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造园艺术解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1944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园造园艺术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留园造园艺术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留园造园艺术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留园造园艺术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留园造园艺术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园造园艺术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园造园艺术解读(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园林意境解读,留园,张杰,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意至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风花雪月,客观存在,构园者能招之即来,听我驱使,则境界自出。前人安排景色,皆有设想,其与具体环境不能分隔,始有独到之笔。造园如缀文,千变万化。文贵乎气,气有阳刚阴柔之分,行文如是,造园又何独不然。割裂分解,不成文理,借一亭一榭以斗胜,正今日所乐道只园林小品也。盖不通乎我国文化之特征,难以言造园之气息也。陈从周,留园,留园 座落在苏州阊门外,明代始建,时称“东园”。清代嘉庆年间对其修茸扩建,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改为“寒碧山庄”。清光绪二年又为常州人盛旭人购得,又加以改建、扩大,

2、更名为“留园”,其音取意“长留天地间”之意,面积大约2公顷。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西区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留园入口,留园入口在留园路北侧,园林紧邻邸宅之后。当年园主人和内眷从内宅入园,宾客和一般游客不能穿过内宅,他们从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入园。,放,收,放,入口,走道,敞厅,古木交柯 绿荫,入口处空间处理,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绝非平铺直叙的简单道路,而是运用各种构景要素于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也就是空间的划分和组

3、合。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采、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的流动空间,表现了诗一般的严谨、精练的章法。在这个序列之中往往还穿插一些对比的手法、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的手法,合乎情理之中而又出入意料之外,则更加强了犹如诗歌的韵律感。,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入口小厅,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

4、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 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古木交柯,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进入“绿荫”,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是掩映透漏敞开。,绿荫轩,留园中区,中区中部有一水面,以曲桥和小蓬莱岛划为东西两部分。池西北岸叠黄石假山,系出自明代周时臣之手。建筑依墙作周边式布置,主要建筑为东南两面的清风池馆至涵碧山房一带。主厅为涵碧山房,北有平台临地,南辟庭院。此厅与邻近的明瑟楼、绿荫轩,高下错落,形成虚实对比。池东的曲溪楼高二

5、层;下层辟空窗和洞门;打破了厚墙的沉重感。,中区水池的东、南面均为高低错落、连续不断的建筑群所环绕,池南岸建筑群的主体是明瑟楼和涵碧山房成船厅的形象。它与北面的可亭隔水呼应成对景,这是江南宅园中最常见的“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闻木樨 香轩,可亭,涵碧山房,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明瑟楼,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

6、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涵碧山房和明瑟楼,可亭,六角形的可亭造型精致,既是作为山景的点缀,同时也是一处居高临下的驻足观景的场所。,闻木樨香轩,闻木樨香轩是位于中部花园假山上的一个单檐歇山造方形轩,是中园最高建筑。四周遍植桂花,每到仲秋季节,微风送来阵阵桂花的香气,故得此名。轩前的一幅对联是:“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留园东区,东区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 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 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 还我读书处、五峰仙馆、揖 峰轩等十数处斋、轩,院内

7、 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 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 岫云两峰,冠云峰庭院,位于留园东园林泉耆硕之馆北面的冠云峰是留园的“三绝”之一,也是留园的镇园之宝。它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命名。这座秀美的石峰据传说是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按照名石的评价标准,具备“瘦、皱、漏、透、清、丑、顽、拙”之美,被誉为中国三大太湖石之一。,五峰仙馆,五峰仙馆庭院,五峰仙馆内,五峰仙馆的梁柱构件全用楠木,又称楠木厅,室内宽敞,装修极为精致。它的前后都有庭院,前院的大假山是利用12个峰石为主体叠筑而成,摹拟庐山的五老峰。馆前的踏跺亦用天然石块重叠

8、,饶有野趣。,五峰仙馆内部,留园五峰仙馆南院湖石假山,五峰仙馆北部,揖峰轩庭园,揖峰轩位于五峰仙馆以东,以石峰为造景主题,故命名为揖峰轩。轩的西面和后面均留出小天井点缀少许花木石峰,在便于通风采光的同时还可创造精致的室内小品框景,即李渔所说的“尺幅窗”、“无心画”。,石林小屋,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留园林泉耆硕室内及室外冠云峰,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的做法,厅北为较大而开敞的庭院,院当中置“冠云峰”,左右翼以“瑞云”、“岫云”二峰,皆为明代旧物。三峰鼎峙成庭院的主景,故庭院中的水池名“浣云池”,厅北的五间楼房为“冠云楼”,皆因峰石而得名。这是留园内较大的、呈庭园形式的景区。,留园西区以山景为主,环境

9、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上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上方诸山。阜上植以青枫、银杏,秋季满山红黄相映,富有山林野趣。,留园西区,活泼泼地,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有。,总 结,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 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三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

10、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 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

11、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留园建筑及园林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园、庭院、天井等。园林空间之丰富,为苏州诸园之冠。在同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私家园林中也是罕见的。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留园的建筑布局、看来也是采取类似拙政园的办法,把建筑物尽可能地相对集中,以“密”托“疏”,一方面保证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在园内所占的一定比重另一方面则运用高超的技艺把密集的建筑群体创为一系列的空间的复合一曲空间的交响乐。规划设计的水平不可谓不高,但就园林的总体而言毕竟不能根本解决因建筑过多面造成的人工碾琢气氛太重,多少丧失风景式园林主旨的矛盾。足见个别园林的艺术创作固然有高下优劣之分,却毕竟不能脱开时代风尚的影响。,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