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37511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培训教程藏象学说(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与实用知识,第3节 中医脏象学说,中医免费资料http:/ 中医五脏学说 脏象理论的基本知识,脏象学说即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即人体的内部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在体外的各种表象。 生命功能的核心:肝、心、脾、肺、肾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 中医五脏以功能为边界,而非单一的解剖学意义。,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脏象理论的基本知识,五脏相互关系,符合五行规律,即生克乘侮胜复。 五脏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各成系统,相辅相成。 五行理论具有一般指导意义,而五脏功能理论对医疗保健实践的指导意义更强。,第

2、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心脏,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 .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杂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主藏神:指心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3.在志为喜: 4.在液为汗:指心与汗有密切关系。 5.在体合脉,其华在面: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面色的色泽反映出来。 6.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侯,又称“舌为心之苗”。,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主气、司呼吸: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主宣发、肃降:宣发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是通降和使呼吸道保

3、持洁净的作用。 .主通调水道: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起着疏通和协调作用。 .其华在皮毛:指肺有布散水谷精微和宣发卫气于皮毛等生理功能。 .开窍于鼻,其液为涕,在志为悲: 性喜润恶燥。,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脾,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与胃一膜相连。 .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生化气血;生成肌肉器官;运化垃圾。 .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起逸出脉外的作用。 .主升清: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主中气,即脏器的拉升固定。 .主肌肉、四肢:人体肌肉、四肢所需的营养,靠脾化水谷精微以供给。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其液为涎,在志为思。 6.性喜燥恶湿。,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肝,肝:位于腹腔,横

4、膈之下,右肋之内。 .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散而不郁的作用。 .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主筋,其华在爪:血足则手脚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 .开窍于目,其液为泪,在志为怒。 5.性喜舒畅而恶抑郁。(五脏六腑之贼。经络巡行特点。),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肾,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 .主藏精:指将精气归于肾,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生理效应创造条件。 .主水液代谢: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 .主纳气:指肾有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 .主骨、髓、脑,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其液为唾,在志

5、为恐。,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心与肺,肺主气,心主血。肺主呼吸,心主行血。 宗气贯心脉而主司呼吸。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心与脾,心行血,脾生血;心主行血,脾主统血。 心属火,脾属土。心火生脾土。,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心与肝,心主行血,肝主藏血。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肝木生心火。,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心与肾,心主血,肾主精,精血相生。 心藏神,肾藏精。全神可益精,积精可养神。 心火,肾水,水火既济。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肾水克心火。,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肾与肝,肝肾同源。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资生。 肝主疏泄,肾主封

6、藏,藏泄互用。 阴液互养。 同寄相火。 肾水滋生肝木。,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肺与脾,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 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枢。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脾属土,肺属金。脾土生肺金。,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肾与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脾主生化,为气血之源;肾主收藏,为生化根本动力源泉。 肾阳温煦脾土,则脾生化之力强;脾生化力强,则肾气不虚。 脾土克肾水。,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肾与肺,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 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肝与肺,肝主生发,肺主肃

7、降。 肺金克肝木 肝木忤逆肺金。,第三节 中医五脏学说 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 脾不运化,湿浊内盛,则土壅木郁。 肝病传脾。 肝木克脾土。,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患病常识,肝病:虚证、实证。实证多见。 实证: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妄动、寒滞肝脉 虚证:肝阴虚、肝血虚,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患病常识,心病:实证、虚证; 实证:痰火扰心、饮邪上逆、淤血阻络 虚证:心阳虚、心阴虚 心包代心受邪。 情志病多与心有关,但来源于各个脏腑。,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患病常识,脾病:实证、虚证;虚证多见 实证:寒湿困脾、湿热内蕴 虚证:脾阳虚衰、中气不足

8、,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患病常识,肺病:实证、虚证;实证多见。 实证:痰浊阻肺、风寒束肺、邪热乘肺 虚证:阴虚肺燥、肺气亏虚,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患病常识,肾病:虚证。一般无表证和实证。 阳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阳不足、肾虚水泛 阴虚: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 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特点:以和降通畅为顺,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1.五脏(同“藏”):化生和贮藏精气,满而不能实,藏而不泻;藏神;多为实质性器官;病多虚证。 2.六腑(同“府”):传化水

9、谷,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以通为用;多为中空性器官;病多实证。,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胆附于肝,与肝相连,呈中空的囊状器官。 1.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故称胆为“中精之府”、“清净之府”。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和控制。 2.主决断。 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六腑里唯一主情志的器官。性喜舒畅。),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有“水谷之

