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031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班级:高一、 4 班指导老师:王光鹏课题组成员:杨晨璐、崔世东、王琦、董安法、陈泽恩、孙立纬组长:杨晨璐简要背景说明:汽车是一种速度较高的现代化运输工具,在行驶中受到交通情况的限制,驾驶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操纵制动装置来实现汽车减速或停车以保证 汽车安全。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了解刹车时车轮的状况。 2、初步学会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 3、正确合理运用制动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对节约资 料,减少轮胎磨损及延长制动装置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研究计划:一任务分工: 1 资料查阅:杨晨璐、董安法2实验研究:崔世东3撰

2、写报告:王琦、孙立纬、杨晨璐4成果展示:陈泽恩 二阶段(一)由组员杨晨璐、董安法完成 时间: 2009-1-171-24 阶段目标:通过自己的查找, 及询问有关人员, 对相关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阶段(二)由组员崔世东完成 时间: 2009-1-28 1-31 阶段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结合理论有进一步的认识 阶段(三)由组员王琦、立纬完成 时间: 2009-2-1 2-5 阶段目标:把这一阶段的研究汇总起来,通过讨论,撰写成报告 三、计划访问专家:校内王光鹏老师 校外 汽修厂工人师傅老司机李师傅 四、研究所需要条件:互联网 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网络教室:学校微机

3、室结题报告汽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但和多人对它存在的安隐患了解的还不够,我们课题小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总结如下。一、专业名词解释抱死抱死就是制动器(无论是盘式还是毂式)将轮胎加紧,轮胎对于制动器没有相对运动。换句话说,也就是轮胎不转了,汽车就像一块砖头一样在路面滑动。二、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当驾驶者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时,驾驶者就会踩下制动系,而汽车就会通过刹车者踩制动系的力的大小,调整刹车片(盘片)对车轮的压力,从而达到刹车的效果。原理就有点像自行车刹车的原理。如今大多数轿车及小型货车的刹车系统主要采用刹车油传递刹车力 ,而大型客车和重型货车则采用气动刹车系统。三、 汽车刹车时

4、轮胎抱死的危害急刹车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最短的距离内将车速降为零,以阻止车辆碰撞的发生。于是,很多司机采用大力刹车的方法,将车轮锁死,车辆发生滑动现象,他们认为这样做,刹车的效果最好,刹车距离最短,殊不知,很多事故就是这样造成的。轮胎抱死主要有两大危害:第一,摩擦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滚动摩擦,一种叫做滑动摩擦。相比于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的系数更大,所以当汽车轮胎没有抱死的时候的刹车能力肯定会比抱死后强,而且在接近抱死的时候,制动效率最高。第二,如果前轮比后轮先抱死,汽车将会失去转向能力。简单的说,如果是一块砖头在路面滑动,它是没有办法自己改变自己的滑动方向的。如果后轮比前轮先抱死,那么就会引起

5、侧滑。所以抱死是非常危险的。经查阅,车轮抱死是在制动过程中,车轮由于制动力矩的作用,停止转动在路面上拖滑的现象。由实验与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车轮抱死使车轮失去了抵抗横向力作用的能力,易发生侧滑、汽车失控等问题。我们同时询问了部分司机得知轿车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将制动踏板踩到底,便能听见轮胎一声尖叫,于是在路面上留下了两条黑黑的轮胎印,这就是因为车轮不能转动( 专业术语称之为“车轮抱死”) 而与路面发生了的滑动摩擦留下的。其实对轮胎的磨损还是次要的,车轮一旦抱死,车子极易失去控制,从而出现危险的情况。如果前轮发生抱死,最直接的便是失去转向能力,此时打转向盘根本无济于事。那么为什么很多司机采用大力刹车的

6、方法,将车轮锁死,那是因为它的好处是制动紧急,刹车距离短,碰撞的可能性相对减小。所以从人身安全方面考虑,汽车车轮抱死利大于弊。四、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就是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装置。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抱死这个问题的,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但是在一些电影特技场景中,有的车子是不装ABS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它们侧滑、甩尾等多种高难

