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阳经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55320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太阳经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什么是太阳经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什么是太阳经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什么是太阳经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什么是太阳经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太阳经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太阳经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太阳经病太阳指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与少阴心肾互为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职司水液之藏泄;小肠者,受盛之官,泌别水谷之清浊。二者相互协调, 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其功能发挥之正常与否,则每与心火肾阳之强弱盛衰密切相关。又太阳主开,统摄营卫,为六经之藩篱,主一身之大表。盖足太阳中络与督脉相贯,而诸阳皆统于督脉,故太阳为诸阳主气是也。太阳病,为外感热病之初期阶段。外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是故外感多起于太阳。太阳受邪,营卫失调,每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而脉浮为其基本病理特征。临床上因感邪性质迥异、程度不一,更因人体禀赋阴阳强弱有别,而呈现出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等不同的发病类

2、型。六经辨证体系所论之太阳病,主要以外感风寒类邪气伤人所致病证伤寒、中风为其基本类型。在这两大类型基础上,以大量篇幅讨论基本病证之兼夹、误治失治之补救、病证相类而异的鉴别、病证的转归预后等具体临床问题,内容丰富,颇切实用。为便于理解掌握,一般习惯以本证、兼证、变证、类证等概念,分别指代基本病证、兼夹病证、传变病证和类似病证。六经病证的演变,遵循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由轻而重、由实转虚的一般规律。太阳病因外感六淫邪气而致,其转归据病邪性质、感邪轻重、病人体质强弱、禀赋阴阳,以及治疗措施的不同,而有不同之机转。一般而言,若感邪较轻、体质较强且治疗得当,则多在短期内转愈;反之,病邪必然入里,而病情转重

3、。其体质禀赋偏于阳盛者,多转阳明、少阳而为里实热之证;而体质禀赋偏于阴盛者,多传入三阴而为里虚寒之证。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太阳病乃因外邪袭表所致,以肌表营卫失调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故其治疗大法,是以发汗祛邪为手段,达到调和营卫之目的。其代表方剂,太阳伤寒证为麻黄汤,太阳中风证为桂枝汤。一.太阳病提要 (一).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头项强痛:强,拘紧不舒也。头项强痛,言头痛而兼项强。太阳病提纲。外邪袭表,太阳受之,肌表营卫机能因之失调。卫气者,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今邪气犯表,卫气浮而与邪气相争于肌表,故脉象应之而浮。 其全力卫外抗邪之时, 温煦功能即相应不足,

4、 故凛然恶寒。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今邪犯其地,经气运行不畅,故见头项强痛。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条文中之脉浮与恶寒,显然提示病位在表。而头项为太阳循行之地,强痛为气血不畅之征,如此则表明太阳经脉因邪阻而气血运行不畅。寥寥 14 字,提纲挈领,简练准确地揭示了“ 位在太阳肌表、性属邪气盛实” 的太阳病基本特征和共性。太阳表证,其典型者,当发热恶寒并见。然表病之萌生,常恶寒略先于发热,继之以寒热并现。是以太阳表证必有发热,惟有迟速之别。而提纲证未列发热一症,则寓早期诊断、防微杜渐之深意于中。(二).太阳病分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5、者,名为中风。(2)恶风:当风则恶,无风自舒,实恶寒之轻者。中风:外感热病过程中特定证候,因风寒袭表而致,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其临床特征。与内伤杂病之中风,名同而实异。太阳中风证提纲。论中凡言“ 太阳病 ” 者,一般包括第 1 条之脉症。此条定义太阳中风,是第1、2 条原文之合勘。在太阳病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基础上,伴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即可谓之太阳中风证。 顾名思义, 太阳中风, 乃风邪侵袭太阳之病证。然风之与寒,每相兼而至,难于断然割裂。故本证病因咎之风寒,而以风邪为主是也。风寒犯表,营卫失调,卫气与邪气相争于表,故发热而脉浮;肌表失却卫气之温煦,故畏恶风寒;卫阳失于固摄,营

