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6792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疗法16种病ppt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灸治疗常见病的方法,1,一、概述,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2,艾灸的作用,1 温散寒邪2 温经通络,活血散瘀3 回阳固脱4 消瘀散结5 预防保健6 美容,3,二、灸法的作用,(一)温散寒邪 所谓”寒邪”,就是引起疼痛或不适的寒气 灸法属于热疗法,可以驱散寒邪,消解寒冷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在中医上,艾灸常被用来灸治因寒邪所致的、偏于阳虚的各种病症(如因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久痢、久泻)以及因虚寒引起的痛经等症。,4

2、,(二)温经通络,活血散瘀 艾叶味辛而性温,最适宜于温经散寒 在中医临床上,艾灸常用于治疗因寒湿而引起的疼痛,如因寒气而引起的肩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及四肢关节疼痛等。,5,(三)回阳固脱 通过艾灸的温热驱寒,不但可以驱散寒邪,而且能够阻止阳气的消散,具有回阳固脱之功 中医临床中,可用于治疗遗尿、脱肛、阴挺、崩漏等病症。,6,(四)消瘀散结 “瘀”指瘀积不通,多由寒邪而致,艾灸能散寒,故能消瘀;“结”指的是由于气血瘀滞形成的结块,一般可以通过温化来消解 用治乳痈初起、瘰疬、手术后刀口周围形成的包块以及寒性疖肿未化脓者,7,东南宏飞艾条和普通艾条的区别,首先,当年的艾适合室内消毒及泡脚,并不适合

3、养生,更不能用当年的艾治病,因为新艾中的艾油没有完全挥发掉,不仅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陈艾其艾油已经完全挥发掉,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渗透力好。其次,陈艾可以从气味和颜色来鉴别,陈艾一般呈淡黄色,而新艾一般呈青绿色,陈艾因其中的艾油大量挥发,含量低故气味纯净温和,新艾因艾叶含油量高,故闻起来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8,什么是好的艾条,1.看艾条的形 坚挺,卷的紧实,越紧越不易掉灰,软而不结实为劣质 2.看艾条的色 比例越高色泽越好看,偏土黄色没有绿色或夹杂的绿色比较少为好,说明比例高,储存时间长 3.闻艾条的味道 气味芳香,不刺鼻,不令人恶心,如夹杂绿色多烧出来会有

4、青草味 4.看艾条燃烧的烟 烟少,色淡、白,烟气祥和,烟形飘逸(如祥云),差的艾条烧出烟很冲,呼呼的直冒 5.感觉艾条的火 好艾条火力柔和不烈,渗透力强,反之则火刚烈,渗透力不强,易有灼痛感,9,治疗原则,盛则泄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凡病属虚寒者多取背部俞穴灸之。 凡病实热者多取四肢穴道灸之。 凡病在上部者,肩yu、曲池、郄门、外关、内关、合谷皆可用。 凡病在下部者,环跳、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皆可用。 预防一切传染病,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经常灸更妙。 凡病属全身者,可取大椎、风门、身柱、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10,一、常见症状及杂病一,【头痛】

5、 头维、上星、百会、风池、天柱、风门、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申脉,根据头痛部位适当选穴。 【偏头痛】 风池、头维、通天(灸良效)、太阳、列缺、阳陵泉、丘墟,取患侧穴。 【发热】 风池、大杼、大椎、曲池、三间、后溪、足三里 【盗汗】 百会、肝俞、阴郄穴、后溪。,11,常见症状及杂病二,【腰背痛】大杼、肝俞、肾俞、次廖、委中、承山。 【脚跟痛】仆参、水泉、申脉、照海、局部灸。 【便秘】 左腹结、天枢、神门、支沟、大肠俞、足三里。 【便血(肠出血)】 天枢、温溜、合谷、大肠俞、秩边、阳陵泉、承山、梁丘。 【休克】 百会、神阙、大陵、足三里、人中。 【惊厥】 大椎、曲池、阳陵泉、足三里、手足十二

