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314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问题。一、不同学派的观点(一)马克思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货币需求理论中引起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前所述,在西方经济学看来,在分析货币供给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时,货币流通数速度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自剑桥学派创立以来,在西方经济学中流行的一个观点是:货币需求变动同时也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因为货币需求系数 K 实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一旦证明了货币需求随利率而变动,也就证明了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如数量论者所说的是一个常数,从而证明了货币供给与名义总产出并非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按照马克

2、思经济学,这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来考察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个问题在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实际上是利率对储备货币的影响。因为马克思认为储备货币实际上绝大部分将被用于生息资本投资,实际上以现金形式存在的部分很少,所以从其理论中不难得出货币储备需求与利率存在的观点。但是,这种关系并非如凯恩斯学派所说,是市场利率决定货币储备需求,相反,时货币储备需求决定利率。不是市场利率决定储备货币是否转化为证券投资,相反,是货币资本市场上储备货币流入的规模影响市场利率。凯恩斯学派的一个观点是:市场利率在有价证券投资和储备货币之间起调节作用。在预期市场利率高时,价值贮藏由储备货币形式转化为生息资本形式,或者说

3、各种有价证券,在预期市场利率较低时,价值贮藏又由证券转化为储备货币。实际上,在当代经济中,我们看到,由于现代国家财政的债务化、证券二级市场的高度发展、金融国际化和高度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价值贮藏已经很少采取货币形式了,用于贮藏的价值在市场利率变动时,主要是在企业股票、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之间流动,或者是在本国证券市场与外国证券市场之间流动。在二级市场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持有政府发行的债券和持有同样市政府发行的纸币,从价值贮藏的目的来看,是没有差别的。区别在于前者还有价值增值的职能,能同时实现价值贮藏和价值增值两个目的。因此,利率调节的,不是储备价值在货币形式和生息资本形式之间的转化,而是储备价值在

4、不同生息资本形式之间的转化。那么,我们能不能因为从“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影响”的观点中,得出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结论呢?其实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对马克思来说就是不可理喻的。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看,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在货币需求上的争论可以归结为在危机条件下,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对社会商品生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会不会因为货币需求在危机条件下的急剧增加而被抵消,而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与货币流通速度无关。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危机条件下货币需求的急剧增加,涉及到相对财富、具体财富与绝对财富、抽象财富的关系问题。商品作为使用价值、作为私人劳动的代表,只是相对的和具体的财富;商品如果不能转化为货币,其私人劳动

5、不能被作为社会劳动承认,其价值货币银行业和货币政策就不再存在。货币作为社会劳动和价值的代表,是绝对的或抽象的财富,不存在必须转让出去才能使自己作为价值实现,作为价值保存的问题。货币作为绝对财富的属性,只有在危机时才会被人们充分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典型形式是社会商品流通突然中断,商品价格突然大幅度下降,具体财富大幅度的贬值。但是,货币作为抽象财富的价值并不受危机的影响,且其购买力还因为经济危机而提高了(货币购买力是商品价格的倒数) 。因此,在具体财富普遍贬值的危机时期,货币就成了价值、资本或者说财富的避难所,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减少了,因为价值贮藏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却大大增加了。实际上,货币作为价值避难

6、所的情况在当代已经发生变化。在危机时期,企业和银行的准备金确实会暂时增加,但是,更重要的价值避难所是政府短期债券、外币存款和和外国证券。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会对社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呢?如果考察货币供给与社会总产出的关系,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这一基本观点:在经济衰退时期,社会商品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在商品总量不变情况下降低,因为流通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减少,因为偿还债务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增加,另外还出现了大规模的囤积货币现象,其中不排除投机的因素,即金融资本家想乘机哄抬利率。如果中央银行不增加货币供给,使原本健全但是因为外部冲击无法偿还债务的企业渡过难关,经济就会进一

7、步恶化。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些作用是:1.压低利率,打击金融投机;2.恢复商业信用,避免素质好的企业和银行受债务危机的拖累而破产;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效需求,缓解危机;4.为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做好资金准备。但是,因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马克思看来是相对于既定的利润率来说出现了生产过剩,是缺乏新的产业部门和新的产品来创造新的需求,而不是对现有产品的需求不足,因此,按照他的观点,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只能缓解危机,不能克服危机。危机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被消灭以后,或者新产业部门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时候才会结束。二、凯恩斯学派现在我们来进一步考察凯恩斯关于货

8、币政策效用的观点。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供给增加一定导致总产出增加的说法,只有在没有货币贮藏(即没有投机性货币需求)的情况下才有效,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在“有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被投入流通”的情况下才有效。这时,货币供给 M 等于与收入相关的货币需求 M1,即:M1V = MV = Y因为中央银行通常是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来增加货币供给的,所以,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增加过程,就是利率不断降低的过程。债券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债券收益率(债券利率)的不断下降,将导致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这一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图表 13.1 在没有货币贮藏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第十六

