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8753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珊田,发现梦想的新农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醴陵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系列报道(二)来到“小康文明信用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珊田。一切的美好都已经成为记忆, 在这世界的另一个拐角, 能够发现梦想中的新农村。 在珊田,发现梦想中的新农村本报记者 / 陈宇通讯员 / 刘欢提及醴陵,人们总会联想到生机蓬勃的美丽瓷城,烟花,釉下五彩,不是因为我们物质。 你有时间不凡走进醴陵, 相信这座城市鼓动的脉搏, 流转的旋律,以及悠悠的渌江之水,都会让你心旷神怡。而在醴陵的东大门,你还会发现转角的地方,有个叫珊田的美丽村庄,4.6 万平方米,这里有一群人正在建设梦想中的新农村,他们很努力,也很诚信。就像北京的中关村,江苏的华西村,株洲的云田村,遇见了就是

2、有缘。走在快速发展的路上,不忘感恩信用社新农村,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 它游离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有一天突然发现就在自己的眼前,农民朋友住进现代化的民居,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经过统一设计规划的珊田新村,占地60 多亩,可容纳 100 多户的现代化民居,正以雨后春笋般的姿势拔地而起。今年春节前夕, 这里的部分村民将携着梦想住进这座理想家园。60 米宽的醴陵大道穿村而过, 沿路 40 米的绿化带和 3 层楼高共 335 平米的现代民居,绘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生态画卷。珊田村书记钟宏告诉记者,“除了基本的房屋建设外, 村里还统一进行道路修建, 通讯设备和天然气入户建设,并大面积开展周边环境绿化,

3、 把新村建成绿色的家园, 让村民住着舒心。 我们这个新村每栋房子的一楼都有两个门面,建成后进行招商引资, 打造成商住一体化, 实现农民集体再创业的构想。”当然,在珊田人的心里清晰的知道, 这一切的美好离不开醴陵信用联社这几年来所倾注的心血。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发展,信用社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信用社总是想办法去解决, 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让我们体会到了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强大感染力。”村书记钟宏如此说道。据了解,醴陵信用联社为珊田村633 户村民建立了信用档案, 这些农户拥有4-5 万元的贷款“通行证”。近三年来,信用联社对其累计投入近2000 万

4、元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在今年建设的珊田新村项目上,信用社就累计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珊田信用社贺主任告诉记者:“珊田村是个信用示范村,我们在提供热情、高效的服务的基础上, 还适当提高了信用额度, 他们村的优秀贷款户的信贷额可以提高到10 万元。这些农户从信用社获得贷款后,诚信地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回顾过去,钟宏满怀感慨。他说: “有了信用联社这个坚强的后盾,我们紧扣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抓整改。 针对村民反映较集中的水利、 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村党支部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制定了四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是硬化通村、路、户道路,第二步是贯通水、电、气,第三步是

5、建好珊田广场,第四步是开发建设醴陵大道珊田至黄沙洲中段。去年以来,村党支部在基本完成村、组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又筹资60 余万元补助组、户完善入户道路、水利建设;筹资 80多万元,新修了 2000 多米村级主排渠道, 解决了 400 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投资 8 万余元大力推进行改水、 改厕和天然气入户工作, 增加了用电功率,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夯实。目前,全村做到了户户通水泥路,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100% ,自来水普及率100% ,电话普及率 100% 。紧扣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抓整改。抓住珊田村学习实践活动契机, 信用联社对珊田村深入开展了“送科技、送知识、送资金”等“送金融知识下乡”系列活动

6、。有了信用社资金支持, 珊田村村党支部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食品加工厂、 螺旋纸管厂等一批家民营企业和3 家房产开发公司,开发了龙泉塘家园小区。如今的珊田,拥有3 家村级集体企业, 30 多家私有制、股份制民营企业,村级收入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按照“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思路,打破传统种植观念,先后建立了苗木、高蛋白水稻、大棚蔬菜等基地,其中党员科技示范基地6 个,科技示范户 13 家。全村形成了水稻、花木、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格局。通过系列举措,全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达 1.2 亿元,同比增长 15% ,村民人均纯收入达8976 元,同比增长 12% ,完

