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028005 上传时间:2018-08-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护理安全管理 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护理安全管理,泰州市中医院护理部 王紫英,护士对安全输血起什么作用?,临床输血护理的过程包括标本采集、血液的领取、保存、输注、输血的观察和记录及证据的保存,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主要内容,输血护理安全举措,常见输血护理问题,输血护理操作规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共7章38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输血申请 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四章 交叉配血 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储存 第六章 发血 第七章 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2000)184号,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三章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

2、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受血者血液标本要求:无污染、无溶血,为非输液管道留取的标本。,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五章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第二十一条 按、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病房普通冰箱是不能用来储存血液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七章 输血 第二十九条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三十条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

3、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七章 输血 第三十一条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三十二条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七章 输血 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4、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七章 输血 第三十四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护理相关内容,第七章 输血 第三十五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第三十六条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

5、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主要内容,输血护理安全举措,常见输血护理问题,输血护理操作规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标本采集,采血样完成后再次核对,申请单、试管患者信息完整、正确,采集静脉血样,床边核对,输血护理操作规程,安全采集标本要点,血液标本不得由实习、进修护士采集,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标识,确保与申请单一致,配血标本必须是3天内采集,标本无溶血、不能在输液处采集血样,盛错血标本(护士同时采集多位患者血标本,将血样注入错误的试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采错对象) 血标本量不足,溶血 非专业人员送血标本,血标本采集常见

6、问题,血液的领取,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对领取的血液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确认”制度。,五对病案号,六对 血袋编码,七对血液品种数量 八对血液有效期,八 对,一确认,凡血液外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领取,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现象;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样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细细胞层分界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过期或其它需查证的情况。 签名:配血者、复检者、发血者、取血者共同签名。,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严格查对确认受血者严格无菌操作,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严格控制输血的速度全过程密切观察可疑不良反

7、应的汇报,保留血袋疑有不良反应保留残余血液作好记录,输血护理操作规程,执行输血医嘱不及时或延误 取血未执行冷链保护 输血前血液放置保管、血液预温方法不当 输血不及时和输血速度控制不合理 输血过程中添加药物 输血完毕后血袋保留不善,输血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内容,输血护理安全举措,常见输血护理问题,输血护理操作规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培训 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转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输血护理安全举措,输血前 血液一旦领

8、出在室温中停留不能超过 30分钟 血液加温不需常规使用,在以下情况下需要加温:成人血液输注速度50ml(kg.h)小儿15ml(kg.h)。婴儿接受血液置换术,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病人输血 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不得超过 35 ,输血护理安全举措,输血时 使用标准的输血器(滤器孔径170-200um ) 严格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的速度约 3ml/min,15分钟 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输血护理安全举措,输血结束 对受血者的关爱 迟发性输血反应的观察 输血记录 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等。 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至少包含三个

9、时间:输血开始前、开始后最初的 15 分钟和输注完毕后,输血护理安全举措,成分输血,红细胞制剂输注: 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悬液,一般勿超过4小时 洗涤红细胞制成后,需尽快使用,勿超过24小时,以防止污染。 红细胞黏稠大于全血,可用静脉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轻轻摇匀,并选用粗针头进行输注。 经常观察滴速,如有阻塞时需更换输血器,不可硬行挤压针头内的凝血块。 红细胞悬液要求在 4小时内输完,成分输血,白细胞制剂输注: 白细胞常温不振荡保存一般不超过8小时。 护士领取时和输注过程中动作均要轻,避免振荡使白细胞被激活。选用带滤器的输血器输注,并控制输注的速度。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在输注过程的反应,如

10、果发生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白细胞。,成分输血,浓缩血小板输注: 本品外观是均匀一致的混悬液,无肉眼可见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领取时动作要轻,不宜过多振荡,以防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 领取后立即输注,输注速度宜快,每分钟80-100滴,一次输注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因滴速快,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需严密观察。 浓缩血小板不能冷藏,以防止血小板损坏,失去其功能。,成分输血,血浆输注: 冰冻血浆由输血科(血库)人员在37水浴条件下融化,其水面应与冰冻血浆面持平,保持融化水浴的温度,以免因融化时间过长发生纤维蛋白析出。 融化后的冰冻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如内有异物或不溶物时不可输注。 融化后

11、的冰冻血浆,应尽快一次输完,4保存不应超过24小时。一次未输完的剩余血浆不得再用,成分输血,低温沉淀物(冷沉淀): 冷沉淀融化后应加入40ml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静脉输注。 每分钟滴速60滴或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应在30分钟左右输注完毕,以达到最大的疗效。 每袋冷沉淀20-30ml,需要输注量多时,护士不能离开,需及时更换并严密观察。 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在2小时内用完,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不宜再次冻存。 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一次大量输入应防止肺水肿,尤其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如此。,成分输血,纤维蛋白原、抗血友病球蛋白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 使用产品规定的溶剂。溶剂可

12、沿瓶壁缓慢滴入,轻轻转动瓶子,直到完全溶解。不得剧烈摇动,避免产生泡沫,以免引起因子蛋白变性和活性锐减等。 完全溶解后应为澄清液,如发现大块不溶物时,则不可使用。 随时溶解随时输注,不得再冷藏,未用完的制品只能弃去,不再保留或再用。,成分输血,纤维蛋白原、抗血友病球蛋白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 滴注速度宜控制在3060分钟内滴完。 大量反复输注抗血友病球蛋白时,应注意出现过敏反应和产生因子抗体等的可能性。 使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时,还需注意患者有无发生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成分输血,其他血浆蛋白制品: 白蛋白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均只能单独输注,不能与血液或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两种制品滴注速度均宜慢。 注意观察过敏反应,尤其是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时。,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