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9936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还是社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养老模式是儒家文化的“ 孝” 的强调 ,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 义务 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 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这在广大农村也表现得毫不例外,而且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才需要社会进行资源调配,家庭无法做到这点,改善农村养老的情况),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我国现在60 岁以上人口超过14% ,65 岁以上人口超过10% ,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 的门槛。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2001 年到 2075 年间,中国 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

2、9.15 万亿元。一面是老龄人数节节攀升,一面是养老金 缺口渐渐拉大。家庭无法弥补这个缺口,只能靠国家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转变为依靠养老金防老,养老金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对于绝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是他们退休后生活需要的基本保障,因此,养老金的存在显得十分重要。可是,被人们视为“养命钱”的养老保险如今却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截至 2004 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 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 多亿元的速度增加。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养老保险的心腹之患,做实个人账户的问题家庭能够解决吗?养老保险是以 社会保

3、险 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养老保险是世界各国较普遍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将养老金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 ,往往收益率过低,而被通胀无情吞噬,长此以往,不久的将来,中国将面临“ 老无所养 ” 的局面;因此,2012 年 3 月 22 日,广东千亿元养老金入市投资运营,家庭是没办法承担起养老金投资管理的责任。养老金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对于绝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是他们退休后生活需要的基本保障,因此,养老金的存在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之所以出现让养老金入市的建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量养老金的沉淀与积压,短期内发挥不了作用,与其

4、固守封闭不如投入市场化运作,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大有裨益;二是养老金即便不投资运营也未必能保值增值,相反因为通货膨胀还会使养老金收益减少,在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现阶段社会,养老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避免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开辟出专属于父母的“尽孝时间”便成了很多白领一族头疼的问题。要解决养老问题,首先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可是,养老难道只是钱的问题吗?其实不然。养老更要注重精神生活养老,物质保障其实只是最低层面的需求,更多的应当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老年人经历过年少时的快乐,青年时的洒脱,中年时的精彩。晚年仍然有着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渴望。时代在飞速发展,不知不觉中“银发浪

5、潮”已来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如何体现老年人的价值?如何让老年人获得有品质的晚年生活,有尊严地生活着, 而不仅仅只是活着。当然,物质上的满足必须首先得到保障,同时,让老年人在晚年依然能够体现价值 , 让老年人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我们必须应对的问题。精神生活 :国外社区养老模式在为老人提供物质保障的基础上,也力求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体现其人生价值, 值得我们借鉴。国外的养老机构 会为老人安排适当的“就业”服务和社会服务,让年轻的老年人服务于年老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身体健康,又有专长的老人,在他们“就业”的过程中,既能发挥其“余热”,又能消除他们的“寂寞感”,还能适当增加老人的

6、收入,实为“一举三得”之举措。不仅如此,一些养老机构还会安排身体健康并乐意为社会服务的老人承担一些义务性质的社会服务,当然,有时候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津贴。报酬或者津贴都在其次,老人自身价值的体现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在“老有所依”的大前提下,让老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也是养老机构的重要职责。这也能够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2011 年 12 月 2 日,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委托同济大学进行了“上海爱心公寓 模式化养老空间”研究。在“爱心公寓”养老的老年人不仅可以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专业 护理服务 ,还能体验更加适合老年人的贴心养老模式:购物、娱乐、家务料理、保健、营养、康复等服

7、务应有尽有。“爱心公寓”将成为高品质、人性化养老模式的楷模。沿袭多年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理念决定了我国社会家庭式养老的模式。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如今“421”型的家庭 (四个老人,两个夫妻,一个孩子)非常普遍,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时,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 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时,加之社会压力的增大,家庭养老这种模式让不少夹在老人和孩子、工作和家庭中的人感到不堪重负。所以,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亟待改变。由社会承担主要责任,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现在家庭结构带来的经济负担,减少很多家庭矛盾。北大教授乔晓春所称:“从法理上讲,养老是需要国家投入支持的,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及家庭。公民履行

8、了计划生育的义务,就应享受与义务相对应的权利,因此国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大对养老投入。”没有建立专门的社会养老管理机构,各项制度安排跟不上,基础设施奇缺,居家养老仍是主流。这种传统养老模式难解老年空巢寂寞和生活上诸多不便的问题。因工作而无暇照顾老人 ,让老人独守空巢,这是孝顺吗 ? 无法陪伴、照顾渐渐老去的父母,更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痛。让社会承担养老的主要责任,让老人融入社会,有一个充实的晚年生活,是更好的选择。当地农民对老人“百年”的观念是:死要死得快,别拖累家人。一旦高龄老人突然患病,一般象征性地送医院治疗,以免村上的人和亲戚朋友说子女不孝,落下话柄。如果感觉花费太大或根本只是拖时间,就只

