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493132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意志,第一节 情感的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情感 第三节 意志的概述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意志,第一节 情感的概述,一、情感及其作用 二、情感的种类,一、情感及其作用,(一)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意愿和观念而产生的体验。 例如,儿童会因为取得好成绩而高兴,也会因为做错事,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感到羞愧。这些以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感。,情感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 例如,铃声一般不会引起人的情感体验;但是在紧

2、张的情况下,盼望下课时,就会引起人的情感体验。,这说明客体是否能引起人的情感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符合人的愿望、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使人产生烦闷的情感体验。,(二)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1.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例如,当我们想到祖国现代化的远景时,能产生一种振奋的心情,这是伴随想象过程而产生的情感等。 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联系)。 例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励着我们钻研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2、区别:第一,认识过程

3、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二,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第三,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人们可以有意地感知、记忆和思考,也可以有意地停止这种认识活动,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人的情感只有在认识的作用下才会增强有意性。,(三)情感功能,情感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指情感作为行动动力,有发起和维持行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少年儿童的爱,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推动力量。,情感的信号交际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表情包括

4、肢体表情、言语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肢体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言语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情感体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忧伤、默许的微笑、否定的微笑等,有时不能一下子辨认清楚,这要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做细致的观察。,二、情感的种类,(一)按情感状态分类 根据情感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等特性,可以把情感分为激情、心境、应激三种表现形式。 1.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有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例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通常由重大事情引起,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突如其来的

5、危险引起的异常恐惧等。激情常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如恐惧时,毛骨悚然,面色如土;愤怒时,全身发抖,紧握拳头;狂喜时,手舞足蹈,欢呼跳跃等。激情状态下,人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但虽然自控能力减弱,还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因此不能以此作为不良后果的推脱。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重大成功时兴奋,有很大激励作用。,2、心境:是一个比较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使个体对所有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态度体验。例如: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仿佛变得清晰明亮、赏心悦目。反之,当一个人心灰意冷的时候,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心境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这取决于客观刺激和人格特征。例如:失去

6、亲人引起长时间的郁闷;性格内向的人更易受刺激的影响。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心境对人的一切活动都有影响:如消极悲观,这既会降低活动效率,同时也有害于身心健康。,3、应激:是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就会体现压力产生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例如:急驶中的司机突然发现距车很近的地方有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防止事故的发生。,应激状态下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使人的心理活动立即动员起来,使人分为积极状态如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摆脱困扰;另一种表现使人的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使人注意范围缩小

7、,如手脚失措、行动紊乱。 应激状态的消极表现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加以调节和改善的。教师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使人能从容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激状态分为:慢性应激和急性应激。急性应激:短暂的唤醒状态,伴随着典型的进攻或撤退模式。慢性应激:长期的唤醒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使人感到即便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加在一起,也不再能满足压力事件的要求。,(二)按社会性内容分类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标准在不同时代、民族、社会中是不同的。如果个体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相反如果个体的言行不符合道德标准,个体就会

8、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并受到别人的消极评价。,2、理智感:是指个体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求知欲,解决问题后喜悦之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等。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理智感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理智感的激励下,人们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求知欲,从而坚持不懈的追求真理。,3、美感:指个体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 产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人们普遍认为仙鹤是美的,但对皮肤的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美感的来源: a.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如桂林山水

9、,武汉黄鹤楼。 b.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行为带给人美的评价。,作用:美感使人精神振奋、积极乐观,丰富人的心理生活。美感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帮助人们以美丑的评价去赞扬美好的事物和心灵,蔑视丑陋的行为。 提高儿童的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纯洁他们的心灵,为他们能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己的生活。,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情感,一、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三、小学儿童情感的培养,(一)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情感很容易表现出来,儿童的脸部表情常常是他们情感的“晴雨表”,喜怒哀乐明显的表露在面部。 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

10、、具体情景的支配。有的低年级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会哭起来。,此外,他们的情感是短促的、具有爆发性的。如,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低年级儿童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使友谊破裂,但很快又得以恢复。 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情感稳定性是比较差的。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情感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情感的境遇性减少,选择性提高,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二)小学儿童情感可控制性的发展 低年级儿童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例如,低年级儿童在玩的入迷的时候,往往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中

