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蹲点督促调研报告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53547247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蹲点督促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脱贫攻坚蹲点督促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蹲点督促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蹲点督促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工作汇报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工作汇报x村位于x镇东10公里处,共有20个村民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全村贫困户主要以劳务输出、洋芋、中药材种植、草编、土蜂养殖等产业使贫困户增收脱贫。现就本次蹲点督导情况汇报如下:1、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该村能够紧紧围绕“2019年脱贫摘帽”目标,按照“县上定思路、定路径、定政策,镇办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政策,村(居)包扶到点、包扶到户、包扶到根”的总体要求,瞄准识别、管理、服务、帮扶、落实“五个重点”,通过“四个兜底”和“两个保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1 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围绕“怎么扶”,按照

2、“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聚焦重点区域,瞄准贫困人群,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一是一是发发展展产业产业促脱促脱贫贫。 。根据实际,围绕“洋芋、中药材、草编、土蜂”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实施“专业大户引领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入股分红、入社打工、产品加工”等多种方式增收。目前,全村共发展共发展4家专业合作社,利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合作社帮扶34户97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帮扶70户249人,养蜂合作社帮18户72人,核桃专业合作社帮扶127户400人,确保所有贫困户在2016年底脱贫。二是易地搬迁促脱二是易地搬迁促脱贫贫。 。该村依托x镇风情小镇移民搬迁与农业产业发

3、展和旅游产业相结合这一契机,大力宣传移民搬迁政策,对无劳力、无积蓄、无安全住房的“三无户”,鼓励申请“交钥匙工程”,现已有85户贫困户有意向迁入x镇街东移民搬迁项目。三是三是发发展展教育促脱教育促脱贫贫。 。对于因为教育问题致贫户,争取教育投入项目资金,决不让家庭因学致贫,教育脱贫137户611人。四是生四是生态态保保护护促脱促脱贫贫。 。把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融为一体,目前已确立生态保护脱贫户101户344人,脱贫形式主要有连翘种植、生态补偿、退耕还林等。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促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促脱贫贫。对没有脱贫能力的残疾人和五保户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实施社保兜底,全村已确立社会保障兜底脱贫99户

4、,162人,其中低保兜底83户146人,五保兜底16户16人。(二)(二)项项目目筛选筛选核核查查情况。情况。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又遇“7.10”洪涝灾害,影响全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后经县发改、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和镇政府现场查看核实后上报的1座45m洛河桥工程、1条1300m排洪渠工程、1条760m河堤工程和环保设施,经实地核查都是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项目建成后改善了村容村貌,方便3个村民小组50户群众的出行和全村600亩核桃建园的科管和采摘,保障了6个村民小组,244户847人的安全和776.4亩耕地的保护。(三)指(三)指标标达达标标情况。情况。通过进村入户、深入群众、实地查看、

5、听取意见等形式,走访了249户贫困户,经检查该村农村总人口2789人,拟脱贫738人,未脱贫80人,贫困发生率为2.86%。(四)干部(四)干部驻驻村包扶情况。村包扶情况。农技中心在x村建立合作社4个,确保所有的贫困户都有产业,并为包扶贫困户赠送土蜂15箱,确保贫困户增收有着落。新建的x病虫害合作社为全镇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确保核桃、洋芋等产业得到健康发展。也使该社的社员工资性收入得到增加。包扶干部x能够坚守在村,为贫困户排忧解难,确保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及时得到解决。2、存在的问题基基础设础设施建施建设设急需解决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问题(1)x大峪沟口45米的洛河大桥急需修建,工程建成后方

6、便3个组50户群众的出行和全村600亩核桃建园的科管和采摘;(2)贯穿原东村、原中村、原西村通村路的扩宽、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依托仓圣湖景区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预计将x村打造成我县西部明星村;(3)井泉沟1处760m河堤、堡子沟1处1300m排洪渠急需修建,建成后将改变244户847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4)全村共有159户土坯房,其中特困户49户,一般贫困户93户,地灾户1户,生态搬迁2户,其他搬迁14户。有85户群众愿意搬迁,74户群众不愿搬迁。(5)群众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急需要改变。产业发产业发展方面展方面(1)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与效益偏低。与传统

7、农业相比,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较大、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见收需要时间较长、市场相对较远而且风险相对较大,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但有的干部群众对产业扶贫才持谨慎、观望态度,有的则是在上级的推动下“被动调整”,导致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管理不精、效益不高。如群众不愿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难度大,地膜洋芋和良种核桃建园等传统产业多为零星种植,无法形成规模种植,形不成区域优势。 (2)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我县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只是极少数,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而且越是贫困地

8、区,这种情况越发突出。不少山区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领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根本没有指望靠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进而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不能有效结合,成效不明显。为贫困户制定的短期计划收益小,制定的长期计划又见效慢。例如,新建的连翘和核桃建园及养蜂产业成效不能很快显现。这些产业刚刚起步,成效的显现需要时间,暂时对贫困户的增收不能见效。贫贫困困户户存在的存在的问题问题(1)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懒汉思想依然存在,“靠着墙角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9、”,“等靠要”思想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2)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对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实际的帮扶中,一些群众故意隐瞒收入,不愿脱贫,认为脱贫后,政府不再为其提供帮扶政策。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为了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早日完成脱贫任务,今后,还需做好以下工作:1 坚坚持宣持宣传传教育,增教育,增强贫强贫困群众自我困群众自我发发展能力。展能力。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宣传脱贫攻坚典型的人和事,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展示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

10、立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雨露计划和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2 坚坚持因持因类类制宜,互制宜,互动协动协作共同致富。作共同致富。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科学编制困难户扶贫详规。各包扶单位、结对帮扶干部结合实际,深入村组,了解是贫困户产业现状,包括从事该产业的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产业规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等;依据贫困户劳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将其分为有劳无技型、

11、中药材种植型、养殖型(摸清楚养殖品种和规模)、手工技术型等四种类型,对同类型产业,由能人大户带头组建相应的协作互助组织,依托能人、大户带动,利用其销路和技术等资源更好的服务贫困户。(三)(三)坚坚持部持部门协门协作,整合作,整合资资源源统统筹施力。筹施力。充分发挥各包扶部门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帮助各贫困村逐步建立长效发展的优势产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帮扶,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严格落实好联系单位带头包扶的责任,发挥部门优势,凝聚社会力量,不断拓展社会帮扶领域,切实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帮扶实效。(四)(四)坚坚持持产业产业主主导导, ,创创新思路开新思路开阔阔路径。路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

12、点,紧紧围绕中药材、洋芋、土蜂、草编等四大扶贫产业发展,提出四个脱贫路径,做实扶贫产业到户计划。一是能人带动型。推行“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本地群众、外来人员创业,贫困户通过入股(资金、流转土地)、劳务等方式进行合作,取得劳务、红利等收入,实现共赢。二是合作互助型。鼓励贫困户与其他贫困户、农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成立互助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三是旅游拉动型。鼓励贫困户利用草链岭、仓圣湖等资源优势,从事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住宿、导游、土特产销售等项目增收脱贫。四是干部帮扶型。建立产业发展信息平台,鼓励包联干部、第一书记、村三委班子成员和能人大户发挥资源、智力、信息和管理优势,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产业发展引导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获得经营性、投资性、劳务性等多种收入实现脱贫。(五)(五)坚坚持基持基础础建建设设,改善生,改善生产产生活条件。生活条件。结合仓颉文化遗址公园、仓圣湖旅游度假小镇、洛河源生态度假区、x古街洛河源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统筹兼顾,积极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建设,使之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村级文化、卫生、教育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移民搬迁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