7、成税收 320 多万元。村会计杨建元自豪地说: “今年,我们珊田的经济列车驶入了快速通道,工农业总产值将会接近2 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接近10000元。”“信用先行”的村书记,新农村梦想的领头人“要想火车跑得快,得要车头带”。珊田村能够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一位优秀的领头人。 走进珊田村书记钟宏的办公室,简洁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种刚处理完的文件, 办公桌的对面挂着珊田新村的美好蓝图。他告诉记者他的座右铭是讲诚信、办实事、讲文明、有道德。他说:“我经常跟村支部的人讲,村支部是一个村的领头羊,只有村支干部带头讲诚信,村民才会守信用。”珊田村紧邻城市, 半城半乡, 村里抛荒田地日益增多。 钟宏一

8、直在琢磨着如何将村里抛荒的土地资源置换成经济规模效益。他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村上统一租赁村民的抛荒地,集中成片,搞农业开发。2002 年钟宏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昆明农学院两个教授在云南深山发现一种神奇的阔叶乔木云南拟单性木兰,它是国家三级保护树种, 目前以叶片浓绿光洁、花朵洁白芳香,果实红艳夺目,冠形紧凑而不繁乱等特点,成为了园林绿化最走俏的树种。钟宏灵机一动,心想“如果引进这种树木,那村里的抛荒就会变成黄金窝。”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乘机飞往昆明,费尽周折找到了两位教授,对拟单性木兰进行考察。第三天陪两位教授来到醴陵进行全方位的论证。醴陵气侯土壤都适合种植这种树木,他很快便和两位教授达成了合

9、作意向。为了增加村民的信心,钟宏又马不停蹄带领村班子前往昆明考察、学习。但是,摆在珊田人面前的新问题又出现了,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钟宏等人并没有退却, 他们主动找到信用社希望以苗木为抵押进行贷款。可当时,信用社从未办理过此类抵押贷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醴陵信用联社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此事的可行性和风险预防方案。最终,信用社再次以开放性的理念,开创了扶持农业开发的先例,将200 万元贷给了珊田用于该苗木种植基地的开发。当年, 全国唯一的拟单性木兰培育基地绿源种苗花木场落户珊田村。160亩抛荒地栽种了 60 多万株拟单性木兰, 目前,幼苗已长至 2 米多高,再过一年,就可产生上千万元的收入。珊田

10、村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资金的引进。“只有梧桐栽得好,才有凤凰翩翩来”。招商引资最重要的是环境,钟宏深谙这一点。为此,村里在塑造优良环境上颇下了一番功夫,新修了水泥路, 增加 5 台变压器,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好,村民们在钟宏的带来下, 也形成了一种热情服务投资商的良好氛围。最令村民感动的是, 在引进醴陵德才外语学校迁至珊田办学的时候遇到资金瓶颈,钟书记就将自己经商的积蓄拿出来,并用自己的房屋作抵押, 到信用社贷款解决燃眉之急,确保了该项目如期完工。后来,村民们都齐夸“钟书记这事做的漂亮!”这个与信用为伴的村子,有很多故事很早就听朋友说,珊田村创造了很多个“第一”,这

11、可不是吹牛。翻开历史的画卷:创建“信用示范村”株洲市第一个达标,第一个实施村级规划;第一个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 第一个使用微机管理计划生育和村级政务的村子;醴陵市首届 “十佳魅力新村” , 在如此之多的光环下,珊田一度成为了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让珊田村民倍感自豪。 但人们茶余饭后最热衷谈及的却是 “信用”,这个词承载了很多人性之美的故事。杨建元告诉记者, 2007 年在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信用联社组织下,醴陵风风火火开始创建“信用示范村”的活动,珊田村抓住这个机会,发动全村人们的智慧和力量, 向 “信用示范村”的目标发起冲刺, 确定将珊田建设成为 “信用示范村”的目标。意料之外,

