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3075825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折患者的护理,1,2,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3,4,病因,创伤性骨折:创伤(车祸,压榨伤,撞击等等) 病理性骨折: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导致骨质破坏,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发生骨折。,5,1 耻骨骨折伴有后尿道破裂 2 尾骨骨可引起直肠破裂,(一)根据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闭合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粘膜完整,与外界不相通;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粘膜破裂,与外界相通;,分类,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6,(二)根据骨折程度及骨折线形态分为,完全性骨折-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离。,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

2、性骨折,关节内骨折,7,脊柱压缩性骨折,颅骨凹陷骨折,嵌入骨折,骨骺分离,8,桡骨远端青枝骨折,不完全骨折-如青枝骨折(儿童),裂缝骨折;,不完全骨折,骨虽断裂,但因儿童骨质软韧, 不易完全断裂,如同青嫩树枝被折断。,骨质发生裂缝,像瓷器伤的裂纹,无 移位。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9,稳定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过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如横断骨折、青枝骨折、裂缝骨折、凹陷骨折等。 不稳定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并适当固定后仍易于发生再移位的骨折;螺旋形、斜形及粉碎形骨折。A 青枝骨折B横形骨折C压缩骨折D螺旋骨折E嵌插骨折 1 属于不稳定性骨折的是 2 属于不完全性骨折的是,(三

3、)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为,10,新鲜骨折骨折时间在2周以内 陈旧性骨折骨折时间已超过2周。,(四)根据骨折发生的时间分为,11,侧移 成角 旋转 短缩 分离,骨折移位的类型有,侧方移位 成角移位 (成角畸形) 旋转移位 缩短移位(包括嵌插性骨折及压缩性骨折) 分离移位,12,肱骨干骨折成角畸形,13,病理生理骨折愈合,1、血肿机化演进期 23周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骨痂形成塑性期 812个月,14,15,血肿机化演进期,(1)血肿机化期,骨折后,骨断端及周围软组织内血肿形成,几天后, 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吞噬细胞侵入血肿, 继而形成纤维组织,并逐渐增多,把骨折两端连在一 起

4、,达到纤维愈合。,16,原始骨痂形成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断端通过成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并逐渐钙化, 成为骨膜内化骨,形成内外骨痂。骨断端的血肿形成 纤维组织后转变为软骨,并增生钙化而构成桥梁骨痂。 内外骨痂和桥梁骨痂三者汇集融合,成为骨断端的支 持,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17,骨痂改造塑型期,(3)骨痂改造塑性期,原始骨痂逐渐被改造塑性为永久骨痂,达到骨性愈合。,18,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2、局部因素:血液供应、局部损伤程度、骨折断端接触面等 3、治疗方法的影响影响骨折愈合最主要的因素是 A 高龄 B伤口感染 C 粉碎性骨折 D血液供应不良 E复位时过度

5、牵引,1复位不及时或复位不当 2过度牵引 3不合理的固定 4手术操作的影响 5不正确的功能锻炼,19,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部位的血供 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软组织嵌入 骨缺损过多 局部感染,年龄、健康状况,局部因素,治疗方法不当,全身因素,20,(一)病因评估 (1)详细询问受伤经过,明确外力的大小、性质和作用方向。,护理评估,21,引起骨折的外力有:,直接暴力-骨折发生于暴力直接作用部位; 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肉收缩作用造成暴力作用点以外的远处部位骨折。,间接暴力,22,积累性劳损:又称疲劳性骨折,指骨骼某处长久承受一种持续应力,使该处发生骨折。,引起骨折的外力有:,23,

6、(一)病因评估 (2)评估骨骼疾病史:了解有无骨髓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等病史。,护理评估,24,(二)临床表现评估,护理评估,1.骨折的一般表现: 疼痛及压痛:骨折处压痛明显,疼痛随肢体活动而加剧。 局部肿胀及淤血 功能障碍:骨折后肢体的支撑和运动功能丧失,25,畸形 肢体缩短、成角、弯曲等形态 反常活动 非关节部位出现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2.骨折的特有体征:,股骨颈骨折伤肢的典型外旋畸形,26,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是骨折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有时超过骨折本身的治疗。,3.骨折的并发症,27,(1)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折部位的骨髓组织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继而进入血液循

7、环,引起肺、脑、肾等周身性脂肪栓塞。 典型表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发绀;烦躁不安、谵妄、意识障碍;体温升高,心率快,血压下降。 发生于骨折后48小时内,多发生于长骨的骨干骨折,以股骨干骨折较为多见,3.骨折的并发症,28,(2)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肝脾破裂、肾损伤、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骶尾骨折损伤直肠等,1 耻骨骨折伴有后尿道破裂 2 尾骨骨可引起直肠破裂,3.骨折的并发症,29,(3)血管损伤 如肱骨髁上骨折引起肱动脉的损伤 (4)周围神经损伤 :如肱骨中段骨折常发生桡神经的损伤;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的常并发脊髓损伤,造成患者的完全或不完全截瘫;,3.骨折的并发症

8、,30,(5)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表现:患肢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麻木、皮肤苍白、肢体活动障碍。 濒临缺血性肌痉挛 缺血性挛缩 坏疽 如有大量毒素进入血循环,还可至休克、心律不齐和急性肾衰竭。,3.骨折的并发症,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 深筋膜形成的密闭腔隙。其中有血管 神经通过,室内容积增减的缓冲余地 很小,任何导致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或骨筋膜室的内容物体积剧增,均可 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31,32,急诊切开减压,肌肉膨出,术中固定骨折,一经确诊 切开减压,33,术后换药创面,植皮修复创面,34,(6)休

