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027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复习【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自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

2、领土完整。 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2)消极作用 :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民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以明清时期为界,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了上风。【单元质量评估】一、选择题: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在诸神中祖先神最为尊贵。据此,可以得 出的结论有商朝社会弥

3、漫着神秘色彩对后世形成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影响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夏商王位世袭制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 周 分封制和宗法制创立秦朝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体发展两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隋唐( 封建社会 ) 强化宋元顶峰和衰落明清祭祖现象可能已经存在王权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A B C D【解析】:选 C 。主要考查商朝政治的特点。本题可用排除法,说法有些绝对化,可排除。因为稳固统治可以有多种手段,依附神权只是其中之一,并非“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 。2.(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2010 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图2

4、) 。 ( “丰” :国名, “般” :人名, “作”:制作, “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 )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用于研究西周分封制当时的冶铸业秦朝郡县制隶书的特点ABCD【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作答。题中铭文书写方式非隶书,可排除;由“丰”国的存在,可知当时分封制依然存在,故错误。3.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的深层政治信息是 A. 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B.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C. 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解析】:选B。 “周辙东,王纲堕”指的是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后,王室威望低落,纲纪和政治地位每况愈下。诸侯们各自为王,为了扩

5、张势力彼此干戈相向,天下从此变得纷乱不堪。所以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4.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尊祖”与“敬宗” , 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来源 : 学。科。网Z。X。X。K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解析】:选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宗法制度发展到一

6、定程度,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结果。符合这一原理的只有B. 5.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 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解析】: 选 C。 “鼎”作为一种礼器在西周时期是王位和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夺取王位,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受到破坏,王权衰微。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C以分封制为核

7、心的政治制度体系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解析】:选 D。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 是里,分封制是表。7.读右图,公元前221 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有关说明错误的是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秦朝疆域图【解析】:选 D。公元前221 年嬴政并吞六国,完成统一,建立秦朝。确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央集权制度。D项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是指夏朝的建立。8.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

8、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解析】:选 B。从材料可以看出秦朝吸取周灭的历史教训,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9.(2010浙江元济高中高三模拟)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解析】:选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

9、,分割宰相的行政权。10.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 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 中书省 B 门下省C尚书省 D参知政事【解析】:选 B。 结合门下省的职责是封驳审议分析可得。11.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A B C D【解析】:选A。两汉的“七国之乱”是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叛乱平定后,通过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唐朝没有。12.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

10、。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解析】:选 D 。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宋代设立参知政事为副宰相,目的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1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 “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 明清的君主专制C 浅议焚书坑儒D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解析】:选 D。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康熙帝大兴文字狱,

11、加强思想控制。14.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这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 君权与相权矛盾重重 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是造成官僚政治腐败的重要因素A. B. C. D. 【解析】:选 D。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要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两方面、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去考虑。15.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A.记录片 B.明史记载C. 民间传说D. 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解析】:选 D。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是第一手材料历史遗物、遗迹。1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

12、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 功 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对此表述恰当的是A图符合朱元璋真相 B图符合朱元璋真相C图图都毫无史学价值 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解析】:选 D。对历史人物的判断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宫廷版的画像自然是慈眉善目;由于朱元璋从出身草莽到为强化皇权残杀功臣,民间也有丑化其的因素。17.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

13、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力【解析】:选C。明初废丞相,六部皇帝听命于皇帝,各个衙门分工不同,管理较细,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牵制,但是正时都由皇帝亲自处理。1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来源 :Zxxk.Com长城大运河十三行票号A B C D 来源 :Zxxk.Com【解析】:选A。是秦、隋、清朝为加强封建统治而兴建。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19.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

14、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解析】:选 D。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唐朝、明朝和清朝四朝中央机构设置情况。20.到清末为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两种主要形式是 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B、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分封制和郡县制【解析】:选 A。秦以前的政体大体是分封制;秦之后是中央集权制。二、材料解析题: 21.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 二十六年 , 遂并天下 ,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

15、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 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 甚足易制(容易控制) 。 ,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1)秦王赢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赢政元年)是公元前246 年,那么材料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 ?( 1 分)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2 分)材料二 : 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 (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注: “石”为粮食重量单位,品级高的官员俸禄高,汉代俸禄折算成粮食。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材料三 : (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 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 ”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 置部刺史, 秩卑而赏厚, 咸劝功乐进 (指为获皇帝赏识, 积极性高)。 , ”于是,复置刺史。顾炎武日知录卷九(2)请将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对比阅读,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