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162674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天性心脏病讲稿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天性心脏病,湘潭县人民医院儿科 赵艳飞,先天性心脏病,课时安排:4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熟悉:1、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 2、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先天性心脏病,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难点: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临床病案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男,6h 心脏外露,胸壁缺损,VSD, 2004-10-17,概 述,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

2、常而致的畸形,其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0.8%。由于严重和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患儿多在生后数周至数月死亡,因此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年长儿比婴儿期少见。,总论,一、心脏胚胎发育 二、胎儿血液循环 三、小儿心血管系统检查特点及方法 四、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五、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一、心脏的胚胎发育,1、关键时期是妊娠后28周 2、第2周开始形成 3、第4周开始有循环作用 4、第8周房室间隔长成,二、胎儿血液循环,1、正常的胎儿血液循环,1通过脐血管与胎盘与母体之间通过弥散方式进行物质(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 2胎儿循环中只有脐静脉是氧合血; 3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是正常胎儿血液循环的通路; 4左右心室

3、都向全身供血; 5体循环为主,虽有肺循环存在,但无气体交换; 6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氧含量远远大于下半身。,2、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3.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的改变,1.结扎脐带 (从此脐血管闭锁、脐静脉、静脉导管为肝圆韧带,脐动脉变为膀胱韧带2.肺循环的形成 (随着呼吸建立,肺脏膨胀,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肺血流量增加,肺循环开始形成。),血液循环出生后的改变胎儿,3.卵圆孔的关闭(出生剪脐带后下腔静脉回右心房的血流大减,同时肺血流量大增,回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多,左心房压力增加,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胎儿血液循环出生后的改变,4.动脉导管关闭 ( 生后约10-15小时,血氧张力增加而

4、收缩完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约95%生后1年内完成解剖上关闭形成大动脉韧带),三小儿心血管系统检查特点及方法,(一)全身检查 (二)心脏检查 (三)周围血管征 (四)特殊检查 1X线检查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心导管检查 5心血管造影 6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 7磁共振成像 8计算机断层扫描,各年龄小儿心界(左界),12岁:左乳线内0.5-1cm,小儿心率,新生儿:120-140次/分 婴儿:110-130次/分幼儿:100-120次/分学龄前:80-100次/分学龄儿:70-90次/分,小儿血压,收缩压( mmHg ) =年龄 2 + 80 舒张压=收缩压2/3。高于此标

5、准20mmHg以上考虑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mmHg以上考虑为低血压。,四、病因,1、内因:与遗传有关(染色体畸变) 2、外因:1)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2)孕母接触大剂量的放射线,缺乏叶酸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4)药物影响(抗癌药、甲糖宁等)5)子宫缺氧(慢性子宫内膜炎),五、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心脏左右两侧及大血管之间有无异常分流分三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右位心,房间隔缺损,概述 分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X线检查,心电图

6、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治疗 房缺的特征性表现,Atrial septal defect , ASD,一、概述,1、发病约占先心病总数的510% 2、女性较多见,男:女为1:2 3、症状较轻,二、分型:根据胚胎发生,1.原发孔型 也称为第一孔型房间隔缺损,约占15%,缺损位于心内膜垫与房间隔交接处。 2.继发孔型 最为常见,约占75%,缺损位于房间隔中心卵圆窝部位,亦称为中央型。 3.静脉窦型 分上腔型和下腔型,约占5%。 4.冠状静脉窦型 约占2%,缺损位于冠状静脉窦上端与左心房间,造成左心房血流经冠状静脉窦缺口分流入右心房。,三、病理生理,病生特点,1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2分流量与缺损大

7、小、两侧心房压力差及心室的顺应性有关。 3由于右心血流量增加,舒张期负荷加重,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4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四、临床表现,症状:随缺损大小而有区别。 缺损小的可全无症状, 缺损较大时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多而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可引起声嘶(由于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所致),缺损大者: 望诊:心前区隆起 触诊:心前区有抬举冲动感,一般无细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扩大 听诊:第1心音亢进,肺动脉第2心音增强。第2心音固定分裂左第二肋间近胸骨旁可闻及23级喷射性 收缩期杂音胸骨左下第4

8、5肋间隙处可出现三尖瓣相对狭窄的短促与低频的舒张早中期杂音。,五、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六、X线检查,1、心脏外型轻、中度大,以右房、右室大为主; 2、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血管增粗,可有肺门舞蹈,肺野充血; 3主动脉段缩小。,七、心电图,1、典型:电轴右偏;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上嵴肥厚和右心室扩张) 2、部分有右心室、右心房肥厚,八、超声心动图,1、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及室间隔的矛盾运动。 2、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 3、估测分流量的大小,右心室收缩压及肺动脉压力,九、心导管检查,1导管易通过缺损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 2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腔静

