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34927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及处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输血护理 保障输血安全,输血的目的,补充血容量 纠正贫血 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 输入抗体、补体 增加血浆蛋白 排除有害物质,输血的适应症,出血 贫血或降低蛋白血症 严重感染 凝血异常 一氧化碳中毒、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 溶血性输血反应、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等,输血的原则,无论是输全血还是成分血,均应采用同型血 患者如果需要再次输血,必须重复做交叉配血试验,以排除集体已产生抗体 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同型血,则可输入 O型血,AB型者可接受其他血型血,但直接交叉配血试验应不凝集,而间接交叉配血试验可有凝集。量不宜超过400ml,输血护理目标,遵守输血流程,实施正确输血 规范输血行为,保障病人安全

2、维护医患/护患双方合法利益,临床输血技术,合血取血输血,采血与合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受血者血液标本要求:无污染无溶血,为非输液管道留取的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血液储存,专用冰箱,严格管理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1.浓缩红细胞(CRC)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 与受血者ABO 血型相

3、同 3.红细胞悬液(CRC3)42 (同CRC) 4.洗涤红细胞(WBC) 42 24小时内输注 5.冰冻红细胞(FTRC)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轻振荡)天(专用袋制备),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PC-1) 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22224小时内输注 9.新鲜液体血浆(FLP)42 24小时内输注 10.新鲜冰冻血浆(FFP)-20以下1年 11.普通冰冻血浆(FP)-20以下4年 12.冷沉淀(Cryo)-20以下1年 13.全血42 (同CRC) 14.其他制剂按相应

4、规定执行,取血,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取血,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和领取: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袋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 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血液发出后的规范,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血液发出后不

5、得退回,输血,输血前由双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双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

6、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疑有溶血或细菌污染时的处理,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及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

7、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疑有溶血或细菌污染时的处理,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输血完毕后的处理,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静脉输血的评估和观察,

8、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了解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观察有无输血反应,静脉输血操作要点,按相关法规要求双人核对输血相关信息 建立静脉通路 输注生理盐水 床边双人再次核对 消毒血袋导管,插入输血器 调节滴速,输血起始速度宜慢,观察患者15min,若无不适再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管,记录,静脉输血指导要点,告知患者输血目的、方法,告知患者家属输血中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1.血制品不得加热,禁止随意加入其它药物,不得自行贮存,尽快应用 2.输注

9、开始后的15min以及输血过程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测 3.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h内输完 4.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输注,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5.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制品时,中间输入生理盐水 6.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保留余血,并记录 7.空血袋低温保存24h,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输血反应与处理,是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溶血反应 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性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合导致的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反应,溶血性不良反应,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

10、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溶血性输血后的处理,1、停止输血 2、维持静脉通畅 3、开始利尿 4、输液 5、维持血压 6、监测肾功能 7、监测凝血功能 8、避免输注抗原阳性血,输血反应常见症状,发热,伴或不伴寒战。发热指患者体温升高1,但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发热的可能原因:FNHTR(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细菌污染;溶血反应;TRALI(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寒战,伴或不伴发热。 输血部位疼痛,或胸部、腹部、腰部疼痛。 血压变化,包括血压生改或血压降低。休克伴发热

11、、寒战及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提示急性败血症,也可出现于急性溶血反应。循环衰竭而不伴发热或寒战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征兆。,呼吸窘迫,包括呼吸困难、呼吸加快、哮喘、低氧血症。 皮肤改变,包括荨麻疹、瘙痒、充血、局部水肿(血管性水肿) 恶心,伴或不伴呕吐。 尿色加深,尿色改变可能是全麻患者急性溶血时最早的临床表现。 出血或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输血反应常见症状,输血不良反应分类,输血反应的预防,溶血反应:减少人员失误和检测差错,仔细询问病史 细菌污染反应:防止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 发热反应:去白细胞和提前给解热药 严重过敏反应:病史、选择相同血液 (IgA缺乏供者)、彻底洗涤,输血反应的预防,一般过敏反

12、应(荨麻疹):抗过敏药物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对高危病人提供经辐照的细胞制品 输血相关免疫抑制:去除白细胞,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一)急性溶血反应 (二)迟发性溶血反应 (三)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四)过敏反应 (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六)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七)免疫抑制作用 (八)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九)输血后紫癜和出血 (十)铁沉着 (十一)同种免疫抗体形成,急性溶血反应,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多于输血后立即发生。死亡率为1例/190,000例输血病人,或1例/630,000单位血制品。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常因ABO血型不合导致供血者红细胞破坏,其

13、次还可见于JKa、K、Fya、及某些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所致急性溶血性反应,多系认为差错造成。据报道,输血错误的发生率为1/12000单位,其中ABO不相合约1/33000。,急性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多于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烦躁,发热,有时伴畏寒,胸、背、侧腹部疼痛,面色发红,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还出现急性肾功衰、休克、DIC 在严重疾病患者中,特别是新生儿和未成熟儿,或用大剂量镇静剂者,或全麻手术者,如可能仅有手术止血困恼,或无临床症状,仅在输血后发现贫血更重,甚至因贫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血管内溶血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发生率(%)发热及/或

14、寒战 82恶心或呕吐 12疼痛 19低血压和/或心动过速 12肾功衰 33DIC 8,急性溶血反应发生机理,急性溶血性反应发生机理是抗体和红细胞基质作用产生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产生细胞因子、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压下降、消耗性凝血障碍等。 急性溶血时发生肾功衰的机理还不完全清除,但主要是低血压、肾小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过去认为游离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中造成堵塞而发生肾功衰,这种看法现在已被否定。,急性溶血反应的处理,立即停止输血 抽病人的血标本连同血袋中剩余的血送血库进一步检查 补液以防止肾衰竭,输生理盐水维持血压并将尿量增至100ml/小时,维持18-24小时 速尿 小剂量多巴胺(3-5微克

15、/kg/分钟) 处理并发症及对症治疗 多数病人不需要换血,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较轻,以血管外溶血为主,但也有致死者,发生率是急性溶血反应的5-10倍 一般发生于输血后2-10天 表现为发热、贫血复发、黄疸、偶见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衰 血液中可能出现输血前没有的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随着不相容红细胞从循环中被清除,DAT可转为阴性,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机理,机体第一次接触异体红细胞抗原时,初次抗体形成较迟,如抗D出现于输血后至少4-8周 再次输血后,受着对先前致敏的抗原产生回忆反应,几天内产生大量抗体,使供者红细胞溶解 迟发性溶血反应的抗体多为JKa、RH抗体,也见

16、于抗K及抗Fya。 此外,ABO血型不同的器官移植受者可能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处理,重在预防 有输血、妊娠史者应常规做不规则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不相合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 详细了解病史,已有迟发性溶血反应史或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不可轻易输血 建立病人资料登记,已产生过红细胞抗体的患者,以后输血时应避免输入相应抗原阳性的血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5-6%(RBC),多见于反复输血的病人,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到1小时内,体温可达38-41,同时可伴寒战,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有些病人因输血前用了解热药而不出现发热,5-10%的病人输血后1-2小时才出现症状。 发热反应多见于粒细胞或血小板输注,多数反应不严重,一般在数小时内恢复,偶尔反应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有发热性输血反应史的病人,第二次输红细胞时有15%再次出现发热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