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9第22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2KB
约51页
文档ID:5283671
1-19第22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_第1页
1/51

第一卷第22章,1,《资本论》选读,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卷第22章,2,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 转化为资本,,第一卷第22章,3,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二章论述资本积累以及与资本积累相关的一些问题第二十二章要说明的是资本是怎样来的本章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说明资本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扩大的第一卷第22章,4,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虽然本章讲述的是资本积累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与资本积累有关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在这一章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在资本积累问题上的若干错误理论第一卷第22章,5,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二章共有五节: 第一节论述什么是资本积累以及资本积累是如何进行、资本积累的条件, 本节最重要的思想是,说明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如何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导致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只成为一种表面现象由此,揭示了资本积累的本质第一卷第22章,6,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批判斯密认为积累的资本最终都会转化为工人的消费基金的错误思想(斯密教条)。

第三节研究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第一方面因素:剩余价值在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分割同时,批判了西尼尔的“节欲论”第一卷第22章,7,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四节研究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其它因素,包括题目中所列的各个因素 第五节批判所谓的“劳动基金”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部分是一个由自然决定的固定的量,工人工资在工人数量影响下,只能在这一限度内波动第一卷第22章,8,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第一卷第22章,9,第一节,如题目所示,本节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第二方面: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所有权规律向资本主义占有权的转变第一卷第22章,10,第一节,一、资本积累是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的(668-671) 1、什么是资本积累:(668-669) 中心说明资本是如何通过扩大再生产不断积累的 “我们以前考察了剩余价值怎样从资本产生,现在我们考察资本怎样从剩余价值产生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第一卷第22章,11,第一节,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条件(669) 第一,剩余价值必须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才能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第一形态是商品,因此它必须首先实现为货币,才能与原有的预付资本一同,以同样的方式转化为资本,即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转化为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第一卷第22章,12,第一节,第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必须以社会上存在着可供积累资本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物质产品的存在是由社会生产的结构决定的,而不是由流通决定的换句话说,从社会角度看,这些产品是靠生产出来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生产,任何企业都“买”不来这些产品第一卷第22章,13,第一节,“市场上的过程只是实现年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交换,使它们从一个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人手里,但它既不能增大年生产的总额,也不能改变生产的物品的本性可见,全部年产品能有什么用途,取决于它本身的构成,而决不取决于流通 (669-670),第一卷第22章,14,第一节,为了使社会剩余产品中包括用于积累的物质资料,“一部分年剩余劳动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们要超过补偿预付资本所需的数量总之,剩余价值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 (670),第一卷第22章,15,第一节,第三、剩余价值要转化为资本还需要有追加劳动,因而,需要有可变资本的人身材料。

一方面,资本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上追加劳动量,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靠追加劳动力数量充当可变资本的人身材料工资里包含了抚养家庭的费用,因而,因此社会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第一卷第22章,16,第一节,有了以上三方面条件,特别是后两个条件,剩余价值就可以在事实上转化为资本从以上说明中,可以了解到: “积累就是资本以不断扩大的规模进行的再生产671) 实际上这三个条件讲的就是资本顺利地完成流通过程第一卷第22章,17,第一节,二、资本积累的实质以及资本积累引起的所有权内容变化(671-678)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无偿占有的他人剩余劳动(671)“追加资本……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无酬的他人劳动产生的672)用来吸收工人劳动的生产资料和用来维持工人劳动的生活资料都是来自于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第一卷第22章,18,第一节,“如果资本家阶级用贡品的一部分从工人阶级那里购买追加劳动力,甚至是十足的价格来购买,就是说,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那还是征服者的老把戏,用从被征服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去购买被征服者的商品 (672) 这反映了资本主义交易中表面上“公平”所掩盖的不公平。

