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945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4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下眼和视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眼和视觉,一、透镜,观察下列各种透镜,说说这些透镜有什么特点,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为凹透镜,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凹凸透镜,1、凸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实验1:,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间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光路图,知识拓展(1)、如在焦点处放一光源,光线经凸透镜后会怎样传播?,主光轴,焦点,光心,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焦点。,结论: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经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怎样传播?,结论: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沿平行于主光

2、轴的方向传播出去。,平凹透镜,凸凹透镜,双凹透镜,2、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实验2,凹透镜使太阳光发散。,主光轴,焦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思考: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能。将冰块削成凸透镜形态,正对太阳光,燃料放在焦点上即可燃烧取火。,4、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二、照相机和放大镜,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物距在两倍焦距外。,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体位于焦点内,即物距小于焦距。,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3、讨论: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处?,探照灯、投影仪、显微镜、幻灯机,第六

3、节 眼和视觉(第2课时),眼睛人脸上的照相机,1、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眼球,眼球壁,内容物,外膜:,中膜:,内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透光、保护等作用,虹膜:控制瞳孔大小,视网膜:成物像的地方,相当于底片,是双凸透镜,会聚光线,相当于镜头,巩膜:保护作用,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形成暗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折光系统,2、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兴奋,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眼球的附属

4、结构,肌肉、眼睑、睫毛、泪器(泪点、泪腺、鼻泪管)等。,4、实验:观察虹膜颜色和瞳孔,瞳孔随光线强弱的变化,结论:在强光下,瞳孔缩小,在弱光下,瞳孔放大。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减少进入眼睛光线的量。虹膜的作用是改变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量的大小。,人视觉上的限制,1、近点和远点的测试,2、盲点的测试,实验:用尺量出近点和远点,并记录在课本上32页上。,实验:用尺量出左右眼出现盲点的距离,并记录在课本33页上。,3、近视,请近视眼同学说说近视眼看物体的特点。,患近视眼的人所看见的影像,看得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4、远视,患远视眼的人所看见的影像,读图,请同学们说说远视眼看物体

5、的特点。,看得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正常眼,各种眼成像图,远视,近视和远视比较表,远视矫正,近视矫正,假性近视,真近视,5、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就是色盲。,色盲的种类: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观察1:课本34页辨色卡,读出数字,观察2:说出下图的数字和图案,6,鹿,2018/8/26,26,星星,蝴蝶,五、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三要,一要,二要,三要,二不要,矫正近视眼,近视和远视,成像,矫正,1、不同人种的眼珠的颜色不同,如白种人是蓝色的,黄种人是黑色的,这颜色来自眼的哪一结构?( ) A 角膜 B 巩膜 C 虹膜 D 脉络膜,2、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 ),装入的胶卷相当于( )。 A 角膜 B 脉络膜 C 视网膜 D 晶状体,C,D,C,练一练,3、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视网膜C、视网膜、大脑皮层 D、视网膜、视网膜,C,练一练,4、下面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表,请将适当的内容填入,过大,过小,过短,过长,视网膜后,视网膜前,凸透镜,凹透镜,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