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作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22863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祖本纪》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祖本纪》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祖本纪》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祖本纪》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祖本纪》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祖本纪》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祖本纪》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祖本纪周末作业时间 3 月 2 号姓名班级一、文言知识梳理1、找出通假字并释义。(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掠卤通“” , “解”通“” , 憙 通“”(4)无内诸侯军, 距之“内”通“”“距”通“”(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2、古今异义词(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家人:作业:(2)诽谤者族诽谤:(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 (6)四月,兵罢戏下戏: (7)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股: (8)杨熊走之荥阳走:3、一

2、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 ()无如季相()(2) 刘季固多大言, 少成事 ()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3)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4) 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5)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 项羽解而东归()(6)诸将黥布皆属()乃以秦王属吏(7)乘胜,遂破之() 乃以秦王嘱吏,遂西入咸阳()4、总结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的特点并解释词义。(1)()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 与贵人() 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 ()2 (2)()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用法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高祖

3、竟酒,后。 ()欲约分王关中()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彭城 ()(4)(()用法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5)()用法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用法及见怪()大王起微细()5、总结下列句式的特点1、 ()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 ()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6 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 1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2 以乃以秦王属

4、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可以有大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7、翻译下列句子。(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译文:(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译文:(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译文:(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二阅读课文 1318段,回答下列问题。1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深:深挖B 淮阴侯复承之承:承势C 示鲁父老项羽头示:给 , 看D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水的南面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吾所以有天下者何此所

5、以失天下也鲁为楚坚守不下此其所以为我擒也A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B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不同。C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相同。D 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为”也相同。4 3 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率兵发动攻击,遭遇失利后退却,孔、费两位将军又出兵攻击,楚军失利,韩信这才乘胜进攻,汉军取得垓下之战的胜利。B 刘邦取得垓下大捷后,乘胜平定楚地,回军定陶后,带兵进入韩信营垒,剥夺了韩信的兵权。C 取得天下后, 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因为他能厚遇有功之人, “与天下同利”。D 刘

6、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 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二、语言表达1、根据高祖本纪为刘邦写一份个人简历(150字左右, 10 分)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从文中找出事件和细节,对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做出概括和评价。(10 分)(肯定)他是一个的人。;(列举细节,组成排比句)(否定)他又是一个的人。;(列举细节,组成排比句)3、 “不虚美,不隐恶”体现了史记的世家传统,实录精神。从高祖本纪中找出 3-5 个事例或细节,加以说明。 (6 分)5 三、写出你的疑问句读方面:内容方面四、阅读【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回答下列问题社长排

7、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 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胡芦。【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四】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

8、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三】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那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你须身姓刘,您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6 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一】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1简要概括这几支曲子的大意(不超过25 字)_ 2 这几支曲子中, 对刘邦

9、的称谓有三次变化, 请分别指出, 并简要说明其作用。答:_ _ 。3对这几曲中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的分析理解,正确的有()A 三中有两组重要对比:一是乡民们的必恭必敬和刘邦的倨傲无礼而故作姿态;二是乡民们的恭候恭迎和“我”对刘邦的极端轻蔑。B在揭刘邦老底时,作者极尽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揭露了刘邦原不过是个好酒贪杯、明借暗偷、敲诈勒索样样都干的流氓。C 尾中,“我”转向刘邦索起债来,说“差发内旋拨还”, “税粮中私准除”,这里也通过对比表现了“我”贪图小利的农民意识。D 二 一 尾三支曲子写了“我”之所想,与课文前五支曲子写的“我”之所见形成巨大反差,构成强烈对比,极富讽刺意味。4在“我”看来,刘

10、邦改姓更名为“汉高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有何荒唐之处?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答:_ 5下面对本曲中“汉高祖”形象的分析,正确的项有()A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威严尊贵而倨傲无礼、虚伪作态,如今神圣尊严面“根脚”卑劣无赖的丑恶形象。B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贵为天子却不忘乡里,顾念乡亲的好皇帝,他回乡时表现较为傲慢,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仪。C本曲中的汉高祖,虽威严尊贵、虚伪作态,但他出身贫寒,和乡亲们关系融和,比其他皇帝更易亲近。D 本曲中的汉高祖是一个艺术形象, 与历史记载中的汉高祖不能相提并论。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出现不同的形象特点,往往在于体裁、立意和写法的不同。高二一部周末作业NO1 答案

11、7 一、实词积累1、常用通假字(1) “责”通“债” (2) “诎”通“屈” (3) “解”通“懈” ( 4) “内”通“纳”“距”通“拒”(5) “详”通“佯” ( 6) “乡”通“向” (7) “戏”通“麾”2、古今异义词( 1)家人:句中古义“一般人”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 ( 1)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

12、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4 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 与众不同)降章邯(使, 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 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 跟从)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 , 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 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 , 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13、)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 交好)8 吕媪怒吕公曰(对, 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5 特殊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状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6 虚词积累1、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2、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7 略二阅读课文

14、1318段,回答下列问题。1 D 阳:水的南面2 B 两个“所以”均表原因,“为”替、给 “为”表被动。 3 A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遭遇失利后退却”不对,实际上汉军佯败。 二、三略 四:答案: 1此四曲写见驾、骂驾,揭露了流氓皇帝的老底。 2 “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 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 ,讨还欠债时,径呼其俗名刘三。句句逼进,轻蔑之 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 3ABD 4在“我”看来,刘邦是为了赖账才改姓更名的。尤其汉高祖是刘邦死后 的谥号,并不是他活着时的称谓。这样写,显得出奇,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使 感情抒发达到高潮。 5A

15、D 1、简历汉高祖刘邦(前256 年前 195 年 6 月 1 日) ,字季(一说原名季) ,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为人豁达,志向高远。破秦入关后,约法三章,安抚民;楚汉战争中,他礼贤下士,从谏如流,鸿门脱险,败项羽于垓下,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公元前194 年,崩于长乐宫。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9 2、评价:肯定:他是一个仁爱豁达的人。郦生讽谏,他知错即改,从善如流;进入关中,他约法三章,深得民心;登基之后,他大宴群臣,大赦天下;还归故乡,他与民同乐,免除徭赋。否定:他是一个粗俗鄙陋、虚伪狡诈的人。拜谒县令,他蒙混过关,可见其无赖;郦生求见,他箕踞洗足,可见其轻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