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223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阳一中长阳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考试总分:考试总分:100100 分分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30 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1.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带有开放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2、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故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2.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B.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C. 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 D.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说明当时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产品以销售为目的,故 B 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是否衰落,故 A

3、选项错误;明清之前民营手工业已经开始发展,故 C 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不是明清时期,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时间范围,紧扣材料“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 ,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等知识即可正确判断。学生容易错选 CD 选项,原因在于相关基础知识和时间阶段的记忆混淆。3.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1992 年和 2001 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

4、贸组织C.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D.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依据时间信息与重要历史事件相联系,1984年中国改革经济体制,1992 年确立建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 项正确;南方谈话时间上相符,但并不具有这样的影响,B 项不选;科学发展观是在 2001 年以后提出的,C 项不选;党的基本路线是 80 年代提出来的, D 项不选。所以答案选 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4. 在

5、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 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 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 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通商口岸地区因为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所以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另外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本身就是错误的。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6、的变化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5. 民国初年到 1920 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1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 1920 年和 19271936 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1920 年和 19271936 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 1920 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 A 正确。

7、其他时间不符合。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6. 历史学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 事件发生的时地 B. 事件的前因后果C. 事件的历史意义 D. 事件的是非评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或称程度型选择题。历史事发生的时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A 项符合题意;原因、意义和评价都是人对客观史实的主观分析,易受到历史学家主观意识的影响,BCD 项排除。考点:史学理论客观精神和主观因素7. 杜君立在现代的历程一书中认为, “在资本主义崛起(或近

8、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战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工业化而言。不同程度的工业化取决于国家受战争影响的强烈程度。正如 18 世纪长期的激烈战争将英国推向了工业化。 ”以下表述最符合材料基本思想的是( )A. 战争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B. 洋务运动与内部战争压力有很大关系C. 法国工业革命滞后与周边威胁有关联D.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与一战的爆发相关【答案】B8. 1933 年,罗断福新政开始实行,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政府支持的举措是( )A. 雇主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 B. 允许人们自由兑换黄金C. 联邦银行缩减纸币发行量 D. 农场主增加棉花种植面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

9、中保护老公权力,允许工人集体和雇主进行谈判,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错误,当时是禁止兑换黄金的;C 项错误,当时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D 项错误,当时减耕减产的。9. 20 世纪俄国政权名称几经变迁,其变迁的先后顺序应是( )沙俄 苏联 苏俄 俄罗斯A. B. C. D. 【答案】D【解析】二月革命前是沙皇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922 年发展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91 年苏联解体,联盟解散后的政权主要是俄罗斯。所以先后顺序是,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BC 顺序错误。10. 以下为当今世界著名国际经济组织(机构)的标志,中国作

10、为成员国参与了( )A. B. C. D. 【答案】C【解析】图是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有参加;图是 WTO 中国在 2001 年已经加入;图是世界银行,中国是其成员国之一;图是欧盟,中国没有资格参加,C 项与题意相符。11. 19331934 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 3.29.4 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 3560 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A. 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 B.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 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 D. 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苏联政府压低小麦的价格而提

11、高面粉的销售价格,这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差来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C 项,欧洲国家对苏联实行封锁政策,排除 A 项,B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12. 西班牙人在 1513 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 12 磅。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人口激增 B. 商业中心转移C. 奴隶贸易 D. 贵金属涌入【答案】D【解析】据材料“西班牙人在 1513 年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 12 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西班牙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涌入西班牙,使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即“价格革命” ,

12、故 D 项正确;物价上涨与人口激增没有直接联系,故 A 项错误;“商业中心转移”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故 B 项错误;奴隶贸易与人口激增也没有直接联系,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的时间和反映的现象,学生可以联系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的“价格革命”的相关知识,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3. 下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A. 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B. 论述了“一国两制”构想C. 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D.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答案】D【解析】由图片地点可以看出邓小平时期的活动都在中国南方,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邓小平 1992 南

13、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是 1979 年提出的,主要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B 项主要是解决台湾问题,与图中信息无关;C 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图片信息无关。14. 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15. 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 ,等幼苗长成后,通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全部培

14、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这反映了当时( )A. 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 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 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答案】D【解析】由题干描述可以北方通过垄沟种植方法,使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 项不选,铁农具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产量;C 项与材料无关。16. 下图是新中国 50 年资料汇编中的 1952-1965 年人均 GDP 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1953-1954 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

15、进运动的负面影响B. 1954-1956 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C. 1958-1961 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D. 1961-1964 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大跃进运动出现在 1958 年,与19531954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是在 1956 年,不能指导 19541956 年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19581961 年中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的影

16、响,故 C 项错误;针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下滑,中共确定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 19611964 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 D 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国民经济的调整17. 参议员诺里斯曾这样问罗斯福:“如果人家问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是根据什么政治思想建立的,那你怎么说呢?”罗斯福乐呵呵地回答:“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于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却是极佳的美味。 ”由此可见新政( )A. 遵循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彻底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C. 未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切实体现了务实求效特征【答案】D【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