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12161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实验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 设计 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项目名称电力网数学模型模拟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网数学模型形成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 使数学模型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形成,即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由计算程序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力网数学模型概念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 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2、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计算机、软件(已安装,包括各类编程软件C语言、C+ 、VB、VC等、应用软件 MATLAB等) 、移动存储设备(学生自备,软盘、U 盘等)四、实验步骤1、 将事先编制好的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原代码由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导入计算机。信息的输入 3 检查变压器支路,修改矩阵 4 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5 clc;clear; 信息的输入% 相邻节点互导纳矩阵Yhu=0 1/0.105i 0 0 0 0 0 1/(0.024+0.065i) 1/(0.03+0.08i) 0 0 0 0

3、1/(0.018+0.05i) 0 0 0 0 0 1/0.184i 0 0 0 0 0 ; % 各支路的对地导纳Ydi=0 0 0 0 0 0 0 0.016i 0.02i 0 0 0 0 0.013i 0 0 0 0 0 0 0 0 0 0 0; % 有关变压器的信息 , 正 k 是变压器原边, -k 是变压器副边, 0 是非变压器支路T=0 1.05 0 0 0 -1.0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96 0 0 0 0.96 0 ; % 补充前两个矩阵的下三角部分Yhu=Yhu+Yhu.; Ydi=Ydi+Ydi.; N=length(Yhu); 检查变

4、压器支路,修改矩阵for m=1:N for n=1:N if T(m,n)0 k=T(m,n);% 变比% Yhu(m,n)=Yhu(m,n)/k;Ydi(m,n)=Ydi(m,n)+(k-1)/k*Yhu(m,n); elseif T(m,n)0 k=T(m,n); Yhu(m,n)=Yhu(m,n)/k; % Ydi(m,n)=Ydi(m,n)+(k-1)/k*Yhu(m,n);elseif T(m,n)0 k=T(m,n);% 变比% Yhu(m,n)=Yhu(m,n)/k;Ydi(m,n)=Ydi(m,n)+(k-1)/k*Yhu(m,n); elseif T(m,n)0 k=T(m

5、,n); Yhu(m,n)=Yhu(m,n)/k; % Ydi(m,n)=Ydi(m,n)+(k-1)/k*Yhu(m,n);elseif T(m,n)0 k=abs(T(m,n); Yhu(m,n)=Yhu(m,n)/k; % Ydi(m,n)=Ydi(m,n)+(1-k)/k2*Yhu(m,n);endendend计算节点导纳矩阵Yt=zeros(N);Y=zeros(2*N,N); for m=1:N for n=1:N if m=n Yt(m,n)=sum(Yhu(m,:)+sum(Ydi(m,:); elseYt(m,n)=-Yhu(m,n); endendendYt Z=inv(Y

6、t); If=1/Z(4,4) Yt = 0.0000 - 6.9608i 0.0000 + 0.0000i 0.0000 + 1.9608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1.9449i 0.0000 + 1.6949i 0.0000 + 0.0000i 0.0000 + 1.9608i 0.0000 + 1.6949i 0.0000 - 4.3550i 0.0000 + 0.6993i 0.0000 + 0.0000i 0.0000 + 0.0000i 0.0000 + 0.6993i 0.0000 - 0.6993i If = 0.

7、0000 - 0.4890i Published with MATLAB? R2014a实验例题所给结果短路电流:If = - j0.4895,与程序运行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故验证了该程序的正确性。六、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1. 理解课本上讲述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答:同步电机稳态对称运行(包括稳态短路对称)时,电枢磁势大小不随时间变化,而在空间以同步转速旋转,同转自没有相对运动,故不会再转子绕组中感应电流。突然短路时,定子电流发生急剧变化,电枢反应磁通也随着变化,定转子间电流会互相影响,这是同步电机突然短路暂态过程区别于稳态短路的显著特点。我们在进行磁感分析时,对