12、情理之中,我们成功了。珊田流传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2001 年 1 月,村民张菊华的丈夫刘汉明驾驶一辆大货车在贵州山区运输途中遇险,造成车废人亡的惨局。丈夫撒手而去,留下两老两小, 外加信用社 3 万元欠款。张菊华强忍悲痛, 恪守“信用”的承诺,用 7 年时间,演译“替夫还债”的义举。7 年间,她卖过水果贩过蔬菜,在餐馆端过盘子刷过碗筷, 在建筑工地和男民工一起担砖挑土, 硬是一角一元地攒足3 万多元,替丈夫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为了实现创建目标,珊田村及信用联社广泛利用广播、墙报、专栏以及田间地头的村民小组会等形式,多渠道传播信用观念,通过“墟日现场活动”等活动,向村民

13、宣传金融信用知识,并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与建设农村先进文化、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营造讲信用、 重信用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外来住户老李,2007年前曾拖欠银行贷款19 万元。在变卖家产后举家迁到珊田村, 原以为可以逃掉银行的债务, 没想到一进珊田村, 他就听到张菊华“替夫还债”的故事,珊田村浓郁的信用氛围,并经过多方帮助和协调,他把房子转卖,全部还清拖欠的贷款。“信用,是实现村强民富的金钥匙”。创建“信用村”以来,该村农民尝到了甜头,也明白了“信用”的分量。同时,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改观,资产规模快速扩大, 存贷款比例、 资本充足率等指数大幅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的双赢。村民张林生从事蜂窝煤生意,被评上“优秀信用农户”后,多次从信用社贷款,每次贷款都不低于3 万元。他坚持有借有还,从不拖欠。张林生很有感触地说:“评上信用户,信用联社发给一张贷款证,贷款就如同有了通行证,家里的生产、生活、生意等各项所需资金都能及时得到满足。”在珊田,村民们把信用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批村办企业,如花木公司、电瓷配套厂、木材加工厂、养猪场、蔬菜基地等也从信用社获得了贷款支持,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相报道的热点,让珊田村民倍感自豪。 但人们茶余饭后最热衷谈及的却是 “信用”,这个词承载了很多人性之美的故事。杨建元告诉记者, 2007 年在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信用联社组织下,

15、醴陵风风火火开始创建“信用示范村”的活动,珊田村抓住这个机会,发动全村人们的智慧和力量, 向 “信用示范村”的目标发起冲刺, 确定将珊田建设成为 “信用示范村”的目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们成功了。珊田流传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2001 年 1 月,村民张菊华的丈夫刘汉明驾驶一辆大货车在贵州山区运输途中遇险,造成车废人亡的惨局。丈夫撒手而去,留下两老两小, 外加信用社 3 万元欠款。张菊华强忍悲痛, 恪守“信用”的承诺,用 7 年时间,演译“替夫还债”的义举。7 年间,她卖过水果贩过蔬菜,在餐馆端过盘子刷过碗筷, 在建筑工地和男民工一起担砖挑土, 硬是一角一元地攒足3 万多元,替丈夫还清了信用

16、社的贷款。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为了实现创建目标,珊田村及信用联社广泛利用广播、墙报、专栏以及田间地头的村民小组会等形式,多渠道传播信用观念,通过“墟日现场活动”等活动,向村民宣传金融信用知识,并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与建设农村先进文化、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营造讲信用、 重信用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外来住户老李,2007年前曾拖欠银行贷款19 万元。在变卖家产后举家迁到珊田村, 原以为可以逃掉银行的债务, 没想到一进珊田村, 他就听到张菊华“替夫还债”的故事,珊田村浓郁的信用氛围,并经过多方帮助和协调,他把房子转卖,全部还清拖欠的贷款。“信用,是实现村强民富的金钥匙”。创建“信用村”以来,该村农民尝到了甜头,也明白了“信用”的分量。同时,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改观,资产规模快速扩大, 存贷款比例、 资本充足率等指数大幅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村民张林生从事蜂窝煤生意,被评上“优秀信用农户”后,多次从信用社贷款,每次贷款都不低于3 万元。他坚持有借有还,从不拖欠。张林生很有感触地说:“评上信用户,信用联社发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