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北师大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课件)

lizhe****000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78MB
约46页
文档ID:53420351
2016北师大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课件)_第1页
1/46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 教材分析,,一、新教材的不变 二、新教材的变化 三、新教材的意图 四、新教材的目标,,(一) 教材基本逻辑不变 (二) 教材单元框架不变 (三) 教材呈现方式不变 (四) 教材骨干知识不变,(一) 教材基本逻辑不变,(二) 教材单元框架不变,(二) 教材单元框架不变,(三) 教材呈现方式不变教材内容通过主文、辅文,穿插“思想驿站”“知识链接”“社会观察”“活动平台”“各抒己见”等栏目来呈现四) 教材骨干知识不变,,(一) 指导思想的变化 (二) 课程名称的变化 (三) 教材内容的变化 (四) 教材思想的变化,(一) 指导思想的变化1.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教材修订提供了改革思路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教材修订指明了道路3. 原教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本套教材此次修订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力图充分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

二) 课程名称的变化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提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三) 教材内容的变化,(三) 教材内容的变化,(三) 教材内容的变化,(三) 教材内容的变化,(四) 教材思想的变化,1.原教材强调的快乐学习、幸福学习变为现在与刻苦学习的关系,强调方法、意志P17,P18,(四) 教材思想的变化,2.重视学生生活,也重视基于学生生活的知识体系见前面第四单元知识结构新旧教材的对比,新教材内容基本先讲定义和价值,再讲怎么做,使原来相对散乱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四) 教材思想的变化,3.适当增加思想深度,而非知识难度,重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新教材P26,原教材P32,(四) 教材思想的变化,3.适当增加思想深度,而非知识难度,提升学生思考力P27,原教材P33,P42,,(一)更加关注学生成长 (二)更加关注社会变迁 (三)更加关注内容逻辑 (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一)更加关注学生成长,1.关注学生身心变化。

P8,P9,P11,P3,(一)更加关注学生成长,2.关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P21,P22,(一)更加关注学生成长,3.关注学生提升实际生活能力P12,(一)更加关注学生成长,4.关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原教材每课一篇共11篇扩展阅读材料改为新教材的每单元一篇共4篇活动平台的内容要求减少,更具体,更便于操作二)更加关注社会变迁,1.关注社会的复杂性P46,P49,(二)更加关注社会变迁,2. 关注激烈的社会竞争隐形地体现在在关于平等、自信、自强等章节中,要求提升社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P97,(二)更加关注社会变迁,3.重视公民素养比如平等,要求人与人之间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养在平等这一课中先讲重要性,后面从反面讲消除不平等的途径这是基于对平等的学理上的理解,平等是一种抗议性理想,这是一种被争取的权利,而不是享用的权利二)更加关注社会变迁,3.重视公民素养三)更加关注内容逻辑,1.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 尊重课与课之间、每课的各站之间的逻辑三)更加关注内容逻辑,2.补充知识盲点旧教材,新教材,(三)更加关注内容逻辑,2.补充知识盲点P75,P89,(三)更加关注内容逻辑,3.关注知识深度的递进。

无论从内容的表达还是案例的选择、材料的选取,都注重了从易到难的递进P107,(三)更加关注内容逻辑,P108,3.关注知识深度的递进无论从内容的表达还是案例的选择、材料的选取,都注重了从易到难的递进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1.统一编写体例每一站3-4个知识点原教材第五课结构图,新教材第五课结构图,(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2.课堂活动设计更加具有可操作性P43,原教材P50,(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2.课堂活动设计更加具有可操作性P62,(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2.课堂活动设计更加具有可操作性P76,(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2.课堂活动设计更加具有可操作性P100,(四)更加关注教学实际,3.教学素材更加多样化新教材视野更加开阔,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注重从多学科选材,从而重视知识的融通性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严整性一)落实课程标准 (二)落实法治教育 (三)落实传统文化 (四)落实核心价值 (五)落实核心素养,(一)落实课程标准教材修订充分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坚持以初中学生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生活现实为依据,以循序渐进地展开同初中学生的生活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容为线索,以综合性、循环上升的呈现为方法,为学生成长为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和有健全人格、高尚理想的人,提供适合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帮助。

二)落实法治教育教育部要求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法治教育教育部下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征求意见稿)和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修改建议稿)我们按照要求在每一册次科学有序的安排法治内容知识、意识-观念、习惯-理念、信仰比如,第2课中结合宪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阐明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第6课中渗透人人平等的观念,初步呈现平等的法律基础三)落实传统文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两个传统:传统文化、革命传统)例如:导入:刘伯承平等待人“知识链接”:平等的濱变;“活动平台”: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名言隽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社会观察”:六尺巷周恩来的重视礼仪,(四)落实核心价值显性呈现:在七年级上册第15页,全面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的内容 隐性呈现:全书我们在教材的框架和具体内容方面,一直坚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全面地渗透到教材之中。

在框架设计中,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模块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的正确价值观五)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将学生视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关注于个体成长所必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试图通过各学科协同的“共同作用”,让学生实现成长这正是我们教材修订的“题中应有之义”让孩子找到快乐真实的自己 为国家托付坚定光明的未来谢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