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32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郑晨,目 录,目 录,第一节 红细胞生理学,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贫血(anemia):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下限。,(二)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胚胎早期为卵黄囊,后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蛋白质基本原料造血原料: 铁叶酸成熟因子 VitB12,红细胞生成,早期红系祖细胞:暴式集落形成单位,依赖于暴式促进活性(BPA)的刺激作用形成集落,进入DNA合成期晚期

2、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但肾细胞内没有EPO储存。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晚期肾脏病患者常因缺乏EPO患肾性贫血。性激素:雄性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的浓度,促进红细胞生成,也可直接刺激脊髓,促进红细胞生成。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红细胞生成。一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也可促进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的生理,(四)红细胞的破坏正常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有约0.8%的衰老红细胞被破坏。 血管外破坏(90%):衰老红细胞变形能

3、力减退、脆性增高,难以通过微小的孔隙而易滞留在脾和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 血管内破坏(10%):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目 录,第二节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定义: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cell anemia,PRCA)简称纯红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分类: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后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先天性纯红再障:Diamond-Blackfan综合征先天性红细胞生成综合症(CDA) 获得性纯红再障:急性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慢性自限性:暂时性儿童期幼红细胞减少(TE

4、C)溶血病过程中暂时性再障危象B19微小病毒感染永久性:肿瘤(胸腺瘤、恶性淋巴瘤、慢淋)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RA、ITP)药物(苯妥英钠、氯霉素、异烟肼等),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年龄多为2067岁,多见于中年人。 有的合并胸腺瘤,而胸腺瘤合并纯红再障者约占全部胸腺瘤患者的7%。,病 因,1.胸腺瘤 约50%患者合并胸腺瘤,大多为良性。 2.感染 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支原体肺炎等。 3.自身免疫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成人Stii病、甲亢。 4.肿瘤性疾病 如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胆管癌、

5、甲状腺癌、乳腺癌、支气管肺癌等。 5.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异烟肼、硫性嘌呤、苯妥英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可诱发PRCA,多数属于急性过程,停药大多病例可完全恢复。,发 病 机 制 免疫介导性PRCA:体液免疫介导性PRCA: 主要为PRCA-IgG组分介导 T淋巴细胞介导性PRCA:主要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 BFU-Es、CFU-Es免疫损伤 药物相关性PRCA:相关药物对BFU-Es、CFU-Es的直接毒性作用,主要药物为氯霉素、异烟肼、硫唑嘌呤、甲基多巴等。 病毒诱导性PRCA:B19微小病毒感染,临 床 表 现,有贫血症状(如苍白、心悸、气短等) 无出血、无发热 无肝脾肿大

6、 并发症:贫血严重时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实 验 室 检 查,血象 骨髓象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 骨髓祖细胞培养,血 象,呈正细胞性贫血, HCT减少,MCV、MCH和MCHC均正常 网织红细胞数量和绝对值均减少, 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少数急性型可降低, 白细胞分类正常, 红细胞和血小板形态正常。,骨 髓 象,红系各阶段比例均降低, 幼红细胞 3%5%。 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各阶段均正常。 当红系严重减少时,则粒系相对增加,但原始粒和早幼粒增加不多,有时晚幼粒细胞稍增加。 个别患者的巨核细胞可增多,三系细胞无病态造血的形态异常, 无髓外造血的表现。,实 验 室 检 查,Ham试验及

7、Coombs试验阴性,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可增加。 尿Rous试验阴性 (频繁输血者Rous试验可阳性)。 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及间接胆红素,以除外某些溶血表现。,免 疫 学 检 查,抗幼红细胞抗体、抗EPO抗体可阳性。 部分病例(主要是继发性慢性型)血清中可出现多种抗体,如抗核抗体、冷凝集素、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和红斑狼疮细胞因子等。,骨 髓 祖 细 胞 培 养,部分病人BFU-E和CFU-E减少, 有些患者血清或淋巴细胞能移植正常人 BFU-E生长,对CFU-E无影响。,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典型的骨髓象表现,一般诊断不难。 骨髓增生良好,而红细胞系显著减少

8、或缺乏为主要诊断依据。 (一)若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同时受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鉴别。 (二)有无原发病或诱因:拍X线平片或CT以确定有无胸腺瘤。,(三)发病前用药及毒物接触史(继发性可因用氯霉素或毒物苯等所致)。 (四)有无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或其他血液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确定是否为继发性。 (五)发病年龄,有无先天畸形,父母是否为近亲结婚,以除外先天性患者。 (六)除外MDS,极个别MDS以幼红细胞再障形式出现。,治 疗,病因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CsA,CTX等)。 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达利珠单抗、阿伦珠单抗)。 大剂量IV