9、好出院甚至准备后事。农村老人不怕老,怕的是生病没钱治没人照顾。到了晚年,老人生活全靠子孙良心,若遇上不孝子孙,那真是悲惨万分了。本来经济上的负担已够让她头疼,她每周还必须抽时间回家照料父母的基本生活,顺便要买点水果、蔬菜和药,请假太多耽误工作又要扣工资。张阿姨说:“实在没办法,动过念头送父母去养老院,这样只多花点钱吧!但丈夫一听,立马义正词严地说:不孝!等着别人数落你,看你脸往哪儿搁!碰了一鼻子灰后,我就再也没提过这事。哎”在场的亲戚朋友似乎都能体会到她这种无奈,甚至也有相同的无奈,却都不吭声,因为家乡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子女赡养老人的家庭养老模式,都认为这样才是尽孝道。经历了成长的烦恼、青春的

10、奋斗、中年的拼搏之后,人到老年才能够真正安下心来,静静地、慢慢地体味人生、享受生活,而此时,却往往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体力不支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甚至病魔缠身,而难以享受本应享受的欢乐与美好。这正是老年人的可悲之处。所以,老年人尤其需要关爱。这种关爱不仅是物质上的保证,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要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只靠家庭显然已力不从心。截至 2011 年底,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 亿,占总人口的13.7% ,2030年将翻番,且“未富先老”;养老,不仅是亟待破解的家庭难题,也是社会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家庭、社会特别是政府都责无旁贷。对此,必须要有清

11、醒的认识,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应对。国家现行养老制度还不足,所以需要改善 ,把养老的责任主要交给社会,才会激励促进社会完善养老机制中国 99% 的老年人都想居家养老,中国人素有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一位受访专家指出,机构养老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况且硬件好、服务好的养老院太贵,普通的条件太差。现在许多老年人已经做好了去养老院里养老的打算,尤其是空巢老人,儿女担心老人独自一人在家会发生什么变故,一旦发病什么的不能够及时的回来处理;其实老人自己也在担心,所以时下的养老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有时候朋友在一起聊天,尽管我们几个朋友离退休还很远很远,但也异口同声的说老了以后就住养老院,不给儿女添

12、麻烦现如今,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居家养老当然可以,但一定要以社区为依托才行,社区组织有专门的服务者去上门为老人们服务,如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都属于居家养老的范围,社区是当下居家养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平台,社区中每一个空巢或者是白天家里没人的单身老人,都要和社区这个服务平台保持联系。老年人有了社区养老这个依靠,在家里遇到事情就会有服务人员前来解决,这样老人心里也踏实了,儿女们也放心了,所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在当下看来还是符合我们的国情的。养老观念的局限性:“ 宁可在家养老,也不愿去养老院” ,其实,抱有这

13、种观念的老人不在少数,之所以有这种想法,缘于人们思想里还残留着“ 没有子女的老人才去养老院” 的传统,才会让养老观念有了局限性。另外很多老人习惯要儿女为自己做主,在孝与养的问题上,形成一种以子女马首是瞻、受其左右的养老观念。这就容易出现矛盾,儿女有想法担心老人不高兴、别人说闲话;而老人有念头的,不敢跟儿女讲,怕孩子为难,在双方都不愿主动提及的情况下,家庭养老自然占了上风。对待老人,光倡导老有所养还不够,还应该再加上老有所依,这个 “ 依 ” 是说老人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关心,这时候,养老机构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形式、功能的对比上,养老机构好处显而易见。尽管去养老院是一种养

14、老趋势,但前提先要改变老人的养老观念,让他们认为去养老院不是儿女的不孝不养,只是两种风格的养老,而非两种行为的养老才行。当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尊重老人选择才是最重要的引导社会资源走进养老机构由于城市社会结构的加速变迁,大多数中青年人都有较大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强度,难以有足够精力在家照料老人。所以在居家养老不完善的时期,机构化、社会化养老成为一种重要的养老形态。养老机构因为有“老年社区”的群体性、集体性、社交性的生活氛围,容易满足老人的社会交往、集体归属感等心理需求。同时很多老人也希望在养老院养老生活,以减轻对子女的照料压力。机构养老既是公益事业,也是服务产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养老的重要形态,需要

15、政府、机构、社会、大众更多的关心、关注与支持。由于我国对于机构养老的政府公共投入、社会公益性投入还十分欠缺,也因为机构养老本身的服务形态多样、理念不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设施缺乏、专业人员不足、护理资源短缺、活动组织能力不够、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以及个性化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等,导致了机构养老目前存在较多的争议与投诉。(虽然社会养老存在很多不足,但是这不是目前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养老问题,让社会承担主要责任,才能促使其改进完善其社会保障机制 )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主要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提供赡养服务,而不是人住在养老机

16、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现在的大部分国人的传统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大家常说:养儿防老。根据国情和传统,在中国今后一段时期,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仍需要保持家庭养老这种方式。因为,从城市来说,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即便是能够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也常会担心生活会受到高物价的冲击,完全离开家庭势必影响晚年生活质量。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尚未起步,个人养老保险能力明显不足,对家庭养老的依赖性远远大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对老人来说,生活在熟悉的住所或社区里,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既符合心理需求,又利于身体健康。适合人群:主要在以东方文化为底蕴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这种模式适合不愿意脱离熟悉环境且子女有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照顾精力和照顾意愿的老年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2、居家养老即老人居住在家中,由社会来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即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