10、海”、“太仓”之称。胃的受纳、腐熟作用为脾的运化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常把脾胃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脾胃的功能概括为“胃气”。 2.主通降,以降为顺。 胃失通降,不仅使食欲下降,而且因浊气上逆而发生口臭、脘腹胀满疼痛,或嗳气、呃逆、大便秘结,甚则出现恶心、呕吐等症。 (性喜润恶燥。),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小肠位于腹中呈迂曲回环叠积之状。 1.主受盛、化物。 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二是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须在小肠内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2.泌别清浊。 一是清者经脾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浊者下传于大肠;二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

11、,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经气化渗入膀胱,形成尿液,故有“小肠主液”之说。,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大肠 位于腹腔,其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连,下端与肛门相接,是一个管道器官,呈回环叠积之状。 传化糟粕。 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且与脾的升清、肺的宣降、以及肾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 (性喜润恶燥。),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膀胱位于小腹部,为中空的囊状器官。 贮存和排泄尿液。 气化作用。 尿液为津液所化,尿液的形成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下输于膀胱,并调节膀胱的开合,最后排出体外。,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六腑,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

12、。在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有名无实,有“孤腑”之称。 从部位上来划分,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膈肌以下脐以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三焦与心包相表里。 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 三焦为人体元气通行的道路。元气发源于肾,必须通过三焦输布全身。因此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 2.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 是指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和六腑,五脏(加心包,共六脏)与六腑互为表里。 互为表里的脏腑,在功能上密切相关。 心与小肠:(心属少阴,小肠属太阳) 1.心主血脉,小肠主化物,心阳温煦促进小肠的化物。 2.小肠是大脑

13、脊髓以外,神经元最丰富的地方,与其泌别清浊的功能相关。 3.心的疾病容易下移小肠。故治疗上有泻小肠以降心火的治法。,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和六腑,肺与大肠:(肺属太阴,大肠属阳明) 1.肺主肃降,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有利于肺的肃降。 2.阳明腑实证,热邪迫肺,容易导致喘咳;肺热容易导致肠燥便秘。 3.治疗上常用提壶揭盖法,宣肺以通便;又有釜底抽薪法,通便以降肺热。,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和六腑,脾与胃:(脾属太阴,胃属阳明) 1.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2.脾胃共主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 3.胃多实证,脾多虚证

14、。消化系统疾病多与脾胃有关。,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和六腑,.肝与胆:(肝属厥阴,胆属少阳) 肝主疏泄,促进胆汁的排泄,胆汁可以涵敛肝阳、肝气;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都与气机疏泄有关,都与情志有关。 实证多于虚证。 疾病都容易传脾胃。,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和六腑,肾与膀胱:(肾属少阴,膀胱属太阳) 肾的气化促进膀胱的贮尿排尿。 肾气制约膀胱开合。 膀胱主一身之表,是体表阳气的重要化生之源。膀胱系统的表证可以内传给肾。,第四节 中医五脏学说应用 五脏和六腑,六腑为表,病位浅,性急,预后多良。五脏为里,病位深,性缓,不积极治疗预后多不良。表证传里,腑证传脏,预示病情加重。,奇恒之

15、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即子宫)。奇恒有异乎寻常的意思。奇恆之腑形体类似腑,作用又类似脏(因为有贮存精气的作用),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在人体中与一般脏腑的作用有所不同。 其特点是基本上不和其他脏腑相配偶,又不贮藏浊物,其中只有胆是和肝相配合的但胆汁清净不浊,所以也列入奇恆之腑。 不过奇恆之腑也不是孤立的,比如脑和肾、心、肝的作 用彼此协调联系,髓和骨的生长,有赖于肾所藏精气的充养;脉和心直接有关(心主血脉);子宫赖肾气而生长发育,女子行经、养胎等又需要血的供给,故子宫和心、肾等脏也有关。,脑,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是人体内髓最集中之处,故名“髓海”。一.

16、脑与精神活动有联系。 如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指出脑是神的发源所在。二.脑与听觉、视觉、嗅觉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有关。 如早在内经就指出“髓海不足”或“上气不足”皆可出现“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视觉、听觉及精神状态的病理变化。,髓,髓是分布于骨腔内的一种膏脂样物质。髓与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有关系。 髓由肾精所化生,即肾藏精,精生髓。另外,饮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经过骨孔而补益骨髓,骨髓又不断地补益脑髓。髓的生理功能:一是养脑,二是充骨,三是化血。 髓补益脑髓,骨髓滋养骨骼,关于髓化血,古典医籍中论述较少,但也有初步认识。临床上,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学认为其根本在于肾虚,故运用补肾阴、填肾精的方法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这也是以精髓化血为理论依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