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366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陵三中茶陵三中20172017 年下学期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年下学期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文文) )时量:时量:909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00100 分分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总共分,总共 5050 分分) )1. 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B. 中部地区面积最大,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C. 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第一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D. 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在四大区中最大【答案】D2. 关于东部与西部地区

2、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西部地区应全面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东部地区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西部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势和不足,有选择性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错误;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技术和人才作为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和科技较为落后,不适合高新技术的发展,错误;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3、升级,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正确;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正确,因此正确,故答案选 D 项。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

4、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白羽肉鸡是由美国通过杂交培育而成的速成鸡,于二战后被快速推广到世界各地。完成下面小题。3. 促使白羽肉鸡迅速从美国推广到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发展 B. 市场需求 C. 技术先进 D. 质量高端4. 采用“协议鸡”的方式类似于( )A. 精确农业 B. 处方农业 C. 订单农业 D. 有机农业【答案】3. B 4. C【解析】3. 由材料可知白羽肉鸡的成鸡流向主要是市场,因此从美国推广到

5、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故答案选 B 项。4. 由材料可知,采用大公司与农户签写协议的方式,公司为农户提供鸡苗、饲料、技术,农户进行养殖,成鸡公司回收,销售市场,因此采用“协议鸡”的方式类似于订单农业,故答案选 C 项。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 “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 “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 。读我国“T”字形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 )A. 郑州 B. 南京 C. 武汉 D. 九江6. 以下属于“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 )A.

6、 南水北调工程 B. 西气东输工程C. 青藏铁路工程 D. 西电东送工程【答案】5. C 6. B【解析】试题分析:5. 据图结合我国城市分布可知, “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武汉,故本题选 C。6. 据题意可知:“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与西北轴走向相符的重点工程应是西气东输工程,故本题选 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 。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完成下面小题。7. 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气候与地形 B. 地形与水文C. 植被与水文 D.

7、 气候与植被8. 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 )A. 水质盐碱度高 B. 引水工程量大C. 保护湿地资源 D. 保障下游用水【答案】7. B 8. A【解析】试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影响因素7. 白城年降水量小于 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 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8. 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 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下游用水。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读“

8、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9. 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 广东 B. 江苏 C. 江西 D. 云南10. 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长期光照时间短 B.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 春播期间旱情严重【答案】9. A 10. C【解析】9.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知道广东农业生产潜力大于 1750 千克/亩,江苏低于 1500 千克/亩,江西与云南介于 1500-1750 千克/亩,由此可见 A 广东最大,选择 A。考点: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10. 我国农业生长期主要在夏季,而夏季

9、我国北方的昼长比南方长故光照时间也长 A 错。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沃,非贫瘠土壤 B 错。该地在东北纬度高热量低,对农业生长不利只能一年一熟生产潜力较小,C 正确。春节与冰雪融化补给加上气温较低,不会出现严重的旱情。考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下图为德国煤炭巨头鲁尔集团将某煤矿地下采空区改造成抽水蓄能设施的示意图。该煤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用作储能设施的废弃煤矿。完成下面小题。11. 图示抽水蓄能站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矿产开采效率 B. 恢复地表生态环境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 促进矿产开发利用12. 我国西北矿区如果借鉴该模式,则需要调整的是( )A. 封闭露天水库 B.

10、 降低发电功率C. 废除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D. 缩小水库和蓄水池容量【答案】11. C 12. A【解析】11. 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发电厂主要通过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板进行发电,而这两种新兴能源受天气条件影响比较大,具有不稳定性;发电厂发的电在满足正常需求且仍有剩余的前提下,为了避免浪费,用多余的电,把封闭式蓄水池的水抽到高出的露天水库。在天气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板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高处露天水库通过下水(水力发电)进行发电保证正常的电力供应。显而易见,抽水蓄能站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A 正确;图示地区为地下采空区,没有矿产可开采可利用;抽水蓄能站在地下不会恢复地表生态

11、环境,BCD 错误。故答案选 A。12.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应该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力度,而当地能源需求量较少而剩余较多,为避免发生弃电现象,应该扩大水库和蓄水池容量以保证足够蓄电容量,相应的发电机的发电功率也应该大幅度提高。但是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而且矿区粉尘多,为了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封闭露天水库。故答案选 A。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13. 地的地理坐标是( )A. 60S,60E B. 60S,60WC. 40S,40E D. 60N,60E14.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位于地的西南方 B. 地位于地的正北方C. 地位

12、于地的东北方 D.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两点间的距离【答案】13. A 14. B【解析】13. 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由题干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纬度是南纬(用符号 S 表示) ,纬度向南增大;如果面向南方,其左则为东,右侧为西,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 E 表示。故可判断地的地理坐标是(60S,60E) 。故选 A。14. 图中、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地更靠近南极点,更靠南,因此地位于地的正北方,B 正确;根据经纬网地图的方位判断,地比地更靠近南极点,地位于地的北方;同时根据地球顺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地位于地的西方,因此地位于地的西北方向,A 错误;和地

13、位于同一纬线,地位于地的正西,C 错误;两点间距离 20111km/1,两点间距离 20111km/1cos40,两地距离不相同,D 错。故答案选 B 项。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方格状或圆弧状经纬网。确定南北方向。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如图甲中 A 在 B 的北方);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南面。分别在南、北纬的两点,北纬在北,南纬在南(如图乙中 C 在 D 的北方)。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两点,数值大的在东面;同在西经度两点,数值大的在西面。分别在东经和西经的两点,则有以下两种情况:定位:A 在 B 的西北方,C 在 D

14、 的东北方。(2)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看极点定南北:如上图 C 比 B 更靠近南极点,所以 C 在 B 的正南方。看自转定东西:如上图地球顺时针自转,B 位于 A 向东自转方向(东西方向以劣弧计算)上,因此 B 在 A 的正东方。综合定位:如上图 C 在 A 的东南方。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 ,回答下面小题。15. 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草地退化 D. 土壤侵蚀16. 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 甲:防风固

15、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17. 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土地生产能力高【答案】15. D 16. A 17. B【解析】15. 由图中可以看出土壤侵蚀在我国分布最广,是图中反映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故选 D。16. 甲位于东北农牧交界地带,风沙危害较大,所以森林的作用应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位于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森林的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选A。17. 丙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丁为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由于丙位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水热充足,土地生产能力高;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故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但是该地并非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也并非脆弱,因此 B 不属于理由,故答案选 B 项。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作用: 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