6、井,可以多针少灸。,12,常见症状及杂病三,【水肿】 肾俞、三焦俞、膀胱俞、中脘、关元、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腹水】 肾俞、三焦俞、水道、中脘、水分、关元、阴陵泉、足三里、水泉公孙、太白。 【腹痛】 1、上腹部:上脘、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2、下腹部:天枢、关元、内关、公孙。,13,常见症状及杂病四,【失语】 哑门、廉泉、天突、内关、通里、合谷。 【疟疾】 大椎、间使、足三里、后溪。 【身体虚弱】 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中毒】 筑宾灸能下胎毒、药毒。水毒取肾俞,食物中毒取大肠俞。 【输血输液反应】 百会、大椎、曲池、足三里。 【血沉速率快】 大椎、阳陵泉、隔俞。 【呕吐】 身柱

7、、上脘、内关、足三里。,14,常见症状及杂病五,【哮喘】 大椎、肺俞、膻中、肾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咯血】 肺俞、曲池、尺泽、三阳络、郄门、血海。 【衄血】 大椎、上星、迎香、手三里、尺泽、温溜、孔最、合谷、少商。 【心悸】 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15,二、呼吸系统疾病一,【感冒】 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 【气管炎】 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 【支气管哮喘】 风门、身柱、肺俞、灵台、脾俞、肾俞、天突、中脘、中府、膻中、尺泽、内关、足三里。天灸大椎穴。 【胸膜炎】 肩井、风门、至阳、

8、隔俞、肝俞、期门、中脘、支沟、郄门、阳陵泉、外丘。,16,呼吸系统疾病二,【肺炎】 风门、心俞、肺俞、尺泽、孔最、足三里。 【肺化脓症】 大椎、肺俞、孔最、足三里。 【肺结核】 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 【肺癌】 肺俞、膏盲、中府、孔最、足三里。,17,三、循环系统疾病一,【高血压】 百会(轻灸)、风驰、人迎、肝俞、肾俞、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风门。(足三里、绝骨瘢痕灸)。 【中风预防】 1、风池、天柱、肩井、手三里、神门、阳陵泉、风市、足三里,凡八穴,左右两侧灸,隔2日午前空腹各灸7壮。2、膝眼灸,艾

9、柱亦稍大。3、百会、肩井、大椎、曲池、手三里、间使、足三里,七穴同用,双侧灸。4、足三里、绝骨。以上任选一方。 【动脉硬化】 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18,循环系统疾病二,【心功能亢进】 心俞、膻中、巨阙、郄门、内关、阴郄、神门、足三里。 【冠心病】 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 【心律失常】 同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俞、脾俞、肾俞、郄门、内关、中脘、足三里。 【无脉症】 心俞、曲池、尺泽、内关、通里、太渊、列缺。,19,

10、四、血液系统疾病,【贫血】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 【白血病】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 【紫癜】 风门、隔俞、中脘、曲池、风市、足三里、筑宾。 【白细胞减少症】 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20,五、消化系统疾病一,【口腔炎】 颊车、地仓、下关、曲池、合谷、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下牙痛】 颊车、大迎、下关、温溜、合谷、三间。 【齿龈痛】 手三里、曲池、厥阴俞。 【食管痉挛】 膻中、巨阙、中脘、内关、隔俞、至阳、足三里、内廷。【十二指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胃仓、滑肉门、盲门 【脱肛】 百会、命门、次廖、秩边、长强、承山、

11、合谷。,21,消化系统疾病二,【食管癌】 隔俞、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 【肠绞痛】 天枢、神阙(膈盐灸)、气海、大巨、大肠俞、足三里。 【阑尾炎】 下脘、气海、大巨、大肠俞、温溜、梁丘、阑尾穴、合谷、上巨虚,急性者宜多灸。 【肠梗阻】 中脘、气海、天枢、命门、大肠俞、肾俞、阳池、足三里。 【肠道蛔虫症(蛔厥)急救】 膈盐灸神阙数十至百壮。 【结肠炎】 天枢、足三里。良效。,22,胃肠病一,【急性胃肠炎】 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肠炎】 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 【胃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 【胃酸过多症】 中脘、不容