6、阴走泄于外,故自汗出。脉浮中兼缓者,乃风性散漫、营阴失守之故也。本证之营卫失调,习谓之卫强营弱。卫气抗邪于外, 貌似强盛, 而实处顾此失彼之窘境;营阴外泄为汗, 似为内弱,而源于卫气失于固摄。因其汗出脉缓,与其后之太阳伤寒证相对而言,本证又谓之太阳表虚证。此非正气之亏虚,言营阴之失守是也。究其实质,仍属邪气盛实而正气不虚之风寒表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名为伤寒。 (3)脉阴阳俱紧: 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皆呈紧象。太阳伤寒证提纲。此条定义伤寒,亦应与第 1 条合论。凡起病之初, 见畏恶风寒、 头项强痛、 身体疼痛、呕逆、三部脉

7、浮而紧者,无论其发热之迟速,皆可诊断为太阳伤寒证。太阳伤寒,缘于太阳感受风寒邪气,而以寒邪偏重。寒性收敛,邪束于表,导致营卫失调。卫气遏而不宣,故恶寒不已。若卫气能及时奋起与邪相争,则发热见早;反之,则发热见迟。然无论迟速,发热一症,仍为太阳伤寒必见之象。营卫气血因邪之郁遏,运行不畅,故而头痛身疼。肺卫之气失宣,胃气因之上逆,故可见呕逆之征。脉浮主表,脉紧主寒,三部脉皆现浮紧,是风寒束表之典型脉象。与35 条合参,本证当无汗,乃营卫郁遏之必然见症。是以本证营卫失调,以卫闭营郁为其特征,无汗脉紧为其表现。风寒束表,卫闭营郁,故又谓之太阳表实证。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

8、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风温:变证名,此言温病误用辛温而致之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之风温概念名同实异。失溲:二便失禁。被火:用火法治疗。火,此指灸、熨、熏、温针等治法。瘛:瘛,收缩;,舒缓。时瘛,意指阵发性肢体抽搐。太阳温病提纲及其误治变证。太阳温病,咎由温邪犯表而致营卫失调。证见发热口渴、脉浮头痛。以其邪性阳热,故恶寒不明显。此与伤寒、中风二证,病位相同, 而病性寒热有别。 故强调口渴不恶寒之症,以绝对之措辞,突出其鉴别要点。临床实践表明

9、,温病邪在肌表者,仍当有恶寒之象,但程度较轻。温邪犯表,治宜辛凉清宣,透热存津。若误用辛温发汗,必致变证丛生,而见身热灼手、脉浮实大、自汗身重、神困多寐、呼吸气粗、语言困难等象。如此气津两伤、内外俱热之变证,谓之风温。风温证属无形邪热充斥内外而气津两伤,治宜泻热清火、养阴益气。其邪未结实,而误用下法,重伤阴津而邪势日嚣。小便不利者, 水泉匮乏也; 目睛失和者, 精不濡养也;二便失禁者;热扰神昏也。若误用火法,是资敌粮草,火上浇油。邪热熏灼肝胆,轻者胆液外泄而发黄;重者出现色黄晦暗如烟熏、肝风内动而发惊痫抽搐等危症。一误尚可救,若反复误治,则性命危矣。(三).太阳病辨证1.辨阴阳寒热病有发热恶寒

10、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本条以发热与恶寒两个典型症状,分别代表阴阳两种不同属性,说明外感热病初期辨别阴阳属性的方法。三阳病属外感热病正盛邪实阶段,正邪相争剧烈,而必有发热之见症。太阳病发热恶寒,少阳病往来寒热,阳明病但热不寒,故发热症状说明其病当属阳热实证。三阴病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多属阳气亏虚阶段,阳气不足以温煦,阴寒得以内生,或外寒乘虚内陷,故而畏恶风寒,太阴之脾寒呕利,少阴之恶寒肢厥,厥阴之厥逆呕哕,无一不属里阴寒之证。由上可知,此条所言之阴阳,既是表里浅深病位之指代,亦为寒热虚实病性之替辞。

