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19728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8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民版选修4《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考试说明:唐 太 宗 高考指导意见:“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朝的历史要素:1. 时间:618年907年2.都城:长安3. 时代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注意联系必修教材中关于唐朝的主要内容),5.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618年907年),衰落,奠基,发展,鼎盛,灭亡,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唐末起义 藩镇灭唐,建立,李渊建唐,2、玄武门之变 取得皇位,(原因、过程、性质 联系课本第9页学思之窗),二、贞观之治:,一、东征西讨定基业(军事

2、统一全国),1、战争:随父起兵 618年推翻隋朝统治,1、“治”或“盛世”的概念:,2、出现的原因(客观、主观),3、表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4、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及其体现,二、贞观之治:,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599 626 649),用史实说明唐太宗以“存百姓”思想治国,二、贞观之治,(一)含义:唐太宗统治期间,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促成了唐朝社会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升平景象 。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二)原因客观:隋的繁荣,为唐的

3、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科技的进步主观:吸取隋朝亡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唐太宗的雄才大略和励精图治,完善科举制度, 提高进士地位。延揽人才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三)“治”的表现 1.政治方面:,以“存百姓”思想治国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制定唐律,仁义为本,慎用刑法,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 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4.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5.对外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来文化 兼收并蓄,3.文化方面,思考1:此材料体现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材料一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

4、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存百姓”思想 即民本思想,思考2:唐太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认识到人民力量强大,思考3:贞观之治中哪些措施体现了民本思想?,(见课本第9页),(四)“治”的结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外交方发展,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升平景象 。,魏 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二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内举不避亲 (长孙无忌),外举不避仇 (魏征),用人不问出身 (程

5、咬金),用人扬长避短 (“房谋杜断”),这一材料反映唐太宗什么政治特色?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阅读下列材料 (以下摘自 贞观政要)材料三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1)材料三.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材料四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2) 该材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

6、以“存百姓”思想治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自我测评: 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13分),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励精图治,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分),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思考:唐太宗怎样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哪些地区和民族? 哪些政策? 哪些方式?) 1、 民族团结政策(开明的民族

7、政策)“战而后和”策略,不同的民族地区不同的措施设置羁縻府州,成为民族地区一种地方制度 建立行政机构 册封民族首领 和亲政策 2、民族团结的主要表现突厥族(策略 方式 成果)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具体情况?)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北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后嗣受唐册封吐蕃:和亲政策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对西藏发展作出什么贡献?(加强联系和友谊,促进藏族地区的发展。),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意义? 1、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举例说明) 2、促进汉藏人民交往和友谊 3、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如一”。试评价这一观点。,2、积极影

8、响: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巩固了唐朝的统一,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唐朝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 3.唐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力发达的交通,为中原与边疆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积极影响,四、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设鸿胪寺为接待外宾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方针(如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2.主要表现(国家、交往情况) 交往广泛: 七十多国 各种人员来往频繁 贸易往来频繁;佛经被大量翻译,多种宗教传入中国。玄奘赴

9、天竺取佛经,加强中印文化交流 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及其影响唐都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 3.影响 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形成东亚文化圈,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开放的对外政策,小结:“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虚心纳谏:,魏征,善于用人:,法律 民本 减轻刑罚,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经济,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生产恢复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文化繁荣,房谋杜断,民族 关系:,“战而后和”的策略,设置羁縻府州,册封,设置管理机构:,和亲,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对外 关系:,开放政策,友好的对外政策鸿胪寺

10、、长安,开放的文化政策:-兼容并包,扩大影响提高声威文化多元,完善三省六部制 和科举制,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知人善任 扬长避短,以“存百姓”思想治国,虚怀纳谏,(三)“治”的表现,“存百姓”,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三)“治”的表现,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提高进士地位,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制定唐律,减少死刑条款,(三)“治”的表现,1.武力征服,先战后和:突厥、薛延陀等; 2.册封:西北各民族 3.设置机构: 羁糜府州(厥)安西都护府(西突厥) 4.和亲:文成公主入藏,1.设置机构:鸿胪寺 2.对外贸易频繁,世界性都市长安 3.对外文化兼容并蓄、玄奘取经,五

11、、晚年的反省,、过 失:、反 省:、自我评价:,、纳谏渐少, 、滥用民力 大兴土木,撰写帝范,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善于用人和纳谏 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形成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与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评述唐太宗的政绩,千秋功业,后人评说,青年闯将 建唐立功 一统天下 战功赫赫 杀兄逼父 夺位登基 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反躬自省 一代名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