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070020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短文两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重要作 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致。全文好似一篇谈话,针对性很强,从读书的三方面对世人谆谆教诲,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 但也是一篇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两篇文章都思路清晰,观点精辟,风格平易近人,富有启迪性。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去选择等问题。文章是从三个层面展

2、开论述的:首先,谈读书的益处。作者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烦。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讨论、作文相结合,学以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用谈读书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凸显精致的语言这个“点” 。不求甚解是一篇谈论学习方法的文章,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凸显读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当然,它也是一样是学习议论

3、文的一个“例子” 。教学本文时,应把它作为上节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在批判中运用,使两篇文章的学习浑然一体。热爱读书,你就会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你也就学会了生活。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有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刻哲理的文章,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2教学设想:一、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读书的;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一是驳论。两篇文章可以作比较阅读。二、 谈

4、读书一文,应加强诵读,力求熟读成诵。课文是浅近的文言,在阅读中也许会遇到语言障碍,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扫除语言障碍。课文中名言警句较多,应指导学生摘录下来,并学会运用。三、 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除本文外,较有名的还有水天同、吕同六、何新等人译文,可找来供学生比较阅读。如果有的学生英文水平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来,与几种译文对照阅读。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运用的一些奥妙。四、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但也是一篇驳论。不妨指导学生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同时阐明自己观点的。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五、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5、学生对于这个话题,一定会有自己的经验教训可谈。应指导学生联系自己读书的酸甜苦辣阅读这两篇文章,力争在读书和做人方面获得较多的启示。六、 不求甚解主张的是道家的读书法,此外还有儒家的读书法,应该说这两家各有长短。这方面争鸣较多,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作一番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个性。3、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4、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2、引导学

6、生掌握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个性。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积累、赏析,体验语言的美感。改变单纯的识记模式,组织学生依据文本信息编写读书名言精评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赏析语言,在溢美的氛围中积累语言。在课外积累读书名言可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2、自学、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让学生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3

7、、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读书致胜。幻灯展示资料: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8 年的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 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 1 000 多所,平均每 4 500 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 450 万人

8、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 100 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首。怎样读书呢?为什么读书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两篇谈读书的文章。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学生自主圈点不认识的字词,初步理清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证思路,标画论证方法。特别提示比较阅读,关注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1、字词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狡黠(xi) 咀嚼(j ju) 诘难(nn) 滞碍(zh) 死抠(ku) 豁然(hu) 迂腐(y)(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4藻饰:修饰文辞。狡黠:狡诈。诘难:诘问,为难。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寻章摘句:搜寻、

9、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2、简要交流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有何不同。允许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为下面讨论作根基铺垫。三、再读谈读书一文,理清文脉重新默读谈读书一文,进一步理清文脉。学生自主交流:本文围绕“读书”这个话题,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允许学生的个性理解。教师引导明确: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

10、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

11、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四、再读不求甚解一文,指导学生列提纲。重读原文,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抓住各段中心句、关键词,列出本文的提纲明确思路。思考:本文批评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驳斥对方论点的?同时阐明了自己的5什么观点?进行小组交流,明确: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作者在第 1 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 2 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第 3 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 ,才

12、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 ,就十分高兴。第 4 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第 5 段,提倡虚心的、 “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 “求甚解” ,实际上作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第 6 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

13、,比徐庶等人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第7 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从反面说, “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第 8 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五、比较阅读不求甚解和谈读书 ,归纳论

14、证方式。通过比较,深入讨论两篇文章在论证方式上的不同,归纳总结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允许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描述,由教师引导归纳明确立论和驳论的概念。6讨论明确:谈读书一文由自己提出对读书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并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加以论述。而不求甚解一文是由作者先提出要批驳的错误见解:“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然后在批驳这一反面观点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对读书的见解: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六、拓展延伸1、课外搜集读书名言,完善读书名言精选 。2、自拟读书名言。七、作业设计1、模仿谈读书 ,写一篇谈交友的文章。2、自创一则关于读书的格言。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培 根马南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