11、而发热与恶寒, 则是分别作为表热实证候和里虚寒证候之典型表现提出。 临床可以此为鉴, 举一反三。2.辨传变转归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静:静者,不变动也。脉静意指脉象未发生变化,与症状相应而不悖。脉数急:相对脉静而言,意指脉象发生明显变化。根据脉证判断转归。据内经逐日传经学说,一日太阳受病,二日阳明受邪,三日少阳为病。今言伤寒一日,为外感病之初始,若脉浮不变者,意为他证皆未变化,是病情不发生传变的征象。虽受之一日,若欲呕症象明显,病人烦躁不安,脉象由浮转为数急, 则是邪气盛实, 正气不支, 病邪已然由表入里, 病情发生传变。伤寒二三日,阳明

12、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以排除法判断转归。据内经之说,病程已至阳明、少阳受邪之期,病情理当发生相应变化。今既不见阳明之恶热不寒、 口渴脉大等症, 复不见少阳之往来寒热、 口苦脉弦等症,说明病证并未发生变化,病邪仍然羁留于太阳之表。从上述二条可知,临床上判断疾病之变化,病程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决定性因素,仍当以脉证为凭,不可拘泥于时日之久暂。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8)行其经尽: 经,此指太阳经,亦暗寓周期之意。行其经尽,意为太阳病自然周期的结束。再经:再者,重复也。再经,即病理周期重新开始,此处意为病传阳明,进入下一

13、病理周期。 太阳病经尽自愈及会传经预防之法。外感热病从发生到终结有一个自然演变周期,内经逐日受病学说,揭示其病理发展变化的周节律,即以六、七日为其演变周期。今太阳病病程已达七日,说明已孕自愈之机,正气即将来复,外邪可望得去,若此际头痛发热诸症减轻,则是将愈之兆。若病无自愈之象,则表明正气不足以抗邪,外邪可能内陷生变,而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则是邪入阳明, 伤津化燥。 因此,及时针剌阳明,促进气血运行通畅,抗病能力因之而增强,可望防其传变的发生。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0)风家:此指太阳病患者。不了了:了,结束之意。不了了者,意指病虽解而尚未完全康复。预测太阳病解至痊愈的大致时间

14、。太阳病,虽经发汗治疗或机体自我调控,病情得以解除,然必竟病后正气不充,或余邪未尽,是以病人仍觉身体不适,须再调养一段时间,乃可完全康复。3.辨欲解时辰。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欲解时:意指邪气最易得以解除之时机。从巳至未上:指巳、午、未三个时辰,即9 时至 15 时这段时间。据天人相应原理推测太阳之邪解除的最佳时机。太阳者,巨阳是也。上午9 时至下午 15 时之间,天阳最旺之际,太阳之气可得其助,有利于祛除客于肌表的风寒邪气。故曰太阳病欲解,其时多在巳时至未时之间。此条主要提出了治病当掌握最佳时机的指导思想,同时亦反映了时间节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其他五经, 亦有相同的条文,

15、讨论这一指导思想,附录于此,以供参阅: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太阳经病简单的说来就是指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寒、脉浮、头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侯。由于患者感受邪气的不同,体制的差异,太阳经证又分为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是指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临床表现为: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太阳伤寒证是指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袭太阳经脉,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

16、浮紧,或见气喘。你所感觉后背麻、紧、硬的症状应属于太阳伤寒证,用更通俗的语言就是受凉了,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身体的疼痛,也可能属于西医上讲的斜方肌炎之类的肌肉的炎症。 如果单有这一症状,而没有上面提到的太阳伤寒证的其他症状的话,可以服九味羌活汤调理一下,房子的基本组成是:羌活12g,防风12g,苍术 12g,细辛 1g,川芎 9g,白芷 9g,生地黄 9g,黄芩 9g,甘草 9g 用一般的语言很难解释清楚太阳经病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因为它本身就是用中医的理论概念命名的一类证侯,而不是具体指的哪一种病,只有用中医的术语才能完整解释出它的内涵。中医药博大精深,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的话,不妨先从中医的基础理论看起,明白了指导中益的哲学思想就能慢慢礼物这些名词的含义了。仲景的六经辩证中顺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1 天中是:太阳:巳午未9am-3pm、阳明: 申酉戌3pm-9pm 、少阳: 寅卯辰3am-9am、太阴: 亥子丑9pm-3am 少阴: 子丑寅11pm-5am、厥阴: 丑寅卯1am-7am 初之气厥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