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八纲辨证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4723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八纲辨证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医学八纲辨证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医学八纲辨证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医学八纲辨证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医学八纲辨证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八纲辨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八纲辨证(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思考,1、肝胆病痛证痰饮证常见的脉象为 A紧脉 B结脉 C滑脉 D弦脉 E促脉 2、滑脉的脉象是 A轻取即得 B往来流利 C三部举按有力 D来盛去衰 E厥厥动摇3、浮紧的脉象主病常为 A表虚证 B表寒证 C表热证 D表湿证 E表证挟痰,4、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按到肌肉者叫做 A浮取 B总按 C沉取 D单按 E中取 5、浮滑脉的主病多为 A痰热互结 B饮食停滞 C湿热内蕴 D风痰 E风热袭表 6、腹中肿块,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病属 A痰凝 B气滞 C虫积 D水饮 E瘀血,7.外感风寒的咳声特点是 A咳声重浊 B咳声清脆 C咳声紧闷 D咳声不扬 E咳声顿作 8.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哪

2、一项 A呼吸困难 B鼻翼煽动 C张口抬肩 D难以平卧 E喉中痰鸣9.“金破不鸣”的病机是 A、痰浊闭肺 B、肺肾阴虚 C、风寒束肺 D、风热犯肺,10.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11.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E以上都不是 12.下述何证可出现自汗与盗汗并见 A气虚证 B血瘀证 C阴虚证 D血虚证 E气血两虚证,中医学,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胡任飞,八纲辨证,目的要求,掌握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了解辩证的方法,了解辩证的步骤,复习,中医学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复习,证?症

3、?病?辨证?,“症”症状表现“病”疾病病名,复习,证?症?病?辨证?,针对人而不是病 同病异证同样的病,一人一证 异病同证不同的病可以辨出同一个证 针对一个阶段而不是全过程 一个人患一种病,一段时间一个证 针对证而不是病,复习,证疾病当前阶段的病理本质,包括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力量对比等。,由“症”到“证”的过程,如:肺炎的热邪壅肺证、肺阴虚证,辨证:将临床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等,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又称施治,根椐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与论治互为因果,辨证的方法:,病因辨证针对病因病机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

4、充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用于内科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外感病的辩证三焦辨证总纲: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总纲,适用于一切疾病的辨证,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辨证的准绳。,纲举目张 渔网上的孔即为目 渔网的总绳即为纲,李XX 男 24岁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热,头痛,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分析: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病位表(肺,皮毛)性质寒证诊断:感冒/咳嗽风寒束肺证,病案分析示范1,概念:八纲指表、里、寒、热、虚、 实、阴、阳八类证候,作为辨证的基本纲领。病位(大体病位) -表里 病证 病性(基本病性) -寒热 共性 病势(邪正斗

5、争) -虚实总体类别 -阴阳,八纲,八纲辨证源流,1、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内容已有论述。,2、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进行辨证论治。,3、明代张景岳称八纲为“二纲六变”,并以二纲统六变: “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4、清末祝味菊正式提出了八纲辨证的名称。 在其伤寒质疑一书中写道:“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5、广州中医学院 编写的中医院校二版教材中医诊断学正式将八纲辨证列为专章讨论。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完善并在全国普及。,一

6、、表里辩证,表里辨别病变 部位深浅、病情轻重病势趋向两个纲领,广义表里与狭义表里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阳经为表,阴经为里,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皮毛、肌腠、经络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为内,为里,一、表里辩证,(一)表证,是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 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人体 卫气 邪气,卫气抗邪,人体,邪气束表,人体 卫气 邪气,1、表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 主症 舌苔薄白脉浮头身疼痛 次症 鼻塞流涕或

7、喷嚏咳嗽气喘 (寒、热、痛、塞、咳),舌苔薄白,脉浮,表证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2、表证的病因病机,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辨证要点,治疗,(1)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 (2)以恶寒发热并见为必有症状。,解表法(即八法中的汗法) 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 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 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二)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临床特点:病位深病情重病程长,1、里证的临床表现,病

8、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无恶风恶寒脉象不浮多有舌象改变寒热单见病程长,脉象不浮舌异常,舌红苔黄,壮热、面红,舌淡白边齿痕,面白无华,舌苔厚腻边齿痕,腹胀大如鼓,2、里证的病因病机,里证成因有三:(1)病邪由表入里,邪气渐次入内,侵犯脏腑(2)外邪直接侵犯内里而发(外邪直中) (3)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气血,里证辨证要点:,(1)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2)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似的里证的一些症状,3、里证的治疗,根据里证的寒热虚实, 分别以温清补攻治疗。里虚证补 里实证攻 里寒证温 里热证清,张某,男,50岁。时值冬日,一周

