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30696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习题课件: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语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秋天的怀念,词语积累 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看。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里啰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背景追溯 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这是多么沉重的苦难啊!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善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也在那一年,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文体知识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

2、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第四要素是事件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主题解说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疑难探究 师:细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生甲: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生乙:她忽然

3、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 生丙: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动作描写表现母亲的惊喜。 生丁: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写出母爱的坚定与执着。,结构图解,写作借鉴 (1)双线结构的运用。课文是由母爱这一明线和作者的人生态度的变化这一暗线所构成的,一明一暗相辅相成,集中表现母子情深这一主题。 (2)景物描写,深化主题。如文中“黄色的花淡雅,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

4、的变化。,拓展延伸 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sh,ju,tn hun,qio cu,chu,xi,qio,x,da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央求 安抚 仿膳 焦躁不安 B豌豆 瘫痪 烂蔓 暴怒无常 C泼洒 沉寂 淡雅 絮絮叨叨 D捶打 憔悴 诀别 翻来覆去,A,D,A,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B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

5、怀念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选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C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解析:B项语义重复,“大约”“左右”删掉其一;C项句式杂糅,将“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改为“之一”;D项语序不当,将“越剧对她”改为“她对越剧”。,A,6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儿子不答应的复杂心理。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6、,“我可活什么劲儿!” 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对生活极度绝望的心情。,7.请你展开联想,参照画波浪线的文字仿写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地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_,那是_。 示例1:阳光对白雪的亲吻_明月对清泉的细语_示例2:夕阳对晚霞的回眸_秋霜对黄叶的私语_示例3:细雨对芳草的洗礼_白云对天空的守护,(一) 阅读秋天的怀念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去掉不好。因为:“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

7、、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9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看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0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并写下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表明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

8、放在心上。,11将“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这一句中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1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二)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

9、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头里,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

10、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都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个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

11、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13对合欢树“我”是由开始不敢看到

12、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起先,合欢树会勾起“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失母之痛,难以忍受,所以不敢看,后来,“我”认识到母亲虽然去世,但母亲过去对“我”的爱仍能使“我”感到幸福,所以想去看。 14第二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试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追忆合欢树的来历,它是母亲亲手所栽。感恩母爱,因为合欢树凝聚了母爱。深化文章旨意,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美好生活的不弃和期盼。 15选文是表达对母亲的怀念,然而文中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这是为什么? 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想到树就想到母亲;合欢树也是母亲过去艰难生活的见证,是唤起他们母子希望的所在,作者把对

13、母亲的思念之情都熔铸在对合欢树的叙述中,语气平淡,而情寓于中。,16比较阅读选文和课文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 (1)两篇文章中都用多种描写手法表现母亲的慈爱,哪篇文章中的哪一处使你最为感动?为什么? 示例:秋天的怀念中“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动作描写和叠词的运用,写出了母亲体谅、包容和理解儿子的坏脾气的谨慎小心,表现了细腻深沉的母爱。 (2)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怀念之情。,17育英中学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

14、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 示例:主题班会 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2)请你给母亲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 示例:不管身边还是天边,你总是把我牵挂;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你总是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你总是为我奔忙;不管快乐还是悲伤,你总是伴我身旁。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18课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句中的三个动词“扑”“抓”“忍”,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决心,“抓”住儿子活下去的欲望的急切心情。 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100字左右) 示例:一阵凉风吹来,他裹了裹身上的衣服还带着母亲体温的新衣,暖和了许多。他突然发现,衣服上的线密密麻麻,十分熨帖,他回想起那晚的一幕:他正在忙着打点行装,无意中一瞥,看到母亲正在黑暗的油灯下为他缝制衣服,灯芯落在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上,母亲竟浑然不知,只是一针一线地缝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在油灯的照耀下格外显眼,闪着白色的、圣洁而又温暖的爱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