构成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C、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曲则直,枉则全,洼则盈,敝则新。”这一名言最有可能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2、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地沉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12、 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 B、诗经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关注社会与自然,重视人的能力 D、它在当时有利于国家结束分裂,实现统一,A,D,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各科任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评价不太恰当的是 .小李: 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待人宽容,有儒家风范, B.小刘:政治教师老师很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小王:历史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D.小张: 地理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B,4、伏尔泰曾说过,中国文人的宗教是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任何迷信和荒谬的传说,也没

13、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伏尔泰口中的“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是( ) A佛教 B道教 C儒学 D老庄思想,C,5、为纪念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7月9日,“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穿越时空,寄语孔子,百万网友大征集”活动拉开了序幕,网上掀起一股寄语孔夫子的热潮,当地四位高三学生也积极参与留言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甲:战国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乙: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有助于当今社会的和谐 丙:孔子亲自编写的论语至今备受欢迎 丁: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A甲 丙 B乙 丁 C甲

14、丁 D乙 丙,B,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 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五蠹,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韩非子。 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15、,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公输,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 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 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墨家。 本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 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任能。,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 明其意义。,百家争鸣意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目标二 汉代儒学,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春秋 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 孟子、荀子,使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秦朝法家思想,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冲击 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