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354752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在液体中沉浮(设计展示)(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淮师附小 吴晓婕,【科学教育理论指导】,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的从另一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实验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他们的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通过自己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结合这一结论,以及根据学生素质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这节课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

2、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实验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于浮的更多问题。,【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 与教学方法梳理】,考虑到一些学生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导入时设计了一个小魔术,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到盐水,便就此追问下去:能确定是盐水吗?在学生的经验与新的思维产生冲突下引出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分组材料的准备中,为了使学生能亲自体验到并不是只有盐水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特意准备了糖、味精,供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

3、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知道了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本课从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引入,观察发现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在另一杯液体中却是浮的,用不同的现象冲击学生的思维,转变学生的思考角度,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看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

4、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了解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重难点】,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铁片,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木棒,烧杯两个。2.课件:实验要求、实验记录表、拓展资料。3.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块、100克食盐或100克白糖

5、或100克味精各一袋、装有100毫升清水的烧杯、一根木棒、塑料勺、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引导实验验证三、探究哪些液体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四、拓展所学,实验方法:,1.用试管夹夹住铁片,用滴管依次取两只烧杯中的液滴,滴在小铁片上。 2.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上的液滴,仔细观察加热后液滴留下的痕迹。,小组分工:,1.材料员:领取并整理材料。 2.记录员:填写实验记录表。 3.操作员:按要求操作实验。 4.观察员:组织组员们观察。,实验步骤:,1.把马铃薯放入,舀起一平勺材料放入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观察沉浮情况。 2.依次一小勺一小勺地添加食盐、糖或味精,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

6、。 3.填写实验记录表。 4.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注意事项:,1.各司其责,保持安静。2.不要品尝实验材料。3.不要浪费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把马铃薯放入,舀起一平勺材料放入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观察沉浮情况。 2.依次一小勺一小勺地添加食盐、糖或味精,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 3.填写实验记录表。 4.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死海,死海视频,水生植物和鱼很难生存,海水含盐量高,人漂浮在海面上,海水含盐量高,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爱因斯坦(美国),【教学反思】,执教本课时,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自主构建问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完成探究结论,并亲历探究活动完成总结和应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发现一定浓度的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在设计调配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这一活动中,没有像教材中那样,让学生调配一杯盐水,而是采用了多种材料:盐、糖、味精,调配出多种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溶液,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材料,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