第一卷第22章,19,第一节,“不管怎样,工人阶级总是用他们这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了下一年雇用追加劳动的资本这就是所谓‘资本生资本’ (672) 这就说明了资本的来源只是工人的剩余劳动第一卷第22章,20,第一节,资本积累活动反映出, “对过去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成为现今日益扩大的规模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惟一条件资本家积累的越多,他就越能更多地积累 (673),第一卷第22章,21,第一节,2、资本积累引起的所有权内容的变化(673-677) 资本的每一次积累都包含着货币与劳动力相交换这同一般商品交换有着共同的形式,即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因而,每一次交易都是符合商品交换规律的第一卷第22章,22,第一节,尽管如此,马克思仍发现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 思考:什么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它的“直接对立物”是什么?,第一卷第22章,23,第一节,“表现为最初活动的等价物交换,已经变得仅仅在表面上是交换,因为,第一,用来交换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本身只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劳动产品的一部分;第二,这部分资本不仅必须由它的生产者即工人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新剩余额。

(673),第一卷第22章,24,第一节,“这样一来,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仅仅成为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成为一种与内容本身无关的并只是使它神秘化的形式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他人的已经对象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他人的活劳动 (673),第一卷第22章,25,第一节,在一般商品交换中,交换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而价值则是以生产商品时付出的活劳动为基础交换总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为前提的 在为资本积累而进行的交换中,资本家用来交换他人商品(劳动力)的价值,却不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而是以他人劳动为基础见673-674页第一卷第22章,26,第一节,所有权的基础以及交换内容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成了似乎是一个以它的同一性为出发点的规律的必然结果 “因此,不论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好像同最初的商品生产规律如何矛盾,但这种占有方式的产生决不是由于这些规律遭到违反,相反地是由于这些规律得到应用 (674),第一卷第22章,27,第一节,出现这种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向以他人劳动为基础的占有权的转化之所以发生,关键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这些带来了生产关系性质的变化,因而使占有规律也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第一卷第22章,28,第一节,在这种变化中,从每一个具体交换来看,都是符合一般商品交换的原则的,但是,“如果我们对资本主义生产从它的更新的不间断进行中加以考察,而且我们考察的不是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工人,而是他们的整体,即资本家阶级和与它对立的工人阶级,那么,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676-677),第一卷第22章,29,第一节,商品交易是在个别人之间发生的,所以人们往往难以从这些交易中发现现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因为买卖只是在个别人之间进行,所以不可能在这里去寻找整个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677) 马克思则是从再生产的联系和两大阶级整体考察,才发现了在资本积累过程的直接现象和个别交换环节上看不到的性质第一卷第22章,30,第一节,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结果(667-668) “尽管每一个单独考察的交换行为仍遵循交换规律,但占有方式却会发生根本的变革,而这丝毫不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667),第一卷第22章,31,第一节,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因此所有权规律性质的转化也就成为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规律。

“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677-678),第一卷第22章,32,第一节,三、总结论:(678) 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这就说明了“资源禀赋”的实质并不是“禀赋”,……) “在生产的巨流中,全部原预付资本,与直接积累的资本即重新转化为资本(不论它是积累者手中,还是在他人手中执行职能)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比较起来,总是一个近于消失的量(数学意义上的无限小的量)678),第一卷第22章,33,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第一卷第22章,34,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第二节揭露“斯密教条”的错误 古典政治经济学正确地认为,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使用,这就要使剩余产品由生产工人来消费 由此也产生了“斯密教条”的错误,即认为积累的资本全部由工人来消费第一卷第22章,35,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斯密教条”的内容: “虽然每一单个资本分成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但社会资本只分解为可变资本,或者说只用来支付工资。

(681),第一卷第22章,36,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斯密教条的错误在于,在积累的资本中没有看到不变资本的部分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在于商品的普遍交换迷惑了人们的视线 正确解释问题的方法应当是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考察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第一卷第22章,37,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第一卷第22章,38,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本节揭示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与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批判庸俗经济学把资本积累解释为“节欲”的辩护理论第一卷第22章,39,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一、资本积累的必然性:(682-684) 剩余价值的分割决定着积累量,同时也产生了资本积累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矛盾因此,需要研究资本积累的动机和目的,以说明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分割中占主导地位的使用方向第一卷第22章,40,3.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 节欲论,“剩余价值一部分由资本家作为收入消费,另一部分用作资本或积累起来在剩余价值量已定时,这两部分中一部分越大,另一部分就越小,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分割的比例决定着积累量。

(682-68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