9、克 失血和疼痛引起;体温升高 为血肿吸收引起,一般不超过38C,如体温超38.5C,则可能有并发感染。,3.骨折的并发症,35,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 缺血性肌挛缩 上下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肢体血液供应不足或肢体肿胀、包扎过紧,可造成前臂或小腿的肌肉群缺血、坏死、机化而发生挛缩。 骨化性肌炎 软组织损伤后出现骨化,肘关节处多见;,手畸形,36,关节僵硬 关节内粘连或关节周围肌肉粘连造成;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不平整而引起; 骨缺血性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深静脉栓塞 感染 开放性骨折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骨折的晚期并发症,37,(三)检查:X线摄片检查,对骨折具有确诊

10、的价值,是任何临床及辅助检查不能替代的,但注意有假阴性的情况;,38,(四)治疗评估,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原则:,39,治疗原则,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40,41,42,43,44,注: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45,骨折复位,早期复位:力争伤后2-3小时内,最迟不超过6-8小时 有效复位:即起码功能复位,力争解剖复位 无痛及少创复位 有手法复位、切开复位、牵引复位,46,固定:有外固定、内固定、牵引固定。,47,48,49,50,意外的外伤会打击病人的心理,病人担心致残、学习和工作中断、需要他人照顾等,以及社会角

11、色可能产生改变,从而可出现恐惧、焦虑等精神症状。,(五)心理状况评估,51,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1、有末梢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与骨和软组织损伤、石膏固定不当有关。 2、疼痛 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牵引及应用外固定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栓形成。,52,(一)急救护理 (1)迅速判断病情 (2)抢救生命 (3)包扎伤口 (4)妥善固定 (5)迅速转运,护理措施,53,(二)非手术疗法 1.心理护理 2.减轻疼痛 物理方法:局部冷敷、抬高患肢;调节包扎松紧度 分散注意力 动作轻柔 药物:镇痛药,护理措施,5

12、4,3、观察末梢循环 肢端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试验和血管搏动。 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严禁热敷、按摩、理疗。 4、预防感染 早期实施清创术 监测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加强伤口护理 合理使用TAT、抗生素,护理措施,55,5、并发症的护理 (1)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操作轻柔、有效制动、抬高患肢。 及时转入ICU监护、半坐位、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控制液体输入量、应用利尿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的应用 (2)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避免反复粗暴和反复多次的整复。 及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及时切开减压,护理措施,56,(三)术前护理 1.皮肤准备 术前3日,每日用温水清

13、洗备皮范围内的皮肤、甲缝,然后用70%酒精消毒,并用无菌巾包扎;术前2h内剔除备皮范围内的毛发 2.搬运时注意保护肢体,脊柱损伤者应采用三人平托法。,护理措施,57,(四)术后护理 1.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对有石膏外固定者,用针头、沙袋衬垫妥当。 2.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维生素和粗纤维因素;增加饮水;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产生。 3.密切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护理措施,58,(四)术后护理 4.功能锻炼 (1)向患者宣传锻炼的意义: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护

14、理措施,59,功能锻炼,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 肢体肌肉等长舒缩 骨折中期:受伤2-3周后 肢体肌肉等长舒缩 上下关节的活动 骨折晚期:骨折接近临床愈合 抗阻力锻炼: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划船、登车 主动锻炼、被动锻炼或使用关节练习器,60,功能锻炼的要求,循序渐进、 由少到多 被动到主动、局部到整体,分 期,原 则,早期: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 中期:临近关节的运动 后期:全面关节运动,61,(四)术后护理 4.功能锻炼 (3)功能锻炼按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 (4)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

15、强手的握力进行功能锻炼;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5)功能锻炼应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前提下进行。,护理措施,62,63,64,常见康复训练图谱 肩关节主动训练(一),手持重物摆动,徒手体操,65,肩关节主动运动(二),利用器械,66,肩关节被动运动,内外旋,屈曲外旋,前屈后伸,67,肘关节和前臂活动度训练,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前臂被动旋前旋后,68,腕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前臂旋前外推手掌,被动屈腕,被动尺偏,69,髋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屈曲,主动外旋外展,被动内旋,被动后伸,70,膝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伸直,改善活动度,71,踝关节活动度训练,背屈,内翻,72,健康教育,1、安全指导

16、 2、长期坚持功能锻炼 3、鼓励自理 4、定期复查,73,thanks,74,第二节 常见的四肢骨折护理,75,一、肱骨髁上骨折 k,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约2cm以内的骨折。 根据暴力来源和移位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多见于儿童。,76,解剖概要,77,解剖概要,本病多发于儿童。儿童肱骨髁上部位形状宽扁,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其间只有一层皮质,易于发生骨折。,桡神经损伤后, 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后, 出现“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后, 出现“猿手”,78,护理评估 (一)病因评估,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向下产生剪式应力,导致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自前下到后上;,79,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地, 暴力由后下方向前方撞击尺骨鹰 嘴,导致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线自前上到后下;,80,(二)临床表现评估,患儿有外伤史、肘关节疼痛、压痛;肿胀 (往往非常严重)、瘀斑;活动障碍。肘关节处可见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感。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X线摄片可以确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