9、IG 其他治疗(血浆置换、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目 录,治 疗,病因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CsA,CTX等)。 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达利珠单抗、阿伦珠单抗)。 大剂量IVIG 其他治疗(血浆置换、HSCT造血干细胞移植),第三节 EPO相关性PRCA,1.概念:长期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可导致患者体内产生抗EPO抗体,导致红细胞生成缺陷,成为应用rHuEPO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1998年首次报道以来,大宗病例研究显示,rHuEPO相关的PRCA与多种因素有关。,EPO相关性PRCA,临床上使用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有许多种类,如rhEPO-、rhEPO

10、-等,它们不仅与内源性EPO在糖基侧链和涎酸侧链上不同,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报告的抗EP0抗体介导的PRCA可见于rhEPO-和rhEPO-的各种类型,但主要发生于rhEPO-(Eprex、Erypo)。,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试剂,epoetin-有Eprex, Epogen,Procrit,中文名阿法依泊汀,【别名】促血红细胞生长素 ,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怡帕津,利血宝,依帕丁,宁红欣,益比奥,EPO相关性PRCA的临床表现,EPO相关性PRCA的一般发生在rHuEPO治疗4周以后,平均发生在711个月时,多见于皮下注射。 表现为rHuEPO剂量不变或剂量增加

11、时,血红蛋白出现突然、快速下降510g/(LW),或每周需要输入12单位的红细胞才能维持血红蛋白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10x109L,而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EPO相关性PRCA的原因,1.稳定剂成分:不同的生产厂商使用了不同的聚山梨醇酯,如Eprex使用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 80),而罗可曼使用的是聚山梨醇酯20(polysorbate 20)。在rHuEPO的药物成分中,聚山梨酯80使rHuEPO的微粒结构发生变化,并与预装注射器的无涂层橡皮塞浸出的有机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rHuEPO的免疫原性,通过抗体介导而发生PRCA。 2.药品包装:rhEPO相关

12、的PRCA主要发生在使用带有无涂层橡皮塞的预充型Eprex,而使用带有涂层橡皮塞的预充型Eprex、或安瓿装Eprex或使用白蛋白做为稳定剂时, PRCA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3.应用途径:rhEPO相关的PRCA几乎均发生于皮下给药途径。静脉注射rHuEPO较皮下注射发生PRCA的机率较少见。 4.在抗体介导的rHuEPO所致的PRCA患者中,HLA-DRB1*09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EPO相关性PRCA的诊断标准,1.在rHuEPO治疗4周以后,rHuEPO剂量不变或剂量增加时,血红蛋白出现突然、快速下降510g/(LW),或每周需要输入12单位的红细胞才能维持

13、血红蛋白水平。 2.网织红细胞计数10x109L,而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 3.骨髓穿刺涂片可见红系增生严重不良,红系前体细胞20x109L.,目 录,病情介绍,一般情况:患者张XX,男,62岁,职业为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人,云南昆明人。 主诉:反复腰酸,乏力1年半余,活动后胸闷,气促半年余”,于2009年2月16日9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于2007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乏力,到我院查血常规Hb75g/L当时予调整抗排斥药(MMF to CsA)及纠正贫血后Hb逐渐上升到Hb110g/L,但腰酸,乏力仍反复出现。于2008年6月初减

14、少环孢素用量(C0 5090 to 3040 ng/ml)后,开始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到我院移植科查Hb71g/L,肾功能正常,在昆明43医院及昆华医院行骨髓穿刺活检提示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期间给予调整抗排斥(CsA to FK),现病史,药物,输注悬浮红细胞,促红素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贫血无改善,后到昆华医院予调整抗排斥方案,地塞米松10mg,每日一次,连用20天后口服甲泼尼龙40mg,曾FK 2mg,给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25mg X )5d点滴治疗,输注红细胞等对症治疗,患者贫血无改善,再次到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既往史,既往患者于1996年4月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保守

15、治疗无效后于1997年行血液透析治疗,于1998年11月行同种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Hb恢复正常,术后长期服用抗排斥治疗,肾功能恢复可,自述对“磺胺,氧氟沙星针,双黄连针”过敏。,入院查体,入院查血压130/80mmHg,肥胖体型,满月脸面容,贫血貌,双肺 无异常,心界稍扩大,HR106次/分,律齐,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浮肿。,辅助检查,入院查血常规WBC7.7X10(9)/L, RBC2.36X10(9)/L Hb66g/L,PLT185x10(9)/L,LYM17.8% NEU73.8% 网织红细胞计数0.2 肝功能TP62g/L,ALB36g/L ALT48U/L AST35U/L,ALP58U/L GGT53U/L,TBIL23.3 umoL/LDBIL13.1umoL 肾功能BUN 7.24mmol/L CR88.3Umol/L UA474Umol/L 乙肝 丙肝 梅毒,艾滋病抗体(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