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知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26882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知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一、诗歌鉴赏纲要(一)主要诗歌类型及宏观鉴赏1、借景抒情诗(从写作目的上划分):悟景(境)析情。2、咏史怀古诗(从写作性质上划分):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3、伤春伤别诗(从写作内容上划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寄寓人生感慨;对亲朋、好友、爱人等的思念;美人迟暮。4、山水田园诗(从写作对象上划分):以境寄情(向往与厌恶)。5、托物言志诗(从写作技巧上划分):描写物之特征,摄取物之神韵、品性;寄寓情感;物人合一。托物言志诗,通过三种技巧的共同运用达到表达心志、情操等目的。6、边塞诗(从写作内容上划分):抒写将士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抒写边塞军旅生活,传达将士们的

2、思念之情;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二)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塑造背景或环境;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以景衬境、以景衬情;奠定情感基调。(三)诗歌鉴赏内容要点1、形象文学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图画,一般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人形象,包括人物的品质、情操和思想感情;诗中的“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景(环境)之特点;物形象(咏物诗):物之特征。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2、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 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

3、味的艺术境界。3、表达技巧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 ;托物言志(象征)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创作方法:赋、比、兴;表现手法: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烘托)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或双关)等;用典(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调用角度,如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等。4、语言清新、自然、朴素(如山水田园诗);豪放俊逸(如李白诗);沉郁顿 挫(如杜甫诗) ;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诗) ;平实、直白(如白居易诗)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

4、5 种主要情感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2)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渔家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后者如杜甫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2 (3)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5、: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袒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4)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后者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2人生志向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基本分类如下:(1)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

6、从军行 ;后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2)宦海沉浮、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 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3)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4)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3人生感受(1)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7、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2)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3)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4

8、)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侯馆梅残 。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 三、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积累(重点部分)(一)草木类1梅花

9、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 : “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

10、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作为传统文化的“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为骚人墨客、园艺高手所深爱。兰,古代通称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 、 “兰草”、 “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

11、,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明代徐谓的兰 :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粗多少倍。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

12、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 “性直”、 “心空”、 “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的咏竹诗则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苏轼的诗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

13、不可医 , ”( 於潜僧绿筠轩 )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竹径通幽出,禅放4 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萧杀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接大自然严酷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根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敖霜之

14、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芳,迸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豆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予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例诗:陆游:“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杨万里:“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 ”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

15、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朴素,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例诗:陶渊明饮酒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过故人庄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杨万里戏笔 :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常用作家:陶渊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一年一度春草绿” ,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 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乐府“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故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近代李叔同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此外,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