8、于每个绕组都遵守磁链守恒原则。对于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短路后定子侧将出现:1.基频电流,由三相对称绕组的基频电流产生的交变磁链,用以抵消转子主磁场对定 子 各 相 绕 组 产 生 的 交 变 磁 链 ; 2.直 流Iap: 对 各 绕 组 产 生 的 不 变c0b0a0、,来维持定子绕组的磁链初值不变;3.倍频电流i2w:定子各相值流产生的恒定磁势,当转子旋转时,因转子纵横轴磁阻不同,转子没转过 180。磁阻经历一个变化周期,为适应磁阻的变化,产生倍频电流与直流共同作用,才能维持定子侧磁链初值不变。转自侧产生: 附加直流分量i: 为抵消定子电流对转子产生的强烈电枢反应影响,维持磁

9、链不变,该附加直流和原直流同向,加强了励磁绕组的磁场,而且i产生磁通的一部分也要穿过定子绕组,故激起定子基频电流大大超过稳态短路电流。转子基频交流:为抵消定子的直流和倍频电流产生的电枢反应, 该基频电流在转子产生脉振磁场, 分解为正反两方向磁场,又来影响定子侧的Iap以及在定子侧产生两倍频的交变磁链,定子侧的I2w就是为了抵消该磁链而产生的。2. 简述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所含各种分量以及各自由电流衰减时间常数的确定,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有什么不同之处?答: (1)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定子侧短路电流有:基频电流Iw:抵消转子主磁场对定子各相绕组产生

10、的交变磁链;直流Iap:维持定子绕组的磁链初值不变;倍频电流I2w:为适应磁阻的变化,倍频电流与直流共同作用,才能维持定子侧磁链初值不变。转子侧短路电流有:附加直流分量i:为抵消定子电流对转子产生的强烈电枢反应影响, 维持磁链不变; 转子基频交流ifw:为抵消定子的直流和倍频电流产生的电枢反应。(2)在实用计算中,各自由电流衰减常数确定,常采用以下的简化原则:为维持磁链守恒而在短路瞬间出现的自由电流,若它产生的磁通对于本绕组相对静止,那该电流将按本绕组时间常数衰减,一切同改自由电流发生依存关系的均按同一时间常数衰减; 某绕组时间常数是该绕组电感同电阻之比,而忽略其他绕组电阻的影响。(3)有阻尼

11、绕组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时的不同:有阻尼绕组电机, 在转子纵轴向有励磁绕组和阻尼绕组,横轴向也有阻尼绕组。突然短路时,定子基频电流突然增大,电枢反应磁通也突然增加。转子各绕组自由直流产生磁通一部分又进入定子侧,由此定子侧会有基频电流自由分量。注意,转子纵轴向的励磁绕组和阻尼绕组间存在互感关系,突然短路瞬间他们当中任一绕组的磁链守恒都是靠两绕组的自由电流共同维持的。3. 简述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的条件,应用前提及使用方法。答: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的条件:(1)起始次暂态电流的实用计算条件:把系统所有元件都用其次暂态参数代表,次暂态电流计算就同稳态电流计算一样,系统中所有静止元

12、件的次暂态参数都与其稳态参数一致,而旋转电机的次暂态参数则不同于其稳态参数。短路时,同步电机的次暂态电势00 0 0sinIxVE,实用计算中汽轮机和有阻尼绕组的凸极发电机的 dxx; 对于异步电动机的 stIx1 (stI是异步电机起动电流的标幺值 ),00 0 0sinIxVE。实用计算中, 只对于短路点附近能显著提供短路电流的大型电动机,才按上式算出次暂态电抗和次暂态电势。其他电动机,则看作是系统中负荷节点的综合负荷的一部分,该综合负荷可近似用一个含次暂态电抗和次暂态电势的等值支路表示。(2)负荷提供的冲击电流 2LDLDimLDimIki,式中 LDI为负荷提供的起始次暂态电流的有效值,LDimk.为冲击系数4. 三相短路时短路容量的标么值等于什么?答: 三相短路时短路容量标幺值ffBXSS ,式中BS是系统的基准容量,*ffX是短路点输入电抗的标幺值。七、参考资料5.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6.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中国电力出版社7.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李光琦中国电力出版社8.电力系统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