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363538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初中语文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咏月诗三首,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

2、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咏月,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 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十五夜望月,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

3、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q,月光满地,中秋的晚上,大声齐读,“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赏析,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

4、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

5、思落谁家” 品析,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不用直接的方式,而用疑问的口吻,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样就把自己对月怀人的情思表达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态的形象的感受,似乎看见了那恼人的秋思随着月的银辉一起洒落人间。,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1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2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答: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答:指月光满地。由此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答:一个“落”字

6、,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和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赏 析,说说诗歌的大意: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一片洁白。萧森的树阴里,鸦鹊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徊赏月、神驰意远呢?但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2018/8/30,15,思考: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

7、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水调歌头,苏 轼,“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写 作 背 景,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这时他的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解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8、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Shng(旧读shng),chn,min,zhun,q,一起大声齐读这首诗吧!,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到天亮,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起酒杯,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含多好的日子之意。,经受

9、得住,月光下作者起舞的清朗身影,哪里比得上,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

10、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这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雕花的窗户,不能入睡,在,只是希望,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离人不能成眠。月亮啊,你不应该跟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11、只希望我们都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在下阕的开头,诗人的心情是有些低沉,但诗人在感知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诗人在体会人无完人之时,顿生感悟,以理遣情,最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迈之语。,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

12、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3苏轼是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苏轼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然也有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旷达的胸

13、怀和乐观的情致作结,并没有脱离现实,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所称赞的名作。,水 调 歌 头 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实景,虚景,水 调 歌 头 苏 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14、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联想,想像,旷达豪放,对亲人的思念,主题: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胸襟,之情。,和,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年月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结构特点:,第

15、二节: 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诗人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离的痛苦”,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有形的圆,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1、请同学们谈谈你对本首诗语言的理解。,2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3“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由不圆而圆。,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这是一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思念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借助其他的事物来体现。月亮是人们常用来寄托感情的事物,所以

16、在这个时候,思念就变为“圆”的了。但作者不仅仅赋予了思念以形象,还赋予了它特殊的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中秋,品尝月饼的时候,这种苦涩便蕴藏在了月饼中。同是“圆”的,作者又巧妙地把“西瓜” “苹果”的甜与品尝“月饼”的思念之苦作了对比。总之,从多角度把这种无形化为有形,将意象变得清晰、具体。,4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5、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三首咏月的诗词,虽然写于不同的时代,但是,表达的主题却都相同,那是浓浓的思念之情。十五夜望月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怀念,水调歌头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怀念,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的是对同胞的怀念,,你能说说这三首咏月的诗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你积累了哪些咏月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