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解析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0816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桶原理解析t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木桶原理解析t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木桶原理解析t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木桶原理解析t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木桶原理解析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桶原理解析t(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牛管理学:各种版本 “ 木桶理论 ” 解析现代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 木桶理论 ” ,它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实践中, “ 木桶理论 ” 这一富含哲理的观念,被用来解释许许多多的现象。但是,在原始表述中由于未曾涉及其适用范畴和约束条件,一些具有很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者,就根据不同环境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演绎、引申,形成了“ 木桶理论 ” 的各种新版本。“ 木桶斜放理论”有人认为,补短毕竟要加大投入,是件费力而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因此应当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能,就是要在“ 用

2、” 上下功夫,扬长避短,甚至故意突出其长处,也许比一味弥补其短处更有效果。如果继续用木桶的比喻来说,就是将木桶向长板一方倾斜放置,比正着放置要增加更多的容量。这种认识好像有点强词夺理或者偷换概念,但似乎也自成一说。这个新 “ 木桶理论 ” 版本是在启示人们:用人贵在用其所长。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所讲:用人不求全,有70 分的人才就好。“ 木板密合理论”也有人认为,对一个木桶而言,如果木板长度都合适,但相互之间如果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或者说无法达到应有的容量。因此强调要注意强化木板之间的密合程度,防止水从缝隙泄露。这个版本的新“ 木桶理论 ” 显然是在启发人们,对一个组织的战斗力而言,

3、其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由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所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不但要均衡,更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各部门、人员之间在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木板密合理论” 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协作、沟通的重要性。提高木桶装水的能力,必须有两个措施相配合:加长木板,并让木板之间结合得更紧密。“ 铁桶理论 ”桶为水而做,水因桶而立,一个木桶,即使是铁桶,无论其桶壁多厚多坚,只要在桶底有个米粒大的小眼儿,水必然流失,如果不加修补,这桶也就成了一个废物。对此现象,不妨称为“ 铁桶理论 ” 。“ 铁桶理论 ” 告诫人们,没有坚固的基础工作,

4、必然会导致一事无成。古人说“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也是讲的 “ 铁桶 ” 底部不能有眼儿。历史上有过无数次因忽视“ 铁桶 ” 底板作用而导致全盘皆输的沉痛教训:某地兴建一个规模浩大的水库,但由于勘察选址不慎,建到了地质断层上,导致水库成了一个无底洞,注多少水渗多少水,也就造成了一个废库。“ 木板互补理论”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木桶的最长的那几块板可能是你让人认识的原因,但最短的那几块却是制约你发展的根本。有人认为,如果木板质地相同,通过适当截取长板来弥补短板的做法,比加大投入补短更为合算,因为前者成本几乎为零。这说明,对企业而言,立足于现有要素,只要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优化结构,

5、同样可以增加效益。“ 大木桶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各国利用各自生产条件上的绝对优势,生产实际成本低于别国的商品,然后去交换别国所擅长生产的产品,这样会比各国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更为有利。从这个国际贸易学的观点可以给我们理解“ 大木桶理论 ” 一个新的角度,每个人都是组织这个“ 大桶 ” 上的一块 “ 板子 ” ,类似的,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优势产品都是社会化大生产这个大木桶上的“ 板子 ” , 把他们有效地组合起来发挥每个个体的长处,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整体效益,这就是“ 大木桶理论 ” 。“ 大木桶理论 ”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性、开放性的视角

6、, 打破了企业原来所普遍持有的狭隘生产思维,可以借助其他企业、甚至国外企业的优势要素来打造“ 木桶 ” 。“ 木桶盛沙理论”看待 “ 木桶理论 ” 时,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木板的长短,而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明确桶里盛的是水。如果桶里盛的是沙子,那么这一理论立刻失效。用木桶盛沙, 虽然不能绝对地说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但是至少长木板对于能盛多少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 “ 木桶理论 ” 对足球并不适合, 否则你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马拉多纳就可以淘汰由11 名球星组成的巴西队。“ 木桶盛沙理论” 给人们、 至少给足球界一个启示:拔尖人才作用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他反映了一个团队的 “ 摸高

7、” 能力。“ 木盆理论 ”中国IT 界巨头同创集团总裁王荣之等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长板,而只有许许多多很短的木板,但合起来做成直径很大的木盆,盛水照样比木桶多。王荣之的木盆理念昭示人们,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整合多方力量,集成合力、形成体系。正是因为这一理念在同创内部的深入人心,也正是由于企业构筑了在国内IT 界最为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才使同创即使在遭受重创时,也没有如 “ 瀛海威 ” 一般出现领导层的集体哗变,其骨干力量保存得出奇的好,企业内部重组由此也出奇顺利。“ 箍桶理论 ”“ 箍桶理论 ” 就是针对 “ 木桶理论 ” 而提出的逆向的新观念,其定义是:先制定一个目标,然后根据现在自身与客观的

8、情况,制定出最终为能达到目标的一个个阶段的任务量。或者说, 就是将一件有大困难的事,细分为若干阶段或部分,这样,在细分后的每个阶段或部分,其困难就被大大缩小,直至缩小到其困难可被轻易克服,缩小到要实现这个阶段或部分的小任务,完全具备客观的可能,而几乎没有任何系统的风险干扰。“ 箍桶理论 ” 就是用小的时间量与任务量,化解“ 计划 ” 所具有的系统大风险。学习与运用“ 箍桶理论” 时,首先要 “ 箍” 一个适合自身素质的“ 桶” ,不过先从 “ 箍小桶 ” 开始为好,自身要素增长后,再去 “ 箍” 更大的 “ 桶” 。诸理论的限制性分析综合分析以上新的“ 木桶理论 ” 的引申、演绎角度,要使“

9、木桶理论 ” 更具严密性,应当做出以下限制性规定:1. 底板必须是稳定、坚牢的。这是传统 “ 木桶理论 ” 假定的一个前提。在现实中,对一个系统而言,这是根基性的东西,具备这个条件,就不会演绎出“ 铁桶理论 ” 、“ 木盆理论 ” 和“ 箍桶理论 ” 。在实践中能称作底板的如企业的组织结构、规模,人才的自由度 (若人不是自由的,体力、 脑力、心力毫无意义)等。2. 长、中、短板结合必须是有机密合的,不存在间隙。做出如此规定,就会使“ 木板密合理论”失去市场。3. 诸木板必须是互不替代的,即一板不能转化为另一板,就如同人才的脑力不能替代体力一样。这就否决了 “ 木板互补理论” 。4. 构筑木桶的环境是封闭的,即不存在外部木板的“ 供应市场 ” 。这就限制了 “ 大木桶理论 ” 的发展。5. 应均衡、同强度的发挥各板功能,避免出现“ 报废时间 ” 的不同,因为过于倚重一板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而“ 木桶斜放 ” 理论就是由此反向演绎的。6. 木桶内容物必须是“ 水” 类流体,这样“ 木桶盛沙理论” 就不会产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