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52281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骆昌衍)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学案例鸿门宴席的特定场景会城都会学校骆昌衍案例课题:鸿门宴案例背景:本节课是语文必修三专题四第二单元仔细理会中节选于史记的项羽本纪里的鸿门宴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专题强调阅读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汲取古代的经典智慧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本专题的基础上,本单元强调“仔细理会”即要求学生从品读经典语言入手把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和戏剧性的场面。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以宴席为心灵的窗口一窥不同人物的性格、风貌,一窥宴席世界中的风云变幻, 体验其情节的一波三折以及带给读者的惊心动魄感,同时思考和探索这样一个问题: 鸿门宴席上的斗智斗勇实乃楚汉长达四年斗争的

2、一个浓缩的精华版,人物各自形势强弱和命运跌宕的变化于此已见端倪,甚乃转折。设计理念:本节课字词的理解较易掌握, 故重难点放在对人物形象和曲折、冲突的情节和戏剧性的场面的把握上, 让学生仔细阅读细节化的言行神态的描写,设置开放性、创新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参与讨论,让师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每一个人的呼吸,感受腾腾如海的杀气,感受义薄云天的豪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请” “因” “为” “王” “无以” “细说”等虚实词的含义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并理解其人物形象理解情节的一波三折、此起彼伏和宴席上斗智斗勇的紧张、冲突的戏剧性场面。过程与方法:通过再三品读个性化的语言把握司马

3、迁通过细节化的史笔来刻画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这场惊心动魄的宴席上你是怎么理解曾经不可一世的楚霸王最终却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以及从这次宴会上和每一个人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来以史为鉴。教学重点: 1、把握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2 2、学习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矛盾冲突进而刻画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鸿门宴席是项羽人生丧宴的开始、喜宴的结束。2、通过鸿门宴席透视项羽失败、刘邦胜利之谜。教学方法:五步导学法教学过程:复习与巩固:1、重要字词检查(为、因、活、王、婚姻、所以、非常等)2、刘邦性格的复杂性的表现(言、行、神、态)二、导入 :1、项羽之所以能够

4、举办鸿门宴这场生日patty,最主要凭借的是什么?2、如果你是当年赴鸿门宴的刘邦本人或其他诸侯,通过你的观察和感受能告诉我们当时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吗?设计理念:第一问语言鲜活、生动富有时代气息,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当时的形势是项强刘弱,凭借的就是“实力”,话语权、主动权和生杀大权全在于项羽,也与以后项羽兵败自杀的结局作鲜明对比。第二问是让学生在充分预习和阅读的基础上培养他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调动其身心感官进入到鸿门宴席特定的情境中,把文章情节的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给表达出来,这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满足听的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心理期待看看是不是有一种渲染力能让师生

5、进入忘我境界。梳理字词,把握文意(练习题)1、词类活用:以身翼蔽沛公先破秦入咸阳王之数目项王2、宾语前置:不然,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3、重要虚实词:请以剑舞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入前为寿因击沛公于因招樊哙出研习文本(重点)(一) 、把握项羽的人物形象过渡:在宴席上突出表现项羽的人物形象有3 处即座位安排,范增举玦示意和樊哙闯帐时的反应及表现,故设计了这样以下问题:1、让学生按方位把人物对号入座!3 N W E S 2、赏析项羽在面对范增和樊哙时的反应(项王默然不应; 壮士!壮士!未有以应)设计理念:第一问重在激学生之趣, 把地理知识与文本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填空, 比教师直接给予

6、答案更会让学生刻骨铭心,通过此题既可了解古人的习俗也能理解了项羽的自尊、自大、自傲、自负。第二问重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关注一些细节化的神态和语言,司马迁的寥寥几笔却能传神入情,把项羽的自以为是、妇人之仁、外表的坚强、内心的脆弱表现的淋漓尽致, 特别是樊哙的豪言壮语更是让超级自负、自大的项羽的内心产生了无比的羞愧之情,可谓无地自容。(二)把握复杂、紧张的矛盾冲突场面过渡: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场面的惊心动魄是本节的一大亮点,如何在对比中把握人物的形象,如何在对比中感受那种一张一弛的斗争节奏很关键。故设计以下问题。项羽集团对刘邦实施的斩首行动有哪些?双方各有何表现致使刘邦在一次次危机关头化险为夷的

7、?2、你认为范增的第二计“项庄舞剑”此计妙否?设计理念:第一问题的设计带有战争的火药味能激起学生之趣、之思,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在对比的比较中, 感受人物内心的惊涛骇浪, 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别是第二问, 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充分发挥想象, 培养其创新的思维, 使每一位同学人人参与进来,这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4 (三)把握樊哙的人物形象1、如果出席宴会的是宋江,作为保镖的李逵听到宋江危险的消息时,你认为他会有哪些言行的等方面的表现?2、找出樊哙的言、行、神、态等细节描写理解其形象(闯帐前,闯帐时,闯帐后)设计理念:第一问:一方面,提取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本文

