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27402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5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是一种“全人教育”已在大学校园里推行诗教将近十年了。1990年代,他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读书时就以诗名,并在清华创办了静安诗词社。2005年,他考取了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博士生, 成为岭南著名学者、 诗人陈永正教授的关门弟子。在中大,他创办岭南诗词研习社, 以博士生身份登上大学讲坛,讲授古典诗词创作方法。毕业后,他执教深圳大学,继续诗教事业,通过讲授诗词创作、评析古诗文以感发青年学子,使之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这位诗人、学者走进大众视野,可能还是因为他的狂狷。在于丹、文怀沙、南怀瑾等人声名大盛之时,徐晋如对他们的学问进行了猛烈批评,言辞之峻厉,与他诗文的雅驯迥异。在峻厉的另一面,是他对传统

2、文化的温情。谈话中涉及钱基博、陈寅恪、钱穆、钱钟书等前贤时,他毫不吝惜赞美之辞。2015年,他所著的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一书出了第四版。叶嘉莹先生评价此书说,“作者诗作才华横溢,论诗论词,也十分恰当、得体,是切中肯綮之言。”徐晋如很珍视这本书。当时他一边在中大授课,一边撰写此书,其间遭遇感情困扰,陷入了对人生的绝望之中。不过,当他看到诗词对青年学生心性的巨大影响时,生命的暖意开始向他回流。最近,他与陈永正教授历时3 年共同主编的百年文言 也已出版,龚鹏程、陈子善、胡晓明、钱文忠等知名学者对此书称誉颇多。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近百年文言文的选本。 徐晋如希望, 通过存录近百年的风雅, 为新文化运动以

3、来遭到摧残的文言文做一点扶危持颠的工作。这位在大学时期就身穿长衫行走在未名湖畔的学人,对传统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考:一是在“文化断层”声浪高涨的今天,他并不认为传统文脉已经灭绝,而是至今仍有生机; 二是他没有好古之士身上常见的厚古薄今思想,认为今人一样能创作出可以抗衡古人的诗词文章。学诗是国学之始人物周刊:近年来,“国学”又成了热词。辽宁省2013 年文科状元放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复读,去年考上北大中文系。根据公开的报道,她希望在北大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对于她的这个选择,你怎么看?在你眼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徐晋如: 2013年秋天,我因故没有出席北大深圳校友会的诗歌朗诵会,当时这位小姑娘

4、也过来深圳参加, 她谈到想从港大退学投考北大, 很多校友都支持。如果我在场, 一定劝她改变主意。 她想去北大学古代汉语专业,实际上古代汉语是一门非常现代的学科, 和传统国学三鼎足之一的辞章之学是两码事。曾有一位北大古代汉语专业毕业的博士,到了南方一所大学教书, 她在课堂上说, 前些时家里有一位长辈去世, 家人想让她写一篇文言祭文,她发现自己根本写不了, 感到无比羞惭。现代教育让传统跟我们完全脱节了。 我们现在带“中”字头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都是胡适以来的现代学术, 和传统的国学是两码事。义理、考据、辞章,这三样才是真国学。现代学术片面地强调考据,但考据是要给义

5、理和辞章服务的,考据而不能通向义理、 不能通向辞章, 就会成为现代科学的附庸。如果小姑娘转系到香港大学中文系,反而更能接续传统国学的学脉。 因为香港的大学,还有台湾的大学,都比北大中文系传统很多。北大中文系也好,内地其他高校中文系也好,主干课程是中国文学史,按时间段分成4 个部分, 4 个学期讲完。人家香港的大学也有4 个主干课程:诗选与诗的写作、 词选与词的写作、曲选与曲的写作、文选与文的写作,每种“选”讲一个学期,“写作”又讲一个学期, 8 个学期讲完,这才是传统的学问,它是国学三鼎足之一的辞章。人物周刊:国学门类众多,为什么你认为学国学要从诗开始?徐晋如:国学就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足鼎立

