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3056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2.1 空气》 (共56张)(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屏住呼吸30秒,你会有什么感觉?,新课导入,龙卷风,龙卷风,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了解空气中各成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学会分析实验结果的误差原因;感悟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质量的调查,知道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空气的污染源、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培养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2不断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很快适应

2、化学课的学习。,难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拉瓦锡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占1/5。,拉瓦锡,法国化学家,1743年8月26日在巴黎出生。他父亲是一位律师。拉瓦锡从小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学过天文学、数学、化学、植物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由于经常接近当时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因而对化学很感兴趣。23岁时,曾以关于城市灯光问题的论文,获得法国科学院的金质奖章。1768年便被选为科学院的院士。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拉瓦锡,舍勒 (17421786),瑞典化学家

3、,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舍勒对空气的成分进行过出色研究,为此他做过许多杰出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湿铁屑放在倒置于水中的密闭容器中、几天以后,铁屑生锈,空气大的减少了1/4,容器中剩下的3/4空气,可以使燃烧的蜡烛熄灭。第二个实验是把一小块白磷置于倒置于水中的密闭容器中,让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器壁上沉积了一层白花,并且空气的体积减少了1/4。类似以上的实验,舍勒曾做过多次,都发现空气是复杂的。他对这类实验做的假定性说明是:“空气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流体组成,其中一种表现出不能吸引燃素的性质,即不助燃,而占空气总量1/3到1/4的另一种流体,则特别能吸引燃素,

4、即能助燃。,实验一: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现象:,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产生气压差,于是水倒灌。,(P),(O2),(P2O5),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为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使集气瓶炸裂,要让P2O5溶于水中。,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为了燃尽集气瓶中的氧气。,想一想,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

5、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讨论,空气体积分数,氧气 21%,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杂质 0.03%,稀有气体 0.94%,氮气 78%,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N2、O2、CO2、P、P2O5、H2O等。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矿泉水、泥沙、汤水等。,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性质一:供给呼吸,可用于宇航、 登山、医疗、航空、潜水等。,氧气的用途,氧气在登山和航空中的应用,氧气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氧气在医疗中的应用,氧气在宇航中的应用,氧气在潜水中的应用,性质二:支持燃烧,金属冶炼,金属切割,1氮气能够支持燃烧吗?,

6、3空气所变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2氮气能够溶于水吗?,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不能。氮气没有空气活泼。,想一想,做一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点低,密度为1.251g/L。,化学性质不活泼,2氮气,氮气的性质,用途:做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剂等。,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化肥,灯管中充入氮以延长使用寿命,氮气在大气中虽多于氧气,由于它的性质不活泼,所以人们在认识氧气之后才认识氮气的。不过它的发现却早于氧气。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1728-1799)发现碳酸气之后不久,发现木炭在玻璃罩内燃烧后所生成的碳酸

7、气,即使用苛性钾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较大量的空气剩下来。后来他的学生D卢瑟福(1749-1819)继续用动物做实验,把老鼠放进封闭的玻璃罩里直至其死后,发现玻璃罩中空气体积减少/10;若将剩余的气体再用苛性钾溶液吸收,则会继续减少/11的体积。卢瑟福发现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气里燃烧蜡烛,仍然可以见到微弱的烛光;待蜡烛熄灭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烧一,氮气的发现,会,对除掉空气中的助燃气来说,效果是好的。把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进行研究,卢瑟福发现这气体不能维持生命,具有灭火性质,也不溶于苛性钾溶洲,因此命名为“浊气”或“毒气”。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类似的燃烧实验,发现使/5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

8、灰水吸收后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同卢瑟福都是深信燃素学说的,因此他们把剩下来的气体叫做“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1772年化学家舍勒也从事这一研究。他用硫肝(硫酸与铁粉的混合物)吸收空气中的助燃气而取得了氮气。经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气体较空气轻;能灭火,颇似碳酸气,其效力没有碳酸气显著。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为之一的人。只要把空气中的助燃气吸收,就能制得较纯的氮气。“氮”这个名字,是后来拉瓦锡给它取的,意思是无益于生命。,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性质:无色、无味、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保护气、激光技术、低温麻醉。,3稀有气体,电灯泡中充入氦气和氩气防止钨丝氧化,闪光灯,航标灯,霓

9、红灯,大约氮气发现的百年之后,英国化学家雷利(1842-1919),一方面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得到氮气;另一方面从氮化物分解制得氮气。他把这两种来源不同的氮气进行比较,发现在正常状态下前者的密度是1.2572克/升,后者的密度是1.2508克/升,为什么空气中的氮气密度要大些呢?是不是其中还有较重的不活泼气体?英国化学家拉姆塞(1852-1916)用燃烧的镁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以除去空气中的氮,结果剩下少量的稀有气体。经光谱检验,证明是一种新的气体元素叫做氩。后几年他用分级蒸馏法,从粗制的氩中分离出其它三种稀有气体氖、氪、氙。1895年,拉姆塞用硫酸处理沥青油矿,产生一种气体,用

10、光谱鉴定为氦。由于他先后发现氦、氖、氪、氩、氙,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稀有气体的发现,拉姆塞,空气污染源,自然:火山爆发、地 震、森林火灾,人为:,三、保护空气,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物、飘尘、 煤尘、放射性物质等。,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 交通污染 农业污染,酸 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氟利昂等,二氧化碳,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山峰冰雪融化,(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3)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4)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1、5)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6)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2治理:,课堂小结,1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2由一种物质组成叫做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叫做混合物。3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稀有气体的性质为无色、无味、性质很不活泼。,1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_,空气的成分按_计算,大约是: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氧化碳_,其他气体和杂质_。2纯净物由_质组成,混合_物由物质组成。,混合物,体积分数,78%,21%,0.94%,

12、0.03%,0.03%,一种,多种,课堂练习,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矿泉水C.铁水 D.澄清的石灰水4你的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物质,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洗衣粉 B.蒸馏水C.酸奶 D.精制碘盐,C,B,5有五种物质,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 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 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煤燃烧产生的烟尘A. B. C. D.,B,6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A BC D,B,课后习题答案,1氮气 氧气 氮气 氧气 2B C A C 3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臭氧 4略 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