9、脉血氧含量。 3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并按所得数据可计算出肺动脉阻力和分流量大小。,小于3mm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大于8mm的房间隔缺损一般不会自然闭合。 一般可在35岁时体外循环下直视关闭 。 也可通过介入性心导管术 ,应用双面蘑菇伞关闭缺损。,十一、房缺的特征性表现,1、容易导致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2、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静脉和左心房的血 3、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的血量下降 4、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 IIIII级柔和的吹风样杂音,一般无细震颤 5、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固定分裂 6、心电图:电轴右偏,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7、心导管:血氧含量右房 上下腔静脉

10、8、X线检查:均有肺门舞蹈症,有右房、右室大,X线检查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治疗,概述 分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合并症,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一、概述,1、发病约占先心病的50% 2可单独存在,约占25,亦可与其他畸形共同存在,如:房缺、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错位、主动脉关闭不全,二、分型,部位 1膜周部缺损,约占6070,位于主动脉下,由膜部向与之接触的三个区域(流入道、流出道或小梁肌部)延伸而成。 2肌部缺损,占2030,又分为窦部肌肉缺损(即肌部流入道)、漏斗隔肌肉缺损及肌部小粱部缺损。,分型,大小:大致可分

11、为3种类型: (1)小型室缺(Roger病):缺损直径小于5mm或缺损面积1.0cm2m2体表面积。,三、病理生理,病生特点,1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2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面积、心室间压差及肺小动脉阻力 3导致双室肥大,左房也可肥大。 4左向右分流量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重时发生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四、临床表现,1、小型缺损(Roger病):1)多发于室间隔肌部2)可无明显症状,仅活动后稍疲乏3)生长发育一般不受影响4)体症:于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 及粗糙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二音稍增强5)可自行闭合(一般在5岁以下,约 20 50%),2、缺损

12、较大:左向右分流,体循环量下降,症状 1、影响生长发育 2、消瘦、乏力、气短、多汗 3、易患肺部感染、易患心衰 4、可引起声嘶(由于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所致),体症 1、心尖搏动弥散 2、可触及细震颤 3、心界向左右扩大 4、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IIIIV级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粗糙、响亮,3、缺损较大+肺动脉高压(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1)右心室压力显著升高 2)右心室肥厚显著 3)出现青紫(左向右减少导致右向左分流增加) 4)心脏杂音减轻 5)肺动脉二音显著亢进,五、合并症,1、支气管肺炎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肺水肿 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六、X线检查,小型缺损 1、

13、无明显改变或肺动脉段稍突出 2、肺野轻度充血,中型缺损 1心影轻度到中度增大。 2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室增大为主。 3主动脉弓影较小。 4肺动脉段扩张。 5肺野充血。,大型缺损X线表现,1、心影中度以上增大,呈二尖瓣型 2、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3、肺血管影增粗,搏动明显增强 4、左、右室大,以右室大为主,左房也大 5、主动脉弓影较小,合并肺动脉高压,七、心电图,小型缺损:可正常或表现为轻度左室肥大。,中型缺损:主要为左室舒张期负荷增加表现,RV5、V6升高伴深Q波,T波直立高尖对称,以左室肥厚为主; 大型缺损:双心室肥厚或右室肥厚。症状严重、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伴有心肌劳损。,八、超声心动图,可解

14、剖定位和测量大小,但右心房1vol% 6)易形成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概述 分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并发症 X线检查,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及造影 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特殊表现,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一、概述,1、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 2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80在生后3个月解剖性关闭。到一年在解剖学上应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二、分型,1、管型:常见 2、漏斗型 3、窗型,三、病理生理,病生特点,1. 大血管水平左向右分流 2分流量的大

15、小与导管的粗细及主、肺动脉的压差有关。 3肺循环及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左房扩大,左室肥厚扩大。 4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右室肥厚衰竭。 5差异性紫绀(differential cyanosis) 6.脉压增宽,生理及血流病理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主动脉压力较肺动脉压高,不论在收缩期或舒张期,血流均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 分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导管口粗细和主、肺动脉压间的压力差。,四、临床表现,症状取决于导管的粗细 动脉导管细小者临床上可无症状。 导管粗大者 1)影响生长发育 2)消瘦、乏力、气短、多汗 3)易患肺部感染、易患心衰 4)可引起声嘶(由于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