12、、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 【胃痉挛】 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 【胃扩张】 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 【胃下垂】 百会、中脘、大横、气海、胃俞、上巨虚、足三里。,23,胃肠病二,【食欲缺乏、消化不良】 中脘、天枢、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细菌性痢疾】 气海、上巨虚、天枢。发热加合谷、曲池;湿重加阴陵泉。治愈率90%以上。可酌情配:梁丘、昆仑、足三里、大肠俞、次廖、大椎。 【结肠炎(慢性腹泻、鸡鸣泄)】 中脘、天枢、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 【开刀后腹胀】 足三里、内廷、公孙。 【腹膜炎】 中脘、

13、水分、天枢、气海、水道、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 【胃癌】 胃俞、中脘、梁门、足三里、筑宾,24,肝胆病一,【胆道蛔虫症】 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 【胆结石】 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侧穴治疗。 【胆囊炎】 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双侧穴位。 【肝脏疾患】 期门、中脘、隔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25,肝胆病二,【黄疸型肝炎】 期门、中脘、隔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脾俞。 【肝功能异常】 至阳、隔俞、胆俞、中脘、阳

14、陵泉,灸法有良效。 【肝硬化】 至阳、肝俞、期门、上脘、水分、阴陵泉、三阴交。 【原发性肝癌】 至阳、肝俞、期门、上脘、水分、阴陵泉、三阴交、丘墟、阳陵泉。,26,六、神经系统疾病一,【中风(脑出血)】 病初发 小艾柱灸百会13壮,使血管收缩,足三里、三阴交各灸5壮,降低血压,防止出血。 【偏瘫(中风后遗症)】 天柱、心俞、肝俞、肾俞、曲池。上肢瘫:曲池、合谷、臑(nao)俞、手三里、阳池。下肢瘫:秩边、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三阴交。 【癔症(脏燥病)】 抑郁性(不语) 膻中、内关。必要时刺人中。兴奋性(狂躁):膻中、内关、神门、足三里、太冲。内服方:甘麦大枣汤加味:小麦30克,大枣10

15、枚,甘草、远志10克,炒枣仁、牡蛎各15克,水煎服,连服数10剂,有良效。,27,神经系统疾病二,【舞蹈病】 曲池、手三里、合谷、风池、大椎、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太冲。 【三叉神经痛】 上支痛:阳白、太阳、悬颅、颊车、列缺、赞竹。中支痛:上关、下关、听会、颧髎、合谷。下支痛:颊车、翳风、大迎、合谷、侠溪。 【咽喉麻痹(吞咽困难)】 天突、廉泉、手三里、鱼际、少商、身柱、照海。,28,神经系统疾病三,【神经衰弱】 百会、风池、大椎、心俞、肝俞、肾俞、中脘、曲池、神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失眠】 心俞、肾俞、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嗜眠】 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太冲。【精神分

16、裂症】 风府、大椎、身柱、心俞、神门、大陵、足三里。 【癫痫】 百会、风府、陶道、心俞、肝俞、鸠尾、后溪、间使、太冲、丰隆、身柱,甚效。,29,神经系统疾病四,【脊髓炎】 大椎、大杼、身柱、筋缩、肾俞、阳关、次髎、中极、阳陵泉、三阴交、绝骨,病灶段夹脊穴。 【多发性神经根炎】 夹脊穴每次选46点交替施灸,上下肢取曲池、外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八风、八邪。,30,神经外科一,【肋间神经痛】 膻中、巨阙、期门、章门、隔俞、胆俞、至阳、少海、郄门、阳陵泉、支沟、丘墟、地机。 【正中神经痛】 曲池、郄门、内关、劳宫。 【腰神经痛】 肾俞、命门、次髎、十七椎下、委中、太溪。 【股神经痛】 环跳、居髎、伏兔、风市、血海、阴陵泉。 【坐骨神经痛】 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三阴交、绝骨,病灶段夹脊灸,31,神经外科二,【尺神经麻痹】 少海、支正、通里、神门。 【上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风池、天柱、大椎、肩禺、曲池、合谷、外关、尺泽。 【指间肌萎缩】 八邪、上八邪。 【下肢神经麻痹及肌肉萎缩】 环跳、髀关、殷门、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 【桡神经痛】 肩禺、曲池、手三里、偏历、合谷、四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