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72105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结尾,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安徽省特级教师陈家富,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有耐人寻味的结尾。,特别是考场作文,因为结尾直接关乎文章的主旨是否明确,是否深刻,是否新颖,所以备受阅卷老师的重视。文章结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分数的高低。,近几年,我市小升初毕业考试作文,都要求学生写写人或记事的文章。那么,怎样写好这类作文的结尾呢?下面,我以一篇六年级考场作文为例,和同学们谈谈写好考场作文的几个方法。,题目:回报,材料:从出生起,我就被爱包围着。家人、朋友、老师、同学都是那么真心地爱着我。今天我终于有了一次回报的机会

2、。 要求:以所给材料为文章开头,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的一件事,把自己回报的过程写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回报 (作者 流塘小学 郭翠) 从出生起,我就被爱包围着。家人、朋友、老师、同学都是那么真心地爱着我。今天我终于有了一次回报的机会。,天色阴得如黑夜。不一会儿,一场骤雨急速而下。我刚刚买书回来,打着一把橘色的伞,从车站快步向家走去。我饿极了,累透了,恨不得长出翅膀,立刻飞回我那温暖的小屋。,忽然,我看见了张阿姨和他的儿子。他们的情况比我惨得多。她打着雨伞,一缕头发被雨打湿了,紧紧地贴在头皮上。发梢不停地滴水,她的双臂紧紧地搂着孩子,一脸焦急的神情。她的孩子走路摇摇晃晃

3、。猛然间,一阵大风向他们席卷而去,顿时,伞被风刮在了地上,雨狠狠地抽打着它,伞坏了。,我踏着一摊摊雨水,快步跑了过去,用伞遮住母子俩。我焦急地问;“张阿姨,怎么了?”张阿姨用竹枝般的手指抹抹脸上的雨水,说:“孩子发烧了,出租车也不停。真急死人了!最近的医院也要走四五百米,伞又坏了。怎么办啊?”张阿姨微微抽泣起来。,怎么办?怎么办?要不把我的伞借给她?可是此处距我家还有200来米,没了伞,我不是要淋成落汤鸡了吗?但我又怎么能对眼前的这对母子视而不见呢?再说,孩子的病也不能拖啊!犹疑不定时,我小心地瞥了一眼孩子。,脸烧得通红,目光空洞无神,我的心被这目光砸疼了。我想到了很多:我难过时,张阿姨送来的

4、一碗热粥,像太阳一样温暖我的心窝;我悲伤时,小弟弟安慰我的话语,像银铃一般悦耳动听“现在,”我握紧拳头,在心里想,“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这伞,一定要借!”,我坚定地对张阿姨说:“阿姨,伞给您,我还有一把呢。”说着,我把伞塞到她手里。她的眼睛陡然亮了,喜悦的脸庞仿佛一朵带着露水的芙蓉。,看着她们走远的背影,我开心地奔向雨中。侧耳细听,雨声似乎像一支歌,唱得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支爱的歌,一支回报的歌。在优美的歌声里,我张开双臂,旋起了曼妙的舞姿,一、篇末点题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即在文章结尾回扣题目,使题目更加鲜明突出。比如这篇例文的结尾,就巧妙地回扣了“回报”这个题目。,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

5、也有不少是这样结尾的,比如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唯一的听众的结尾: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也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会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作者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在总分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化和土特产及名贵药材后,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作结尾,总结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二、 浑然一体 “起、承、转、合”是写作文的基本章法。作文结尾即体现出一个“合”字。因此仅仅做到点一下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开头和正文细节相呼应,使文章整体圆

6、合,前后照应。比如这篇回报的结尾:“看着他们走远的背影,我开心地奔向雨中。侧耳细听,雨声似乎像一支歌,唱得人心里暖暖的。,这是一支爱的歌,一支回报的歌。在优美的歌声里,我张开双臂,旋起了曼妙的舞姿”就与第二自然段的“天色阴得如黑夜,不一会儿,一场骤雨急速而下”相照应。,同样的雨天,不同的心境,既一线贯之,又渐行渐深,可见其谋篇之巧妙。同时这个也与第四自然段的心理描写相照应,有力地突出了“回报”这一主题。,三、卒章显志 许多佳作的结尾,除了回扣文题,照应前文之外,还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卒章显志的“志”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作者对“情、理、意”的表达。而对“人、事、景、物”的表达,总的来说是从开

7、头就要涉及的,作者只有把“人、事、景、物”表达明白后,“情、理、意”才能够彻底明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情、理、意”开头可以不见,文中可见可不见,但文末不可不见。卒章显志,即升华主旨,即塑造文魂,即画龙点睛。回报一文比较特殊题目即主旨,所以篇末点题,也就收到了卒章显志之效了。,我们的语文书中也有不少卒章显志的优秀范例,如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的学会看病的结尾,就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作者让儿子自己看病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尽早独立,她在结尾这样写道:“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的时候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立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8、四、言短意长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耐人寻味,力争给读者以余音绕梁的美妙享受。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下面列举两篇六年级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的结尾,诚望给您一些启发。,桃花心木的结尾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灯光的结尾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五、自然结尾法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结尾的方法例如:月光曲的结尾:“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

9、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又如:飞夺泸定桥:“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最前线。”李闯王渡黄河:“闯王谢了船夫,带领大军胜利渡过了黄河。”,如大理石街、一个苹果大森林的主人等文章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是我们常用的结尾法。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六、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例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10、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设问,反问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七、抒发感情结尾法 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结尾写道:“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样结尾,老班长那种关心同志、舍己救人、忠于革命的品质便跃然纸上,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如海上日出、珍贵的教科书、桂林山水、桥等课

11、文均采用了这种方法。,这种结尾法适合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明。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八、启发式结尾法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例如:小马过河结尾:“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人家怎么说,而应该自己去试一试,另外,如草地夜行、在艰苦的岁月里等课文的结尾均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结尾法适合于童话、寓言故事,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给读者留下思考、想像的余地。不要赤裸裸地写出来。,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

12、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作者先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接着描写“我”的心情,最后描写“我”鼓起勇气向前走的形象。,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切忌毫无目的描写或为了描写而描写。,九、展望未来结尾法 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结尾“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祖国的南大门。随着社会主交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结尾紧扣题目,照应文章的开头,衔接文章的重点和主体,不仅能引起读者对文章全文的回味,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印象,而且会使读者受到启示和鼓舞。,以上共支九招为同学们写好作文。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如果文章开头是点明中心,结尾一般是用展示未来的方法作结尾,同时,展望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切忌生搬硬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