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061905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生物(大纲版)复习课件遗传和变异(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3基因的概念 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6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7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在实践中应用 8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在实践中应用,10性别的决定 11伴性遗传及特点 12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 13基因重组的来源 14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15人类遗传病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16优生的概念与措施 17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原理、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分析与应用 2DNA的结构,复制、转录过程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 3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DNA、RNA上的碱基、

2、密码子以及氨基酸数量的计算 4性状与基因、环境关系的实验探究分析 5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原理、方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6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及其控制基因位置的分析推理 7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现象分析,有关概率计算及实验验证 8运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育种实验程序的设计与分析,9探究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关系 10伴性遗传的特点及人类遗传系谱图分析和有关概率计算 11推理、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方式 12基因突变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1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14可遗传变异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实验设计与分析 15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及判断分析 16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与遗传方式的判

3、断,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10江苏,1,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 2(2009江苏,5,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3(2009广东,9,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 4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实质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 5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提示: 1. 2. 3. 4. 5.,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1)实验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实验过程:(3)结论:加热杀死的

4、S型细菌内 。,含有促成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2艾弗里等人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1)实验原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及多糖等,将其分别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时,R型细菌才转化为S型细菌。 (2)实验过程及现象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已培养了 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只有加入 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将分离得到的S型细菌的DNA,用 处理后,再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 (3)结论: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DNA,R型,DNA,DN

5、A酶,DNA,1艾弗里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 (1)化学组成: 和蛋白质,其中硫仅存在于 中,磷几乎全部存在于DNA中。 (2)增殖过程:侵染细菌后,在自身 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增殖。 2实验方法: 。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 。,DNA,DNA,细菌,蛋白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噬菌体,4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连续性的物

6、质是 ,而不是蛋白质,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间通过亲代的DNA传给后代的,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DNA,3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所需的酶、能量、原料、场所是由细菌提供,模板是由亲代噬菌体提供。,考题呈现(2009高考广东卷)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自主解答 _C_,解题思路 艾弗里用S型肺炎双球菌提取

7、出了DNA、蛋白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研究它们的作用。 题后总结 (1)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原因是S型细菌DNA与R型细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实验还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增强了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例如,体内转化实验中,注射R型活细菌与注射S型活细菌相对照,说明S型活细菌有毒性;体外转化实验中,各组互为对照,说明只有DNA才是遗传物质。,深化认识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2.体外转化实验,思维拓展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

8、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格里菲思实验并未证实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只是提出了“转化因子”。,梦想考场 1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要加热处理,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基,转入固体培养基 B不加热处理,要将提取物分别加入同一培养基,要用液体培养基 C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R两种菌落 D要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或R一种菌落,解析: 由图示可知,过程为获得S菌蛋白质、DNA,不需要对活S菌液加热处理,将不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同一固体培养基中,接种R型活菌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

9、由于R型菌不可能全部转化,在结果中可能存在R、S两种菌落。 答案: C,2(2010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一选项( ),解析: 刚注入时大量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后来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数量又繁殖而增多。 答案: B,考题呈现(2010上海卷)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

10、能有35S D只有32P 自主解答 _A_,解题思路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的是DNA,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DNA,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裂解后的所有噬菌体中,其蛋白质外壳一定有35S,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的DNA有32P。 深化认识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

11、用。,2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思维拓展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装配释放。 (2)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为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还能证明DNA能够自我复制,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照条件对照 标记目标不同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依据子代是否具放射性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梦想考场 3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

12、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解析: 本题考查相关的实验知识。噬菌体不能独立增殖,只能接种到含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使其在大肠杆菌体内完成增殖过程;本实验采用搅拌和离心的方法是为了将细胞和噬菌体分离开;结果没有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只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B,理论指导 实验八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NaCl的浓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3、据图可知,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据此可析出DNA。,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溶液,据此可进一步提纯DNA。 3,1选用鸡血为材料,依据是鸡血红细胞、白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含大量DNA,哺乳动物(如猪)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DNA含量很低,不宜作实验材料。 2实验中数次相同操作目的比较,3.获取较纯的DNA的关键 (1)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 (2)沉淀DNA时必须用冷酒精(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至少在5 以下存放24 h)。 (3)正确搅拌含有悬浮物的溶液,步骤3、5中玻璃棒不要直插

14、烧杯底部,而且搅拌要轻缓,以便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步骤7要将玻璃棒插入烧杯中溶液的中间,用手缓慢转动510 min。,针对训练 1(2010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检测)在以新鲜鸡血为材料提取DNA的实验中,下列关于实验方法和原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鸡血加入抗凝剂后离心沉淀,DNA应在上清液中 B提取液中的DNA在0.14 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高 C将初步得到的提取液用冷酒精处理有助于提取出较纯的DNA D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立刻出现蓝色反应,解析: 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本实验原理是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氯化钠浓度为0.

15、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低,可以将其析出。 而DNA不溶于酒精,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因此可以用酒精溶液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实验过程中加入抗凝剂后,DNA存在于沉淀物中。DNA的鉴定可用二苯胺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蓝色。 答案: C,2(2010孝感模拟)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要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答案: C,3下图为“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这些操作目的正确的是( )A是洗涤红细胞,去除血细胞表面的杂质 B是溶解DNA,去除不溶于酒精的杂质 C溶解DNA,去除不溶于2 mol/L NaCl溶液的杂质 D稀释NaCl溶液,去除不溶于低浓度NaCl溶液的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