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805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学科(理科)试卷卷面分值 100分;时间: 70分钟。可能用到的数据 H 1 C 12 O 16 lg2 = 0.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 48分)1. 下列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HClO4 B. Ba(OH)2 C. CO2 D. HF 2将 4 mol A气体和 2 mol B气体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 2C(g) H 0, 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当

2、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2时,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B4 s 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5 mol/(Ls)C达平衡后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D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3. 25时, 0.05mol/L 的Ba(OH)2溶液, pH 为A. 12.7 B. 12.0 C. 13.0 D.13.7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焓变小于0 而熵变大于0 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某特定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快5已知一定温度下,2X(g) Y(g) mZ(g) Ha kJ/m

3、ol(a0) ,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X和 1 mol Y,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1 mol X和 0.5 mol Y ,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c kJ ,且b2c,则a、b、m的值或关系正确的是Am4 Bab Cab 2Dm26在 25时,密闭容器中X、Y、 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 Y Z 初始浓度 /mol/L 0.1 0.2 0 平衡浓度 /mol/L 0.05 0.05 0.1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4、 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7在一个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 1 mol B ,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xC(g) ,平衡后, 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0.6 mol A、0.3 mol B和 1.4 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平衡后若缩小容器体积,C的浓度c(C) 、C的体积分数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 M) 和正反应速率 v( 正) ,随压强 (P) 的变化,一定符合的是A B C D8. NH4Cl溶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c

5、(NH4+) c(Cl) c(OH) c( H+ ) B. c(Cl) c(NH 4+) c( H+ ) c(OH) C. c(NH4+) + c( H+ ) = c(Cl) + c(OH) D. c(NH4+) + c( NH 3 H2O) = c(Cl) 9某温度时, 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 Na2SO4可使溶液由 a点变到 b点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 c点Cd点无 BaSO4沉淀生成Da点对应的 Ksp大于 c点对应的 Ksp 10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H2、I

6、2(g)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3 11 在恒温时, 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充入1 mol NO2(g) , 发生如下反应: 2NO2(g)N2O4(g) ,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1mol NO2(g) ,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容器内的压强A不变 B增大不到原来2倍 C增大到原来2 倍 D 无法判断12现有下列四个图像: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AN2(g)+3H2(g)2NH3(g) H10 C4NH3(g)+5O2(g) 4NO(g)+6H2O(g) H30 13. 下列离子在 pH=1的溶液

7、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CO32、Na+、K+、ClB. Ca2+、K+、Cl、NO 3C. Fe2+、NO 3、K+、ClD. Al3+、AlO 2、 K+、 Cl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 KW的溶液一定呈中性B将水加热,KW增大, pH不变,仍呈中性C向水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钠固体,溶液的c(H+) 增大,KW不变D向 0.1mol L-1醋酸溶液中加水,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 将减小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大B.可以通过沉淀反应使杂质离子完全沉淀C.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温度O 生 成 物 含 量1.01105Pa 1.011

8、06Pa 时间773K 乙O 生 成 物 含 量573K O 573K 773K 压强平 均 相 对 分 子 质 量O v(逆) v(正) (温度固定 )压强反 应 速 率4 D.AgCl 固体在等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16. 现有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 L - 1 的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 H2SO4CH3COOH NH4Cl NaOH 。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大小关系是()A = B = C D17. (21 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 (mol/L

9、) NaOH物质的量浓度 (mol/L) 混合溶液的pH 甲0.2 0.2 pHa乙c10.2 pH7 丙0.2 0.1 pH7 丁0.1 0.1 pH9 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不考虑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 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 HA是强酸还是弱酸 _ 。(2) 不考虑其他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是否一定等于0.2_( 填“是”或“否” )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 与c(Na) 的大小关系是_。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3) 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_酸(填“强”或“弱” )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4)

10、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_mol/L 。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回答准确值,结果不一定要化简) 。c(Na) c(A) _mol/L 。5 18. (9 分)用酸式滴定管准确移取25.00mL 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于一洁净的锥形瓶中,然后用 0.2000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指示剂为酚酞 ) ,滴定结果如下:NaOH起始读数NaOH终点读数第一次 0.10mL 18.60mL 第二次 0.30mL 18.00mL (1)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2) 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3)以下操作造成测定结果

11、偏高的原因可能是。A. 配制标准溶液的氢氧化钠中混有Na2CO3杂质B.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它操作均正确C.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E. 未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19 (15 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3Fe2O3(s)+ CO(g) 2/3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温度 / 1000 1150 1300 平衡常数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H_0(填“”、“ 7 时, HA是弱酸(2) 否C (3) 弱c(Na)c(A) c(OH)c(H) (4)10510510918. (9 分) (1) 0.1448 mol/L (2)无色变粉红色且30s 不变色(3)ADE 19 ( 15 分( 1)( 2)0.006molL-1min-160% (3)C 20.(7 分 ) (1) CO32- + H2O HCO3-+OH- (1 分 ) K2 = C(H+)( CO 32-)/ C(HCO3-) (1 分)(2)2.5 10-4mol/L (2 分) 11.7 (3 分)c(CO2) c(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