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7038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1,人类癫痫两个主要特征,EEG上痫样放电临床发作,2,癫痫特征,只有痫样放电而没有临床发作的患者不能诊断为癫痫,因为不仅在部分正常人,而且在如偏头痛这类非痫性发作性疾病的患者中也有可能出现EEG上的棘波或尖波。 只有临床发作而没有EEG上痫样放电者也不能轻易诊断为癫痫。 但并不是每一例患者都能用目前的EEG 技术记录到痫样放电。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步,目前记录不到痫样放电的癫痫发作,今后可能会容易地捕捉到痫样放电。,3,部分性发作,4,全面性发作,5,癫痫诊断学中两个重要观点,并不凡是发作性疾病都是癫痫 癫痫病人的每一次发作并不都是癫痫发作,http:/ 国外一些重要的癫

2、痫研究中心发现在诊断为癫痫的病人中有11%25%为非痫性发作性疾病。 Walker(1996年)等对以癫痫状态收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进行的研究中也发现1/3不是癫痫。 因此,在癫痫的诊断中必须排除非痫性发作性疾病。,7,癫痫病人的发作也不一定都是癫痫发作,癫痫病人可能合并非痫性发作性疾病。 一项对假性发作进行的研究中发现,诊断假性发作的病人有10%20%合并癫痫,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20%合并假性发作。 晕厥的病人中也有可能合并有癫痫发作,需要与癫痫进行仔细鉴别。 多数非癫痫发作表现由于其特征性,与癫痫并不难区别。 在婴幼儿中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发作较难区分,8,小儿癫痫鉴别诊断的难点,患儿往往对

3、发作不能表达,尤其是一些主观感觉不会描述。 有时家长不能正确反映病情,而且与文化程度、“关心”程度相关,有时用医学术语干扰医师思考。 小儿某些正常生理活动与癫痫发作不易鉴别 小儿时期,不属癫痫的发作形式多样。,9,类似癫痫样发作与年龄的关系(一),10,类似癫痫样发作与年龄的关系(二),11,类似癫痫样发作与年龄的关系(三),12,新生儿时期 需与癫痫鉴别的疾病和行为,周期性呼吸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颤动 过度警觉状态 睡眠中周期性动作 良性新生儿惊厥,13,新生儿惊厥的特点,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无定型、多变型的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表现为某一部位或肢体、头面部的抽动,或眼球的固定、瞬

4、目,甚至四肢强直性伸展。 新生儿时期惊厥形式除强直及阵挛发作外,最常见的形式为“微小发作”(subtle seizure),又称轻微发作。,14,微小发作表现,眼 斜视、震颤、转动、眨眼、瞳孔散大 面肌 抽搐、咀嚼、吸吮、吞咽 四肢 作游泳状、下肢踏自行车状 呼吸 频率改变或暂停 其他 面色改变、肌张力低下,http:/ breathing),表现为呼吸很不规则,有时很慢或完全停止,通常为3-6,很少超过10.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发作频率最高. 不伴有心率、血压、体温和肤色的改变。 此情况不属于病理过程,是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反映 . 可见于50%的未成熟儿.,16,非惊厥性呼吸暂停(noncon

5、vulsive apnea),非惊厥性呼吸暂停在早产儿和足月儿均可见到,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呼吸暂停时间越长,心率减慢越明显。呼吸暂停以后可有青紫发作,肌张力低下。 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17,颤动(jitteriness),又称新生儿惊跳,是新生儿(生后几天)唤醒刺激的正常过度反应,尤其是嗜睡被唤醒时(如换尿布)出现. 表现为下颌及肢体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出现像牛虻叮了马屁股那种细小的抖动或抽动,有节律. 不伴有眼球异常运动、面部肌肉抽动或肢体的强直,无呼吸暂停,不

6、伴有面色改变。检查者用手轻轻按住抖动的肢体,颤动能减轻. 发作时脑电图正常。无后遗症,两个月1岁左右消失. 缺血缺氧脑病或其它脑病患儿中,颤抖和惊厥可同时出现,二者难以区分.,18,颤抖与微小惊厥的鉴别,颤抖 微小惊厥 抽动部位 下颌、四肢 眼、面、四肢 出现时间 睡眠唤醒或刺激时 任何时间均可 眼球异常运动 无 经常有 呼吸暂停 无 可能出现 面色改变 无 可能出现 被动约束肢体 可减轻或停止 不能停止 EEG 正常 异常,19,过度警觉状态,分娩中有轻度窒息的新生儿易出现。 孩子先是不吃不喝地嗜睡几个小时,随后转向过度兴奋,眼睛睁得大大的,但眼球不随物转动,易激惹,常常出现颤动。醒的时间长

7、,睡觉时间短,结果多被误诊为是癫痫失神小发作。 在新生儿时期,根本没有失神发作的类型。,20,睡眠中周期性动作,也称睡眠惊跳或睡眠肌阵挛,是一种睡眠初期的下肢或全身生理性、自发性单一的或成串的肌阵挛抽动。是一种不需治疗的生理现象。 各年龄组小儿均可见到,发生在新生儿期时称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发生在16个月者称良性婴儿夜间肌阵挛。 亦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肌阵挛可持续数分钟,每夜可多次甚至数百次出现,轻者肢体微微抖动,重者全身抖动一下甚至可被惊醒。 发作期脑电图正常 。 能自愈,不需治疗。,21,良性新生儿惊厥 (Benign neonatal convulsions),ILAE1989年列为癫