11、高年级儿童调控自己感情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例如,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做与自己的情感相违背的事。,(三)小学儿童情感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相联系,内容不断丰富。 学习生活使儿童接受着各种社会性情感的陶冶。例如,语文课本中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描述,可以激起小学儿童不屈不饶勇于攀登的情感。 在班集体中,小学生体验着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间的关系。良好的交往会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友爱、互助等积极的情感。,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微笑,大笑;嘲笑,冷笑 随着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情感日益深刻。以愉快为例,学前儿童可能因为得到一块糖、得到

12、玩具而快乐;小学生可能因为受到老师表扬,考试取得好成绩而感到愉快。 情感的深刻性还表现在评价人和事的时候,开始用一定的道德标准。例如,学前儿童主要是从一些具体的关系出发来判断喜欢谁不喜欢谁,谁给自己看小人书就喜欢谁;小学儿童逐渐学会从一定的道德标准出发,确定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谁学习好,为集体做好事就喜欢谁。,小学生与老师间的情感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来说,小学儿童有着强烈的“向师性”,对教师充满着憧憬与热爱,这位教师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随着社会因素对情感制约性的增强,小学儿童开始体验到诸如悔恨、内疚等高级情感。 但是,小学儿童的情感与成人相比,情感

13、还不够稳定,不够丰富,调控力还比较低。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情感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一)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又称焦虑症,使儿童情感发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从婴儿期即可发生这种障碍,但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过分敏感,多虑,经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不安焦虑担忧。 过度焦虑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素质性焦虑,二是境遇性焦虑。,1.过度焦虑儿童的表现 过度焦虑儿童会表现出下列过分的和不切实际的担心,并在一段时间内始终如此:(1) 总是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整日为此忧心忡忡(2) 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是否适当总感到不放心(3) 对自己在学习、体

14、育或社交等方面的能力表现出过分担心,生怕不如别人(4) 经常感到头痛或胃痛,但并没有实际的躯体疾病(5) 有明显的紧张感,不能放松自己(6) 自我意识强烈,不断考虑自己的问题而难以投入到现实学习生活中去,2.如何帮助过度焦虑儿童?(1)首先要确定过度焦虑的类型。(2)对于素质性过度焦虑儿童,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改进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自信、自立、客观判断等各方面得能力。 (3)对于他们适当的判断给予及时的鼓励。这种帮助通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奏效。,(二)恐怖症 指儿童对某些事物、情境或观念表现出不适当的、异常强烈恐怖的情绪。儿童虽然知道害怕是多余的,但是却无法抑制。一旦避开这类事物,不安情绪

15、立即减轻或消失。,1.儿童恐怖症的类型 动物恐怖症 怕猫狗 特殊境遇恐怖症 怕高 见人恐怖症 怕见人 学习恐怖症 怕上学,拒绝上学,2.恐怖症的原因不恰当的恐吓;性格缺陷,3.对恐怖症儿童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治疗方法。人在害怕时,会表现出肌肉紧张、心跳加剧等状况,这与人的放松状态是相反的。系统脱敏法,采用让人的肌肉放松的方法来逐步与紧张对抗,最终以松弛压倒紧张恐怖,所以又称做交互抑制。,系统脱敏治疗程序包括三部分: 1.肌肉放松训练 2.建立恐怖等级 3.实际治疗,以帮助患者克服“惧怕陌生人”心理为例, 建立恐怖等级。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

16、时深呼吸,调节情绪。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其他的一些方法,如正性强化法、心理戏剧法、心理分析法也有一定的疗效。一般儿童在接受一定时间的治疗后,都会好转或痊愈。,(三)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其特征是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理的观念、意向或行为,常导致焦虑、自责和忧郁。一般认为,2岁、7-8岁及青少年时期是正常儿童出现一些强迫症状的高峰年龄。如上楼梯时数数、用脚踢小石子等,这类行为并不是病态,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真正的强迫症在童年期并不很多,他们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出现明显的矛盾和焦虑不安,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以为然,只不过一定要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否则就会不安或发脾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