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9643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是联系农业和市场的枢纽。近年来,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促进合肥市农民增收、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 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大力发展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全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统筹、“县域突破”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化主体迅速发展。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

2、大。2009 年,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 349 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54 亿元, 位居全省第一, 加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市八大产业第二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5 家,提供就业岗位7.2 万个。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发展迅速。目前我市已建成肥东县新城开发区、长丰县双凤开发区和经开区等一批年产值超30 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入园企业占全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50%,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80%。三是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通过在省内外异地投资建厂、建基地、设专卖店等形式扩大生产,壮大实力。金润米业、华泰集团、真心食品、燕之坊公司、丰乐种业、 银山棉麻公司等近年来

3、都在省外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华泰集团成为我国坚果炒货行业第一,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种子行业第一股。四是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有15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 、QS 体系认证。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 个、安徽省著名商标28 个、安徽省名牌产品17 个。丰乐种业、丰大面条、洽洽、真心炒货、金润米业、燕之坊粗粮、肥西老母鸡等已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五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外向度明显提升。全市50 多家企业获得出口自主经营权, 2009 年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1.74 亿美元。丰乐香料公司是我国天然薄荷产品出口最大

4、的生产经营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高纯左旋薄荷脑”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2006国家重点新产品” ,2009 年出口创汇1350 万美元;安徽凯利粮油食品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花生出口企业, 2009 年出口创汇1100 万美元。脱水蔬菜、蔺草、羽绒加工等出口量也位列全省前列。与此同时, 我市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到我市投资建设产业化项目。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联合利华、可口可乐、台湾统一、泰国正大等世界500 强企业和黑牛集团、伊利乳业、和威集团、温氏集团、雨润集团、新希望集团、通威股份、大北农农牧科技、湘大饲料、旺旺食品、隆平高科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在我

5、市投资。六是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09 年全市新建续建农业项目220 个,总投资 118.72 亿元,广东黑牛集团总投资4.35 亿元建立了双蛋白液态奶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肥东和诚公司投资3.5 亿元建立年加工2 亿只鸡的家禽加工项目投入生产; 万润公司投资3 亿元兴建年生猪加工量200 万头的屠宰加工项目、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 亿元年产20 万吨粗粮食品工业园项目、安徽燕庄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 1.5 亿元建立专业生产精品食用油脂生产线项目均已开工。(二)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内农产品加工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

6、距。一是加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精深加工偏低。同一种原料在合肥往往只能加工出几种产品,而在发达地区却能生产出几十甚至几百种产品。从精深加工看, 主要行业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率较低,如油菜籽生产的产品大都是毛油,油脚加工利用产值远低于山东、江苏等地。二是龙头企业不大。合肥最大的龙头企业华泰集团,年销售收入30 多亿元, 而河南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300 多亿元, 利税近 30 亿元, 在全国有40 多家屠宰厂, 40 多家肉制品加工厂,2000 多家连锁店,成为亚洲第一的肉类加工企业。我市缺乏像双汇、蒙牛、鄂尔多斯、娃哈哈这样的知名特大企业。三是产业加工集约化程度偏低。目前合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平

7、均产值为 7100 万元,比全国水平低20%。从行业看,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平均规模较大,农副食品、食品制造业较低。而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集团化发展呈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双汇、莲花、兴发、金健、希望、燕京、伊利、鄂尔多斯、大江、德大、如意、旭日升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世界很多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 亿美元以上。四是产品品牌不响。合肥农产品加工业产品虽然也出现了“洽洽”、 “丰大”等中国驰名商标,也开发了一系列地方品牌,但总体还是不强,春然肉制品和丰大面制品虽然在省内是首屈一指的企业,但合肥市场还是出现被河南双汇、博大等外省品牌占领的现象。五是加工农产品外向度不高。

8、2009 年,合肥市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额为1.74 亿美元,相对于青岛市的33.4 亿美元,烟台的23 亿美元,我市加工农产品出口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二、发展机遇分析(一)资源优势合肥是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 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5.7 度,降雨量近1000 毫米,日照2000 多个小时。具有生产和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基础。 粮油、 蔬菜园艺和畜禽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结构调整中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商品优势,不少产品已在国内乃至

9、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此外,我市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位居全省首位,现代科技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广阔的市场、便捷的交通等也是我市发展农产品生产的有利因素。(二)市场优势国内外经验表明,随着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导致对农产品的最终需求是趋于下降的,但是对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需求,则是不断扩大的,食品工业仍是名列前茅的产业,食品市场仍然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我市已于今年正式成为“长三角俱乐部”新会员, 长三角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水平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0、,安全、营养和方便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三)政策优势2004 年以来,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 年以“三农” 问题为主体, 并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村的倾斜和对农民的关怀。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肥市委、 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工作,并把它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重点来抓。近年来,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和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加

11、工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扶持。市财政先后投入专项扶持资金近亿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奖补,极大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合肥市作为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力和城市承载力的增强,城市对县域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市“工业立市”战略优先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将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以及更加优化的发展环境。(四)科技优势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中国第一个、 也是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省部属研究院所200 余所, 各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

12、358 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 所,博士授权点138个;两院院士31 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 万人,具有充分的条件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大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转化增值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以发展特色产业、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推

13、进原料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加工现代化、 品牌绿色化和企业集群化, 全面加快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着重把握以下原则:1、注重立足优势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发挥资源、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在布局上, 进一步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集群,引导加工与原料基地结合,上下游产品衔接,工农结合,合理布局,良性循环。2、注重发展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注

14、重发展大型龙头企业, 带动有市场、 有特色、 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和主要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个体户的发展; 既要大力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又要注意发展贴近消费市场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业; 要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努力培育贸、科、工、农相结合的新型市场主体,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组织结构。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形成以“基地建设+加工企业”的配套模式。依托乡镇、 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户建设原料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之间以契约或合同为保障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建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3、

15、注重自主创新和提高竞争力。在保护和发扬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同时, 要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 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从体制改造、机制健全、组织完善等方面引导企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加大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造和更新力度,建立面向竞争,面向客户的企业管理模式。4、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要注意节约原料, 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要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认真解决好环境保护问题。在企业布局过程

16、中,注意防止周边环境对产品的污染,同时要防止加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具体建设中,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二)发展目标围绕农产品加工及其制品的多样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发展方向,力争到 2015 年,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100 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突破100 个,农业企业发展到1000 家,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000 亿元。把合肥建设成 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中心。四、发展重点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骨干项目为支撑,突出发展重点,开发特色产业,实现“政府规划配置资源,市场引导产业,产业连接基地,基地带动种养业”的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以下产业:1、粮油精深加工业。发展以稻谷为主的粮食精深加工和菜籽、米糠、大豆、芝麻为主的油料加工,大力开发豆制品、杂粮加工,打造加工水平高、能力强的粮食加工制品产业体系。重点企业:金润米业、台湾统一、燕之坊、丰大股份、燕庄油脂、福涌泉油脂、人人福豆业、锦泰糖业。2、畜禽加工业。肉类重点发展猪、牛、羊、家禽等产品深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