9、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 交 易 手 段 货币需求 生产和消费支出 证 券 投 资 资本和个人收入 货 币 贮 藏 中 央 银 行货 币 供 给 然而,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学派关于经济中不存在货币贮藏的假定是不能成立的。由于存在投机性货币贮藏,中央银行为刺激经济而增加的货币供给不会全部转化为投资和消费支出,因而货币供给的增加并非一定就是相应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即Y=MV) 。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利率很低,货币贮藏倾向很强,货币当局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愿望甚至有可能完全落空。这时,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购买很难抑制证券市场价格的下跌和利率的上涨。另外,即使货币供给导致了市场利率下降,市场利率也很难

10、下降到货币当局预期的水平,因为这时资本利润率很低,公众的消费意愿很弱,刺激投资和消费需要把利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可是,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利率有可能在达到该水平之前就停止下来不再下降。凯恩斯的上述观点可以用图 13.2 加以说明。该图表明,在利率很低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的货币供给将完全转化为贮藏货币,而不会被用于投资和消费。可见,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主要缺点是被动性,中央银行不能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从而不能自主地决定利率水平,使之达到刺激经济所需要的水平。而财政政策在凯恩斯看来就不存在这样的缺点,财政支出的规模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意愿,政府可以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直到其达到能够有效地刺激

11、投资、消费和就业的水平。总之,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和消费不足,具体来说就是资本边际利润率和公众的消费倾向低于正常水平。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把利率降低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增加社会总产出和就业。但是,利率降低会使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贮藏倾向)增大。在利率降低到公众认为是安全的水平以下时,它就很难进一步下降,因为货币需求将变得无限大,而这时的利率水平可能还不足以有效地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有效需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直接增加有效需求,前者是被动的,很难由政府控制,后者是主动的,可以完全由政府

12、控制,因此,凯恩斯认为在摆脱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图 13.2 存在货币贮藏倾向且利率很低时货币政策的效应货币银行业和货币政策 交 易 手 段 货币需求 货 币 贮 藏 生 产 和消 费 支出 证 券 投 资 资本和个人收入 货 币 贮 藏 中 央 银 行货 币 供 给 现代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理论所作的最大修正之一,是承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所能做的,就是降低利率。但是,在资本利润率(他所谓的资本边际效率)很低的情况下,降低利率能否刺激投资很难确定。政府可以降低利率,却不能强迫私人进行投资,就像马夫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儿饮水一样。何况在利

13、率降低到一定水平后,投机性货币贮藏将变的无限大,政府将很难使其进一步下降。现代凯恩斯派承认凯恩斯的观点:货币政策的作用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在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敏感,以至货币需求曲线在几何坐标上呈水平状或者接近水平状时,货币政策的确作用不大,因为货币政策很难对利率从而对投资施加影响。但是,在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以至货币需求曲线在几何坐标上为一垂直线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最大。这时货币供给的任何增加都会导致货币的超额供给,从而导致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以及进一步的国民收入增加。现代凯恩斯派认为,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并非处于两个极端上,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并非无限大,也非为零,而是介于

14、两者之间。首先,在现代凯恩斯派看来,并不存在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也就是说不存在投资者在利率很低时会将其资产全部转化为现金的情况,就像他们始终不会把全部资产都转化为证券一样。投资者对利率下降的反应是投资多元化和资产分散,只要利率大于交易费用,投资者就会将其资金用于生息资产投资。当然,在利率很低时,资金将主要流向短期证券市场。其次,基于前面所说的理由,即利率对公众的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都会产生影响,现代凯恩斯派还认为,货币需求曲线也不可能是垂直的。因此,现代凯恩斯派认为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方面总是有效的,只不过是效用有大有小而已。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大,货币需求曲线较平坦时,货币政策的

15、作用较小;反之,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货币需求曲线较陡直时,货币政策的作用较大。具体情况因时而异,需要货币当局相机行事。现代凯恩斯派关于货币当局应该采取相机货币政策来调整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可以用图 13.3 说明。图 13.3 通过变动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产出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商品和劳动力价格 实 际 产 出 Y1 Y2 E1 E2 D2 D1 S 对于图 13.3,我们首先假定均衡产出或者说充分就业的产出是 Y2,而当前的预期产出是 Y1。在 Y1 和 Y2 之间,存在一个通货紧缩缺口。凯恩斯学派认为,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价格和工资水平已经很低,指望通过其进一步的降低

16、来刺激投资和增加产出不现实,因此,需要政府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就货币政策来说,政府可以通过相机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由D1 增加到 D2,直到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产出 Y2。现在我们再来假定均衡产出或者说充分就业的产出是 Y1,而当前的预期产出是 Y2。这样,Y 1 和 Y2 之间的差额即通货膨胀缺口。凯恩斯学派认为,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政府除了可以通过减少政府开支,用财政政策来直接紧缩经济外,还可以使用相机的货币政策来减少总需求。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市场利率,政府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由 D2 移动到 D1,直到总产出达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均衡产出 Y1。三、货币学派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从根本上说,源于他们对资本主义经济本性的理解。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内在的非均衡性,有效需求不能自动地与生产保持平衡,因此,需要国家使用政策工具来干预经济,而最好的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只有通过增加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