6、,其中辞章之学通贯性最强。不通辞章,义理也通不了。比如论语,前人很多解释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一些注疏家不通辞章之学。 他们不知道孔子说一些话的时候,用的是修辞, 不知道孔子有些话是在“兴”。比如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关系的。前人作出种种解释,以为这两句之间有一个侧重点,说孔子讲了两个事情。 实际上孔子就讲了一个事情,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是一个起兴,目的是为了引出下一句。很多人缺乏“兴”的感觉,所以他的解释是成问题的。 现代学者注释古典文本, 可以很好地运用电子资源查到典故的意思, 但你让他完整地解释一首诗,他解释不出来, 根本原因就是不通辞

7、章之学。徐晋如部分著作: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百年文言忏慧堂集传统学问的根本目的,是要求“仁”。心之全德谓之仁。凡是人心有一点不完全,就不能称之为仁。 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说, 求仁的教育就是 “全人”教育,所以国学实际上是一种“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必须从性情开始,不能从智力开始,因为性情是体,智力是用。性情如何去教育?古人认为是要“兴”,通过诗让他的性情发抒出来,这叫“兴于诗”。比如有的人天生性情比较淡,诗可以让他的性情变得浓烈一些; 有的人天生的性情过于浓烈, 诗就让他变得中正平和一点。所以兴于诗是为了让人养成温柔敦厚的性情。有了这种美好的性情, 他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发展起来。如果没有性情作为根基

8、,就是无土之木。人物周刊:现在的人学传统文化特别是学儒学,如果没有从诗开始,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徐晋如:从诗入手, 比较容易掌握古汉语的训诂,比较容易掌握阅读文言所必备的常用典故。 有一位由经济学半路出家摇身一变而为“儒家代表人物” 的学者,经常在大众媒体上放言高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先不论, 但他的硬伤实在很多,那都是因为他的文言功底非常浅薄,没有经过诗的训练。 经过诗的训练的人,文言都是过关的。反之,如果文言不过关,古典你连读都不能完全读懂,何谈义理的生发呢?那只能曲学阿世,专拣大众喜欢的话说了。人物周刊:学问有很多种,为什么你选择诗教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徐晋如:我的读者中大多数是认同

9、我的才学,少数则是欣赏我的思想, 但这些其实我都根本不看重。我看重的是自己的性情。我最骄傲的,是我的思考、我的学问、我的创作都是植基于忠厚的性情。温柔敦厚的品性, 是一个人学问的根基。如果没有这样的品性,一个人学问即使做得再精,境界也不可能高。就像香港某学者,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学大师的,我们只要看一看他对蒋鹿潭(注:蒋春霖,字鹿潭,晚清著名词人,一生潦倒,作品有“词史”之称)的评论,那种冷漠、那种刻毒,我们就知道,他哪怕再著述等身,学问都是有问题的。而且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凡是够格成为大师的人,我们从他的诗里都能看出他的性情,他的诗一定真正能让人感动。 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让人感动的精神,他不

10、可能做好学问。 因为学问要做得好, 需要生命精神的投入, 诗写得好也需要生命精神的投入。你看近代以来很多大学者, 比如黄侃, 他的诗词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像陈寅恪先生,他的诗更典型了。钱钟书先生,因为围城的缘故,我一开始对他并不喜欢,后来读了他的谈艺录、管锥编,的确感觉那是忧患之作。我写博士论文时重读了他的槐聚诗存,那时真正读进去了。我发现,在很多人眼中,钱钟书先生很刻薄、很不能容人,实际上这些都是表象,其实钱先生内心特别忠厚。比如他对待冒效鲁。 冒效鲁当时因为跟汪伪政权有了关系,钱先生就写诗说我要跟你割席绝交,但又舍不得,“挥刀割席更沉吟”。后来冒效鲁因为汉奸罪被抓起来坐牢,钱先生这个时候就义

11、无反顾地去帮助他,并且跟他解释说,我跟你上一次绝交是因为我们有公义上的区别,但从私谊上来说, 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后来冒效鲁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安徽大学去,钱先生就给他送行, 又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 说这一次无论是公义上还是私谊上,我都是站在你这一边。 要知道,在那样一个风声鹤唳的时代,钱先生说这种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由此可见,凡是能够成为大师的人物, 他一定首先是因为有很好的性情,这种性情只能是诗教带给他的。现在学术界形成了一套新八股人物周刊:在各种场合与平台上,你都推举传统学问,传统学问与目前高校通行的现代学术有什么不同?徐晋如:现代学术体制讲的学问,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传统学

