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2920279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扶贫事迹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扶贫事迹报告民营扶贫事迹报告水有源,树有根,民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利益于各级政府的培育扶持。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回馈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民族用品有限公司正是我省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始建于年,10 年来,在省、地、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设备为依托,以开发特色产品为主线,从一个起初只有20 万元资产 20 多名员工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厂发展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穆斯林用品及民族服饰开发加工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月和年月分别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截止目前,企业总资产达亿元,

2、从业人员 3600 多人,年产值 10500 万元,年发放职工工资 2200余万元。产品主要出口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等国,深受国外客商和用户的青睐,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地情、突出民族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具有“小产品、大市场、高就业”的行业特征。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从而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贾庆林、李长春、曾庆红等先后到企业视察,对公司借助民族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开拓抢占国际市场、倾力带动民族妇女就业、扶贫成效明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转变民族妇女

3、就业观念,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脱贫撒拉族自治县是一个以撒拉族为主的,撒、回、藏、汉族聚集的国定贫困县,群众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宗教色彩较浓,思想观念保守,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贫困村少数民族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基本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平时很难走出家门,更谈不上打工就业。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属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农村妇女劳动力,这就为民族地区妇女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增收脱贫搭建了平台。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用工条件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公司在带动少数民族妇女实现就业、增加收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提高民族妇女地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年企业创办至今,累计吸纳撒拉族妇女就业 3650

4、人次,回族妇女 1161 人次,藏族妇女 438 人,家庭年均收入达到了 5000 元以上,使贫困家庭实现了稳定脱贫。二、提供就业平台,加强技能培训地区虽属我省东部农业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大部分耕地属浅山和脑山区,粮食作物产量低,农民增收困难。公司创建与发展,为海东地区初高中毕业女青年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每年吸纳 500 多人到公司就业。以互助县为例,累计吸纳互助籍女青年就业 3868 人次,直接经济收入达2785 万元。撒拉族妇女韩秀花动情地说:是公司让我们走出了家门,当上工人,实现了就业,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成了现实。我们太幸运了,我们会象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维护公司

5、的声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好主人。公司领导始终认为:大量的农村妇女成就了公司的发展,公司也应该让这些人员在公司这所大学校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从而使她们增强就业创业的本领。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公司积极协调劳动部门及职业学校,对企业就业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 3800人次,并有 862 人通过了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的技能鉴定。同时,公司也把企业变成了一所大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公司的教育引导和再培训,把公司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使企业就业人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三、积极创新带动模式,投身扶贫开发事业为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

6、增收脱贫目的,公司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平台,继续使产业链向贫困村延伸和拓展。年县扶贫办以村、村、为试点,鼓励农户将整村推进入户资金作为“股本金”集中投入到公司,公司保证每户每年 500 元的固定分红,每户吸纳 1 人就业,使贫困农户年均增收 7000 余元。并以公司资金作抵押,确保企业出现风险时,优先偿还农户全部本金。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资金瓶颈和厂房困难问题,也促使贫困农户联合起来,增加了抗风险能力,为稳定增收脱贫提供了保障。同时,公司采取租用民房、分户经营的方式,在“村企共建”村县村 15 个农户家里设立了加工点,每户安排 8 台小型设备,由贫困户为企业加工半成品。通过这种村企联动模式,使撒

7、拉族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实现了就业,目前在该村解决就业人员 256 人,人均月收入 500800 元,熟练工达到 1000元以上。公司计划 3 年内在全县设立 300 个加工点,解决6000 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国务院扶贫办范小建主任参观了公司后,对贫困地区村企共建、实现双赢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公益事业建设等,真诚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公司连续 8 年对村共 100 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支付 2 名代课教师的全部工资,并计划捐资 50 万元,修建村小学;捐资 200 多万元为贫困村实施人饮项目 1 项,硬化村级公路公里;“.”地震灾情发生后,公司组织全体员工为四川灾区捐款 5 万余元。公司的扶贫济困善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