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7646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2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天人对话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介绍吴均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骨气,时人効之, 称为“吴均体” 。二、一词多义绝 : 天下独绝 (妙到极处)猿则百叫无绝(断绝)百 :一百许里(具体的数目,数词)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数词)三、通假字窥谷忘 反:“反”通“返”,返回,回来。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四、古今异义蝉则千转不 穷:穷,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与“富”相对。一百许里:许,古义:附在整数后面,表示约数;今义:应允;也许。经纶:古义:办理;今义:比喻政治才能。五、词类活用猛浪若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风烟俱 净:

2、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净尽。互相 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走;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远处伸展。 积累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水皆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游鱼细石,直

3、视无碍。4.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B疏条 / 交映,有时 / 见日。C经纶 / 世务者,窥谷忘/反。D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响。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6.按原文填空。 总领全篇的句子是:。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思考与探究。7.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 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8.本

4、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9.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10.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轻松过关阅读练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横柯

5、上蔽()窥欲忘反()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译文:。13.理解填空。全文共三段,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记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勇往直前美文欣赏。观月(有删改)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 临水胜; 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 1) ,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

6、,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 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 4) ,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 临水之观, 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 (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15. 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16. 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17. 作者所说的 “四美” 具体指什么?请用第段中的原话回答。18. 文中有一

7、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介绍余光中, 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与散文家。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 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现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53 年 10 月参加创世纪 诗刊, 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有 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新奇,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二、主题思想提炼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讲的是文学

8、创作的理论。作者在文中运用具体事例,从中国山水游记调动多种感官、有动感、写感性的后果、丰富绚丽的色彩感、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五个方面提出了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的观点。 三、表现手法分析 1. 引用丰富的材料阐明观点,令人信服。 2. 用词精确,极有分寸。 积累巩固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修岩巅()绿偃() w i ru() ()y ng ( )粟m ng ( )色鬼 mai ( ) 惊 s ng ( )炫()耀2 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锻炼温吞描摹煌煌B 海厦冉冉倏然鳞甲C 闲暇惊骇惊羡悬宕D 俯瞰谐趣题纲逊色3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9、) A 姚文的“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十分高明,把动感表现得灵活之至。B 所谓“感性” ,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C . “迟速若与客俱”令人想起了李白的“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D 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4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的作者是 _,节选自 _。5 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_, 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 种 空 白 的 丰 满 。 尤 其 是 在 水 墨 画 中 ,_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计

10、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人化 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人化A B C D 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 大师说: “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7 整体感知,学完这篇文章,你如何理解中 国的山水游记。轻松过关阅读练习,再看他如何写水上之游:一色荷花, 风自两岸来, 红披绿惬, 摇荡茂获,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奚,菱芙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牵笑剧,响

11、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蜂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 游东林山水记 )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香气能“冲怀胃袖,掩再不脱”,嗅觉经验就视觉化,触觉化了。至于视觉经验,也都表现得很有动感:写荷花迎风则“红披绿惬,摇荡茂龚”,写微风拂水则“细生鳞甲” ,写流萤则“(幽火)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写山则“森森欲下搏人”。但最生动的是星映水面的比喻“如珠走镜,不可收拾” ;以珠喻星,以镜喻水,本是静态,原也寻常,可是珠走镜上,便加上了动的关系,把水面起伏不定的感觉一并带出

12、,真富感性。可见气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山水才有生命。8 选段中有描写视觉、听觉的句子,请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在选段中画出。9 . “风起水面,细生鳞甲”使用了_的修辞方法,请你用现代汉语描述这种情景。10 余光中分析“冲怀罥袖,掩苒不脱”时把嗅觉经验视觉化, 触觉化了。 这种修辞方法我们在 荷塘月色 中也曾经体味过,请你从中找出一句。11 作者对“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一句是如何分析的?你在哪些文章中也读过这种描写?勇往直前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更是他的心灵寄托和

13、生命渴望:我们在琦君芳香醉美的春酒里品尝到 _的滋味;在朱自清掬你入口的 “女儿绿”中感受到他对梅雨潭水_的感情;在赵师秀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_的心情;在香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 经历中感受到他_的精神比较探究三峡 黄山记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介绍1. 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人。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 ,为我国的古代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是我国古代水利地理学上一部重要文献。这部书兼有科学、文学两重性质,具有深厚的文学意味,书中许多记叙山川胜景的文字,成为古文佳作,这种写法,对

14、后人写作山水游记影响颇深。2 . 徐迟 (1914 1996) ,浙江吴兴人,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主要散文集有徐迟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 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等。二、主题思想提炼三峡通通过对三峡地貌、不同季节景物细腻多彩的描绘,展现了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姿,热情地讴歌了祖国壮丽的山河。黄山记是一篇独出心裁的游记文章,文章叙写了黄山雄奇瑰丽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了伟大的时代,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三、写作特点三峡1.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2.语言精练、生动。黄山记1. 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 描写新奇,耐人寻味。 积累巩固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x ()月(2)沿 s ( )阻绝( 3 ) qi n( )吝(4) 飞 sh()其间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l )自三峡七百里中:( 2 )虽乘奔御风:( 3 )每至晴初霜旦:3 填空。本文选自 水经注 。作者 _,北 魏 地 理 学 家 、 散 文 家 。 三 峡 是 _、_和_的合称。4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 )侧面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_ _ 。( 2 )写 三峡秋天景象的句 子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