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6896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黔南州贵州省黔南州2017-2018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林治波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慨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

2、,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

3、,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

4、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B.因为社会风气变得浮躁,所以人们面对

5、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C.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欲望,这欲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忙着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总分的形式,提出观点,揭示本质,剖析危害,探究原因。B.文章在论证中多角度阐述了浮躁之风的危害,凸显了拥有宁静之心的重要性。C.文章以古人对于浮躁的态度为例证,揭示让宁静成为心灵常态的主旨。D.文章的论述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论证严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6、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答案】1.D2.A3.D【解析】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内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试题分析:

7、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A项,不是总分式,文章是先指出现象,再分说,最后点明主旨。3.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有误。由原文最后一段“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可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聂志红肖伟从银行出来,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

8、老婆吼道。肖伟连连答应,准备离开时,忽然听见从旁边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好大的口气!肖伟倒抽一口冷气,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亲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冲动的念头在肖伟的脑海浮起。肖伟在对面商场买了礼品出来,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我有一百万,那何必低声下气求汪主任?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倾尽全部积蓄给他“上供”,谁知这两万元会不会打水漂?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鬼

9、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他瞥见车上果皮箱旁有备用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哩!肖伟坐在车上,一点点积聚勇气,只待女人放松警惕。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赶紧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拦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然后又换车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多远,

10、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回过头一瞧,只见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你的钱我拿来没用?是美元?英镑?到底是什么?肖伟决定看

11、个究竟。当他拆开袋子,立即魂飞天外我的妈呀!那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肖伟立刻四肢瘫软,哆嗦着爬回去,跪倒在女人的脚下,拼命地磕头:“求求您放过我吧,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您的钱全还给您,我以后一定常来给您烧纸钱,求求您”女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指着肖伟说:“你这是干什么呀?这钱是准备烧给我爸爸用的。”说着她指了指后面那座孤坟。女人告诉肖伟,她父亲退休后,就来这郊外包了一片荒山,打算开垦出来栽种桃树。但因土质、气候及虫害等因素,一次次都失败了,直到前年,第一批桃树苗终于在老人全部心血的浇灌之下茁壮成长起来。但是,老人

12、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言,将他葬在了这高高的山岗上。“今天是爸爸的忌日,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满山盛开的桃花,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女人一边说着一边点燃了手中的纸钱。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肖伟进行刻画,心理描写颇多,比如激烈的思想斗争,拿到钱后的紧张,被女人追上后的吃惊与惧怕,从而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B.本文对比鲜明,一方面是肖伟为个人私利患得患失,谋取私利,甚至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是老人为开垦荒山默默付出,无私奉献。C.肖伟自认为得手后通过不停换车来到荒

13、山的情节,既体现了人物的多疑谨慎,也为下文二人在荒山相遇做了铺垫,引出下文情节。D.文中的女人虽然着墨不多,但她发现塑料袋故意拿错后,一直寻找失主,不贪不昧的形象也很鲜明,令人敬佩。5.当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对于这种结果,前文有多处伏笔,请列出几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小说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D5.伏笔:女人只用一个普通塑料袋装钱。女人在打电话时说“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上车后,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好处:使文章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保证了情节的合理性。6.结尾描写了满山盛开桃花的盛大景象。既照应了题目,也突出了老人开垦荒山的巨大成果

14、,蕴含着对老人的赞颂。暗示肖伟内心受到的触动和震撼,烘托人物心境产生的变化。用景物描写结尾,含蓄蕴藉,引人联想,韵味悠长。【解析】4.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发现塑料袋被故意拿错”于文无据。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设置。题干说“当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对于这种结果,前文有多处伏笔”,要求列出几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题干问题目标设置很明确,作答时要从前文找出有关暗示袋子里装的都是纸钱的文笔,如小说第1段“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

15、在那边享享福”,“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第3段“女人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这样安排情节,为下文出现肖伟拆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纸钱这样的结果提供了可能性,使小说的这种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6.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结尾有怎样的作用”,要求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首先分析结尾的内容“肖伟站起身举目一望,在山坡向阳的那一面以及山谷中,果然是漫山遍野嫣红一片”,结尾主要是景物描写,描写了漫山遍野嫣红一片的桃花盛开景象,这是老人开垦荒山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老人的事迹也震撼、感染了肖伟,暗示了肖

16、伟内心的变化。在结构上,与小说的标题“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相照应,同时也升华了小说的主旨。另外,用景物描写结尾,可以使小说意蕴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点睛:小说结尾的作用一般有:(1)表现手法上,与前文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与前文形成对比,升华主题,发人深思;(2)主旨上,深化(升华)主旨,含蓄点明主旨,揭示小说主题;(3)人物形象塑造,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品质、经历、命运、能力、成绩。(4)故事情节上,小说的结尾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1017”世界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国家主席16日在北京举办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