9、前,晚间外出沐浴,出浴室后即感风寒透骨,恶寒怕冷,当夜即发热,鼻塞声重,周身酸楚。次日就诊,可见舌苔薄白,脉浮紧稍数。病人不以为意,仅服西药止痛消炎,虽汗出而热未退。第三日发生高热,汗出,口干,已二日不大便,胸闷,不欲食。查舌苔黄厚、舌质红,脉洪数有力。,病案分析示范2,本病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疾病初起,因于外感寒邪,突见恶寒、发热、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证,其他症状不明显。根据表证的辨证要点,此属表证。 第二阶段:服西药后,虽汗而邪未解,入里化热,见但热不寒、胸闷不食、大便秘结等内脏症状,舌红苔黄而厚,舌象变化明显,脉不浮而洪数有力,当属里证。,半表半里证,概念:邪在半表半里,邪正斗

10、争,少阳枢机不利而反映的证侯。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邪正相争,不相上下,邪胜则寒, 正胜 则热(出与阳争,入与阴争)-寒热往来。 邪在半表半里 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少阳枢机不利 邪热熏蒸少阳胆经-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或胆郁犯胃-心烦,喜呕,不欲食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表里证鉴别要点,病程 寒热特点 常见症状 舌象 脉象表证 较短 恶寒发热 头身痛等 不明显 脉浮里证 较长 但寒不热 内脏症状 多有变化 脉沉但热不寒 或不浮半表半里证 较短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不明显 脉弦,冯某,女,19岁,2003年4月4日就诊。 昨日淋雨后,头痛鼻塞,咽喉干痛,微恶风寒,曾服“伤风感冒胶囊”

11、,效果不显。 今晨就诊时,可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略有汗出,咽喉干痛,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浮数。 体温38.5,咽红,扁桃体不肿大。 问: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病案分析示范3,恶寒轻,发热重风热之邪在表; 风热袭于咽喉咽红而痛; 风性开泄,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汗出; 风热上扰头痛;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热之象。诊断表证(表热证)治疗银翘散,二、寒热辨证,二、寒热辨证,寒热是反映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概括说明了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一)寒证,1、定义:阴盛 实寒证 阳虚 虚寒证 2、成因:(1)外感

12、阴寒邪气;(2)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3)内伤久病,阳气耗伤。,3、临床表现:冷冷清清白滑迟,恶寒、畏冷、冷痛 阳失温煦喜暖、肢凉、蜷卧口淡不渴 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 寒不消水大便清稀苔白而润滑面色白、舌淡阳不运血脉紧或迟寒主收引,寒证的辨证要点,1、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为其主要病机2、脏腑功能低下,肌体失去温煦为主 要临床表现。,(二)热证,1、定义: 阳盛 实热证阴虚 虚热证 2、成因(1)外感火热之邪(2)寒邪入里化热(3)七情过激,郁而化热(4)饮食不节,积久化热(5)房室劳伤,劫夺阴津,3、临床表现:热渴红数二便结,发热恶热喜冷 阳热亢盛面红目赤 火性炎上口渴欲饮痰涕黄稠小便短黄 热

13、灼津伤 大便干结苔黄干燥舌红脉数 热迫血疾,热证的辨证要点,(1)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2)以脏腑功能亢奋,热盛津伤为主要临床表现。,(三)寒热证鉴别要点,寒 证 热 证 寒热喜恶 恶寒喜暖 恶热喜冷 口渴与否 口淡不渴 口渴喜饮 面色赤白 面白或青黑 颜面红赤 四肢温凉 手足厥冷 手足烦热 二 便 小便清长大便溏 小便短赤大便结 舌象 舌淡苔白而润滑 舌红苔黄而干燥 脉象 脉迟或紧 脉数,张某,男,22岁,2003年3月1日就诊。 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发热,怕冷,鼻流清涕,微咳。自食辣椒驱寒。今晨咳嗽加剧,咳出黄稠痰,且高热不恶寒,大汗,口渴喜冷饮。 症见满面通红,烦躁不安,舌红苔

14、黄,脉洪数有力。 用八纲辨证分析,此为何证?,病案分析示范4,里证、实证、热证里实热证三天前感受风寒之邪发热恶寒,鼻流清涕 现表邪入里化热,里热亢盛高热,大汗、口渴; 热邪灼肺,耗伤阴津咳吐黄稠痰; 热邪扰心烦燥不安; 满面通红,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里实热证的表现。 治疗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寒热真假难辨,一患者,女,32岁。 病症:经常上火,口角糜烂,不敢说话不敢笑,鼻子干痛。牛黄解毒丸、三黄片一类的祛火药当家常便饭来吃,但效果只能维持一两天,病情还会继续发展。但观其脉象舌象无明显热象。 再问:患者自分娩后,一直腰痛明显,怕冷怕风,夜尿频繁。 下寒上热在下之阴寒之气太盛,阳气无法对阴进行制约,反被阴排斥在外,浮游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