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485452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微讲主要是初学者了解什么是国学,如何学国学(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微讲,国学概论,为什么要学国学? 什么是国学? 学习国学的意义。 学习国学的方法。,为什么要学国学?,在当今世界,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国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家园。,为什么要学国学?,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小史中说:“中国的人生观也许错了,但是中国的经验不会是失败。如果人类将来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为什么要学国学?,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

2、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章太炎“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存亡。,为什么要学国学,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一次国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学术研讨会,人大校长纪宝成在闭幕式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人民大学为什么要发展国学”的讲话。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些年轻人,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西方文化的发展津津乐道,对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却知之甚少。这决不仅仅是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更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民

3、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国学这个大旗举起来,为振兴国学、接续文脉尽一份力量。2005年,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联系到文革时期全面否定国学的历史背景看,这是当前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社会各界人士对人大的这种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普遍地表示支持和赞赏。,为什么要学国学,人大的这种做法并不是什么创举,而是继承学习和仿效了清华的传统而来的。早在八十年前,即1925年,清华大学就率先举起了国学的大旗,在全国最高学府首次创办了国学研究院。当时拥有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都是名符其实的学术泰斗、国学大师,达到了最高的学术水平。他们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生,日后都成为

4、我国传承弘扬国学的中坚力量。在中国20世纪的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清华大学国学院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再往前追溯,还应该加上蔡元培先生当上北大的掌门人,成立北京大学国学门的故事,时间大约在1917到1922年,正是五四前后。,为什么要学国学,当时的所谓中学,也叫做国学,指的是中国的学问。照“西化派”的观点看来,西学先进,中学落后,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所以中西文化的对比是先进与落后之比,新旧之比,时代先后之比,传统与现代之比。但是照“保守派”的观点来看,作为一种由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民族性,追求现代化不能脱离传统,如果否定传统,与传统割裂,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中国

5、人不再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就丧失了民族的凝聚力,国将不国,现代化的事业也难以取得成功。抗日战争时期,冯友兰先生根据诗经中的两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提炼出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叫做“阐旧邦以辅新命”。所谓“旧邦”,指的是古老的中国和传统的文化,所谓“新命”,指的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的事业。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发掘其固有的精神资源,中西会通,新旧整合,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不懈的努力。冯先生的这个命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中国人的心愿,也是对五四时期激进与保守两派争论的一种折中调和。,为什么要学国学,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说了,随着中国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将

6、到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可是后来经济建设的高潮没有到来,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不成功的,紧接着以后也没有搞什么经济建设,而是以搞阶级斗争为纲了。至于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盼啊盼也没有盼到。 那个时候,我们要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破不立,破字当头,只有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全都破掉,弄成一张白纸,才能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结果什么也没有画出来。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十年“文革”,实际上是革文化的命,“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所有的传统都属于被打倒之列,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是重点批判的对象。“文革”的灾难我们现在记忆犹新,极左思潮使得国学沉入了谷底。,为什么要学国学,到了八十年代

7、,告别“文革”,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出现了一股以河殇为代表的思潮。那是一些年轻人想让中国迅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从西方自由主义的角度来批判国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封建、落后、反动,是现代化的最大的阻力。就指导思想来说,虽然河殇批判国学和“文革”不一样,一个是西方的自由主义,一个是极左思潮,但是他们共同继承了五四时期激进派的做法,联手起来,左右夹攻,来否定国学,并且形成了一种强势的话语,使得中国人一谈国学就显得封建、落后,反动。 进入九十年代,国学出现了一点复兴的迹象,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消歇了。当时有一些教授们,特别是北大的教授,包括季羡林先生,张岱年,他们在教授的圈子里搞了一个学院派的国学

8、,出了一批国学丛书。可是马上受到了批判,认为是一股复古思潮,不利于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学国学,回顾五四以来近百年的历史,在对待国学的态度上,激进派一直占据上风,保守派则是弱势群体,居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直到21世纪,国学的命运才算真正有了起色,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股“国学热”不是政府的推动,不是学者的提倡,也不是媒体的炒作,而是由民间的各种自发的力量所促成。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寻找文化认同。21世纪的中国,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经济起飞,文化失落,经济上创造了世界的奇迹,文化上却由于长期对国学的否定,缺乏应有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和整合的力量,对于个人来说,则是

9、一种文化身份的定位和确认,涉及到精神家园的依托和归宿。许多中国人,特别是一些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他们走出国门,从事世界性的交往,普遍地感到对国学的无知,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无知,不能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茫然无根,于是激起了一种内在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重新认识国学,复兴国学,这就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自发地促成了一股“国学热”。,为什么要学国学,在当代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必然有一个文化的复兴,这是一个大趋势,大潮流。复兴并不是复古,而是以崭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文化复兴的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国学,使我们知道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根基。,什么是国学?,“国学”本意是国家一

10、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学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记集说卷六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为庠,教闾塾所升之人也;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州,州之学曰序,周礼春秋以礼会民而设于州序是也,序则教党学所升之人;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之学谓之国学,以教元子(天子嫡长子)、众子(天子的庶子)及卿大夫士之子,与所升俊秀之士焉

11、。”,什么是国学?,国学的本义是国家级学校,历代有所变化。 国学从周朝就有了,原来是国家级的贵族子弟学校,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学府,优秀的庶民子弟也可进入国学,经过考试,量才授官。 汉代称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隋代称国子监,唐宋时以国子监总管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明、清两代设立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设学部,国子监的称呼于是废止。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人主张大兴国学,发展教育。 所以,我国古代典籍中所指称的国学,是一个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概念。,什么是国学?,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仅指传统文化本身,还包括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所谓学问,侧重于有

12、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什么是国学?,由于西学东渐的效应,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为了与“西学”相对峙,有人提出了“旧学”或“中学”的概念。 张之洞即提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由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张之洞的名言。可见,相对于新学而言,国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它是与西学

13、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什么是国学?,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 胡适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好多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包括一切。”胡适又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什么是国学?,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一般叫做“汉学”(sinology)、“支那学”或“华学”。 “中国学”的称谓,则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 欧美学术界还有“东亚学”的称谓,

14、其范围包括对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研究。,什么是国学?,我们平时所说的“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在这里,“国学”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所谓国学,一、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 二、国学是现代性的产物,是中西文化碰撞的果实。 三、国学意味着文化的多元性与延续性。 四、国学是在全球化境域下对中国文化与学术精神的表述。,国学的分类,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等;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

15、位;,国学的分类,国学的基本分类小学: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管钥;经学: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诸子: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文学: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国学:六艺,七略,四部,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国学:六艺,七略,四部,七略中国第1部官修目录。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年) ,刘向、刘歆父子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

16、一部分类目录七略。,国学:六艺,七略,四部,六艺略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种。 诸子略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种。 诗赋略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种。 兵书略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 数术略分天文、历谱、五行、蓍筮、杂占、刑法六种。 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国学:六艺,七略,四部,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诸子百家,【名称】诸子百家 【解释】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