7、度的刺激场面。对于一些想追求驾驶刺激的高级赛车手,他们同样不喜欢给汽车装上ABS。 终究一点, ABS不是给特级演员和高级赛车手设计的,而是针对一般驾驶者,以保证他们驾车的安全。上世纪90 年代汽车配置中最受关注的要属ABS了,就是当时的捷达、桑塔纳也不敢说是每车必备,而到了现在,ABS已属于基本配置。ABS 的功用ABS 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并防止后轴侧滑。其工作原理为:紧急制动时,依靠装在各车轮上高灵敏度的车轮转速传感器,一旦发现某个车轮抱死,计算机立即控制压力调节器使该轮的制动分泵泄压

8、,使车轮恢复转动,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 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有效克服紧急制动时由车轮抱死产生的车辆跑偏现象,防止车身失控等情况的发生。最早的ABS系统为二轮系统。所谓二轮系统就是将ABS装在汽车的两个后轮上。由于两后轮公用一条制动液压管路和一个控制阀,所以又称做“单通道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根据两个后车轮中附着力较小的车轮状态来选定制动压力,这被称为“低选原则”。也就是说,采用低选原则的ABS车辆的一个后轮有抱死趋势时,系统只能给两个后轮同时泄压。又由于前轮没有防抱死功能,因而,二轮系统难以达到最佳制动效果。随着

9、相关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了“三通道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二轮系统基础上,将两前轮由两条单独的管路独立控制。虽然后轮还是采用“低选原则”,但由于实现了紧急制动时的转向功能及防止后轴侧滑的功能,所以这种系统具备了现代ABS的主要特点。至今,市面上还有车辆采用这种三通道控制的ABS系统。 目前,装备在车辆上最常见的是四传感器四通道ABS系统,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液压管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对单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这种结构能实现良好的防抱死功能。ABS使用常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乘用车都加装了ABS系统,对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若使用不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里,我们对ABS的使用原则归

10、纳为“四要、七不要”。四要1. 要始终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和持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2. 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一般情况下,最小车距不应低于50m,当车速超过50km/h 时,最小车距与车速数值相同,如100km/h 时最小车距为100m,120km/h 时,最小车距为120m。3. 要事先熟悉ABS ,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抖动有准备和适应能力。4. 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安装ABS的汽车生产厂提供的各种操作说明。七不要1. 不要认为有了ABS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驶。ABS也不是绝对保险的,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

11、过猛,则汽车仍然会产生侧滑。因此,即使你的汽车装有ABS ,你也仍然需要谨慎驾驶。2. 不要采用“点刹”制动。未装有ABS的车辆在湿滑路面及车速较高情况下实施制动时,需要采用“点刹”的办法达到安全制动的目的。而装上ABS后,由于ABS能自动调整制动力,因此在实施紧急制动时,可一脚将踏板踩到底而不松开,不要担心车轮抱死打滑,否则将大大延长制动距离。3. 不要被ABS的抖动吓住。ABS在起作用时,会听到它发出的噪音,该噪音是由液压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和液压泵工作时产生的,不要以为制动系统出了毛病而惊慌失措,更不可将脚从制动踏板上移开,这时仍然要将制动踏板踩死而不去管它。4. 不可忽视ABS指示灯的检

12、查。正常情况下,按通点火开关后,此灯应亮;大约 3 秒后自动熄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电子控制装置在按自检程序对车轮传感器、液压调节器的控制阀进行通电检查,若此灯一直不亮,说明ABS有故障。5.ABS 指示灯不熄灭时不必恐慌。当行车中ABS出现故障时,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将原制动系统的油路接通,汽车上的原制动系统仍然工作,只是没有了ABS,注意检修就可以了。6不可私自拆换ABS的电脑单元。如果电脑发现故障,应更换整个ABS单元。7对于装配了ABS,但是希望改装的车辆,请勿拆装制动管路与ABS单元连接的螺母。总结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汽车抱死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我们带

13、着疑问开展了这次研究性学习。这次研究性学习是很成功的,我们在原先的基础上对防汽车抱死装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然而,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这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我们学会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开展一次意义重大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每一个组员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乏深一层次的提问。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教科书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种学习,同学们的各项技能和潜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次研究性学习成功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生涯还在继续,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还会碰到更多的的问题,对于那些我们不曾涉足的问题,我想,研究性学习应该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