12、问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养成君子人格。什么样的学问是假学问呢?荀子就讲得很清楚,那种“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的学问就是假学问。现在我们能够发表在所谓的学术界顶级期刊的论文,绝大部分都与养成君子人格毫无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大学老师的工作只是把客观知识传递下去,而自己整天忙的都是去写这些论文,而学生所需要的人格养成的教育却严重欠缺了。人物周刊:现在的学术环境会有多大的空间给你以及你的同道?徐晋如:空间会越来越小。 从美国兴起的量化考核机制,注重核心期刊和项目的机制, 实际上是全世界的学术癌症。包括欧洲也被美国所害, 大学越来越不像做学问的地方。 根本原因是美国在传统上是一个没文化的国家,它

13、是以功利主义立国的。但这东西见效快啊, 便于管理啊。现在很多地方在讲高校要去行政化,其实高校行政化根本不在于高校有学官、有党委,而是体现在以国家基金论英雄以及以科研数据排名次。现在很多高校推出“ 6 年聘期,非升即走”的制度,一个新老师进来,如果6 年内达不到学校要求的量化考核指标,就得走人。这导致了传统学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我在博士毕业后, 想去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黄克剑教授做博士后。黄先生告诉我一件事,因为人大规定,没有国家课题不能做博导,他就去找人大有关方面, 说你现在就可以把我的博导资格去掉,他认为申报课题是严重反学术的,我就是不去申报。因为他的学术影响力很大,校方也就让步了,

14、当然也有很多教授反对, 后来这项规定就取消了。 但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这种东西作为考核、晋升的惟一标准。实际上,拿到课题与否与你的学问毫无关系,就是看你的表格填得好不好。 表格本质上是策划书, 这意味着学者还要做一个成功的公关人士。我不是这种人,我只能保证我写的每一部书都是传世之作。人物周刊:所以你对这个大环境的前景感到忧虑?徐晋如:是的。尤其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它不是以教育人为本位,而是变成了一个学术 GDP 的工厂。人物周刊:钱穆先生认为,“未有深于学而不长于文者。”这句话在今天似乎未必适用,在今天,有学问的人肯定不少,但很多学术著作却难以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对于这种情况,你怎么看?徐晋如:现在

15、学术界形成了一套新的八股。学术八股一旦形成, 那些有思想有创见有文采的文章, 就都成了异类。 有一些很优秀的学者, 也不得不把自己的文采掩藏起来, 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我最近做了一个尝试, 有一所大学的学报跟我约稿,谈当代学人诗,我就用骈体文写了一篇,他们还是准备要发。我相信这篇文章发表以后还是会引起一些反响的,因为现在的学术论文能写得有文采的非常少见。2007 年 4 月 15 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徐晋如出席“十博士批于丹”新闻发布会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没有死人物周刊:在你的理解中,文言跟白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徐晋如:我引用一下我的老师龚鹏程先生的观点。有一次他问我, 你整理过你的讲课录音

16、没有?我说整理过啊。他说,你一旦整理了讲课录音就会明白,白话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按照胡适他们对白话文的定义,白话指的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种文章是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的,它一定是要经过修饰的,所以所谓的白话只不过是比较浅近的文言而已,它也是书面语,不可能是口语。如果我们承认文言是一种典范的、 被历史所选择了的民族共同语,是一种雅的文学, 白话也并不是当时林纾所讽刺的所谓“引车卖浆者流” 所操的语言,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比较浅近的文言文。但这种浅近的文言文, 相对于那种被历史所选择了的雅的文言, 其根本分别在于, 历史所选择的那种文言具有高度凝固性,不太容易变化, 而白话文比较容易因为时代的变迁、语汇的增多或减少或消失,而只能在一个时代被人接受。所以我们看新文化运动时候的白话,跟现在的白话已经差别非常大了, 但晚清民国的那些文言, 和先秦时期的文言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人物周刊: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很多人会有一种贵远贱近心理,他们可能觉得唐宋的文言非常好,比如说今人能够熟读或者背诵唐宋名篇,但谈起近百年的文言文,不少人可能就一脸茫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