8、便于激趣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通过比较, 反思樊哙能够顺利转嫁危机和化解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和他的性格有关粗中有细,同样也表现了他的情、 义、豪、勇、胆、智。第二问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行文的思路(时间的先后和地点的转移)。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而理解人物形象。拓展、提高,从鸿门宴席上,你是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各种最终的命运的项败刘胜?从鸿门宴席上,你学到了哪些历史经验或人生经验?设计理念: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并以史为鉴,从古人的古文里汲取现代性的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导和发展自己,如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同样一个人的选择也能决定人的命运等,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课本、课堂动

9、态化,让师生对话灵性化、智慧化。五、本课小结: 鸿门宴席一开始对项羽来说无疑是一场喜宴,对刘邦来说无疑是一场丧宴,然而在项刘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斗智斗勇中,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节中, 在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中, 在个性鲜明的语言、 神态的交锋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刘邦这一顺利的离席、 逃席也从此揭开了项羽命向黄泉的序幕。六、作业:1、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一个?2、发挥你的想象,充分描写刘邦在看“项庄舞剑”这一节目时的内心话语或充分描写樊哙在帐外还没遇到张良告诉事态紧急之前的忐忑心理。3、充分发挥想象,如虞姬没死被刘邦生擒,你认为刘邦会怎么对她她?虞姬会有何表现?附:板书设计5

10、强弱败项羽 (默然、无以应) 分裂目示、举玦怒闯嗔目第 1 计化险为夷合外出寻求计策力舞剑亦舞剑第 2 计化险为夷团结刘邦 (逃席、归军)胜强弱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把握的是这一特殊的鸿门宴席上所展现的人物个性化、独特化的语言、 动作等并因此而塑造的各色人物形象。我的任务之一就是把自己和学生带人到几千年前的宴席场景上,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体验到那种重重杀气和四伏的危机, 体验到人物每一言、 每一行、每一态都处在激烈的交锋中并以此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我有自己关于这堂课的教学理念:以板书设计统摄本节在我的板书设计中有这样一个原则即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本节的结构和思路。如左边的项羽集团连用的两计,

11、以及右边的刘邦集团是如何一一化解的,同时也能从板书的设计中看出项羽集团内部的分裂和二心,上层与下层之间, 下层与下层之间都是貌合神离的, 如范增与项羽之间以及项伯的身在楚营心在汉。而刘邦集团内部却能团结一心、 众志成城, 用集体的力量战胜个人的独勇,这也寓示着人物各自命运最终的结局。 同样此板书图案就是一幅宴会图,阅之使人身临其境,体验到了宴席上的杀伐、 血腥之气。故每一堂课我都很注重我的板书设计,因为板书的设计其实是教师对文本的设计,对文本把握的一个视角、 思路和理念,也是师生思维交融的一个契合点,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理解范增项庄樊哙张良项伯鸿门宴6 文本。设计个性化、创新

12、性、情趣化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敢说、敢想、敢争以便主动地进入到宴席的特定情境中。 敢想即让学生充分联想、 想象,这种思维正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课堂和文本的空间有限, 能否让师生的思维无限, 遨游其中呢?在师生想象思维的碰撞中,智慧、灵感便会生成,动态性、开放性、创新性的课堂也会孕育而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彰显主人翁地位的沃土,超脱课本但又不忘“本”,通过学生的想象思维去拓展、 深化文本。在敢想的基础上要敢说, 说出心中所想,鼓励说话,允许并提倡错误的存在, 可以不同意其观点但要誓死捍卫学生想表达、说话的权利和自由。敢争即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有“百家争鸣”,课堂以问题设计创设的独特

13、情境可以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 但课堂气氛的引爆更需要学生去点燃。如在导入过程中的两个问题, “项庄舞剑”此计良否?以及李逵闯帐的后果等设计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民主性、情趣化、个性化等特点的问题抓住了每一位同学的神经,使他们愿于、敢于、乐于充分参与进来,在论争越来越深刻地把握人物,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自由、快乐、成功的感觉。注重学生的“品读”司马迁在笔者看来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语言大师,因为其语言是从他的活的思想和心灵中流淌的具有真情、真性的智慧, 他的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人物顿时形象、 立体起来,如项羽在听到曹无伤告密刘邦 “欲王关中”时他的表现是大怒, 不仅是怒而且是大怒, 如果是曹操他应是大笑甚至狂笑,这就是不同人物性格在不同特定情境下的不同表现。故在教学史记里涉及的篇章时,注重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揣摩人物的心理, 才能换位思考把自己融入到那种氛围和情境中,如刘邦和樊哙在面对项羽时,两人言、行、神、态、调、气等绝对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卑躬屈膝哈巴狗式的;一个是理直气壮英雄式的,当然刘邦是一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但这与他们的性格、身份、处境等息息相关。语言是通往人物内心世界、 性格世界眼睛,特别是细节化的语言表现,它能传神、更能传智。司马迁的神来之笔就隐藏在每一字、每一句中,故加大对史记的语言品读教学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