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025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2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测试题第卷选择题(共60 分)一 、选择题(共30 题,每题2分,共 60 分)1对王位世袭制理解准确的是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5 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而来的C分封

2、制和宗法制实行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9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统一文字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创始王位世袭制10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

3、实的是A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四维 (礼义廉耻 )不张,故万民离叛”C “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 )六五之后也”D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12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3。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

4、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 “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16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职,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大大加强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C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D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7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8关于清朝的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

5、臣组成B军机处工作效率高C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19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强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20. 有清代学者指出: “光武中兴,贤主也。其不任三公,政归台阁,欲使权不下移,政由上出也。”他所说的光武帝“政归台阁”是指哪一项举措?()A起用布衣为相 B扩大尚书台的权力C设内阁 D以丞相领政。21 .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两汉时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唐朝的三省

6、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元朝行省的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统领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A. B. C. D.22. 图 1 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图 1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3.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ABCD2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

7、积极意义在于A 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B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 有利于选拔人才25. 图 2 和图 3 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 2 图 3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26. 下列各项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州道路御史大夫A、 B、 C、 D、27.“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28自秦汉

8、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BC D29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0.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40 分)31专制主义中央集

9、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请回答:(1)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 分) (2) 分别列举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一项措施?(3 分) (3)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4) 32.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

10、)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序表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1)明清两朝皇帝是怎样处理国家政事的?(3 分)(2)明朝的殿阁大学士与清朝的军机大臣有什么相同之处?(3 分)(3)明清这种政事处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4 分)33. 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10 分)34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11、且日断十事, 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二: 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2 分)(2)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4 分)(3)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2 分)(4)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3 分)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 分, 30 小题,共

12、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D C C D B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A C C C C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C B A C D A B B 第卷非选择题(共40 分)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40 分)31 (1)核心内容: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2 分) (2)唐太宗设道为监察区;设三省,分相权为三。(任 1 分)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设三司使等职分割相权。(任 1 分) 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归六部。(任 1分) (3

13、)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 分)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1 分) 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 分) 32 (1)明清皇帝都是亲自处理军国大事,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固定的职权,没有下属机构,只是起到顾问作用。 (3 分)(2)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参与决策。( 3 分)(3)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完全寄托在皇帝一个人身上。 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华民族多灾多难。(4 分)33措

14、施: 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6 分)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2 分)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2 分)34( 1) 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2 分)(2) 唐太宗认为应由宰相协助管理全国事务,这样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明太祖认为丞相多小人,易专权乱政,所以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4 分)(3) 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2 分)(4) 没有矛盾,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唐太宗用相, 是为减少决策失误,最根本的意图是为统治长久;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江山稳固。(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