8、痫综合征,2001年又提出“可不诊断为癫痫” 1977年 Dehan 首次报导,多发生于足月新生儿。发病高峰在生后第5天,又称为“五日风”(Fifth days fits)。呈多灶性阵挛发作,发作时EEG有棘波,发作间期非特异性异常。神经系统正常,惊厥多在生后2周内停止。 以后不再反复发作,精神及神经发育不受影响,预后良好。,22,婴幼儿时期需与癫痫鉴别 的疾病和行为,屏气发作 点头痉挛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婴儿早期良性肌阵挛 抖动发作 婴儿一过性肌张力不全 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 过度惊吓症,23,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又称呼吸暂停症。可能与异食癖、缺铁性贫血有关

9、。 发病率约为4%,常见于6个月至6岁儿童。 因惊吓、疼痛、发怒或轻微外伤而用力哭闹后突然哭声停止,呼吸停止在呼气相(分青紫型与苍白型),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有时呈角弓反张,甚至抽动两三下。 持续0 .5-1分,严重时可达2-3分。随后意识先恢复,继而呼吸恢复,脸色恢复正常。 通过多功能描记仅监测到发作时有心动过缓,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24,屏气发作与惊厥的鉴别屏气发作 惊厥 明显诱因 有 无 发作时间 清醒时 日、夜均可能发生 呼吸暂停 全出现 不一定 紫绀与惊厥的关系 先紫绀后才出现惊厥 惊厥后才出现紫绀 角弓反张 常见到 偶可见到 脑电图 正常 异常,25,点头状痉挛(Spasmus

10、nutans),病因不明,常见于4-16个月,男女均可发病 主要表现为点头、斜颈、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为一侧性或一侧为主,呈快速的小振幅颤动; 点头动作方向不定,与眼球震颤的方向和速度均不相同,直立加重,卧位时减轻; 斜颈不如眼球震颤与点头动作多见。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EEG无痫样放电。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常在35岁左右自动消失。,26,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尚未明确命名,起始年龄为2-11个月,平均6个月。 发作均在清醒时,时间短暂。 表现形式多样,凝视、瞪眼、咬牙、咧嘴、伸颈或缩颈及头左右摇动。下肢僵直、抖动较少见,无角弓反张。 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亦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

11、作后立即恢复,无痛苦或嗜睡。 发作间期及发作时脑电图均正常。 这种发作属正常小儿发育过程中可见到的一种行为,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多在1岁左右停止发生,不需治疗。,27,婴儿早期良性肌阵挛(benign myoclonus of early infancy),本病又称为良性非癫痫性婴儿痉挛(benign nonepileptic infantile spasms)。 Lomgroso 等于1977年首次报导本病。90%在生后39个月之间发病。 表现为点头,身体前屈,上肢抬起。连续数下成串样发作,符合强直痉挛样发作,非常像West 综合征。发作时意识清楚,表情不痛苦,不伴有哭叫。有时喂食或摩擦面颈

12、部而诱发。 脑电图在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均无异常,CT、MRI正常,发病2周10个月后发作停止,不需抗癫痫治疗,预后良好,精神发育正常。,28,肌阵挛,定义:肌阵挛是一种突发的,不随意的一块或一组肌肉的痉挛。 由突发的肌肉收缩引起的肌肉抽搐或痉挛,称为正性肌阵挛。而突然的肌肉放松引起的称为负性肌阵挛。 肌阵挛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偶然发生,也可持续性出现。 肌阵挛原因众多,并非都是癫痫源性的。 机制不明,可能与神经递质对于细胞的敏感性调节有关。,29,抖动发作(shuddering),表现为头及上肢肌肉的快速颤动,类似于寒战 发作频率不等,一天可达100多次 不伴意识障碍及肌张力

13、丧失 容易与肌阵挛性癫痫混淆。但EEG正常,也无发作时及发作前、后脑电背景节律的改变 可早至4个月时出现,10岁以前其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渐减 抖动发作可以是成年特发性震颤在儿童期的表现,因此,若有特发性震颤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诊断线索,30,婴儿阵发性凝视(paroxysmal tonic upgaze deviation of infants),突然出现双眼阵发性强直性向上凝视,发作持续28秒,可在数分钟内成簇出现,持续数小时,神智清楚; 可出现垂直眼震; 眼球水平运动正常; 睡眠中消失或减弱; 白天劳累或感染时加重; 多数在7-10个月起病,有些在生后一个月内发作; 几年后自行缓解。此外,部

14、分病人在发作时伴有跛行,或伴有共济失调。,31,婴儿一过性阵发性肌张力不全(transient paroxysmal dystonia in infancy),起病年龄在28个月,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肢体或躯干扭转,有时甚至呈角弓反张状,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发作频率从一日数次到一月一次不等 有些表现为阵发性斜颈,称为婴儿一过性阵发性斜颈(transient paroxysmal torticollis in infancy),头向一侧倾斜并且面部向对侧扭转,持续时间长短不等 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婴儿的受累肢端做自主运动时异常姿态消失。脑电图正常。 多数在1岁左右症状自行消失且无后遗症,32,交叉擦腿动作,又称“习惯性阴部磨擦”,手淫(masturbation)。 常见于1-3岁小儿,女孩比男孩明显为多。 大多发生在入睡前或醒后未起床时,均在清醒状态,两腿交叉紧紧夹在一起,做一屈一伸动作,连续有节奏动1-2分或更长。动时面色转红,微微出汗,两眼有时发直,但意识始终清楚。 别人干涉时如抱起或强制改变其体位时能终止,但不愿别人干涉其动作,如中断其动作可表示不高兴甚至哭闹。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能自动停止,但智力低下小儿往往持续到较大年龄。,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