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71893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 年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文科历史高一年级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30 题, 60 分)1. 礼记王制中记载周代命卿制度说:“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对材料中的“卿命于天子”的准确理解是A.周天子通过“命卿”,强化对地方的控制B.天子所命之“卿”的地位高于天子分封的诸侯的地位C.周天子通过“命卿”,加强了中央集权D.“命卿”说明诸侯国的官员任命由天子决定2. 史记 ?殷本纪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2、”。材料中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A.血缘亲疏 B.地位尊卑 C. 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3. 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薄 D 专制王权强大4.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

3、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5.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 次,朝贡齐国11 次,朝贡晋国20 次,朝贡楚国 2 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 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2 -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6. 右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记录了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山( 今胶南县 ) 。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表明秦始皇登山的最主要用意在于7. 荀子君道写到: “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

4、,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8.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 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学术观点 D秦简的记载9.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

5、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 10. 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基本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B.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 炫耀文治武功C宣示皇权至上D 祈求国泰民- 3 - 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 其操纵

6、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12. 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A “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B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C “设行中书省 , 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13.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

7、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A、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B、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C、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D、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14.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15. 嘉定二年( 1210 年) ,南

8、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4 -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 D 三衙16.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龙生龙,凤生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A B C D17.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A 秦汉B隋 唐C 魏晋

9、南北朝 D明清18. 右图为南宋宝佑四年科举考试录取人员的材料,共录取进士601 人。其中官僚出身184 人,平民出身(祖上连续三代没有当官)417 人。该材料可以看出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世家子弟可以依靠门第录取孝和廉为录取主要标准官员文化素质得到一定保证A. B. C. D. 19. 北宋中期以前,在谏官、御史任上成名者众多,如包拯、赵抃、唐介等,敢于向皇帝仗义执言、对大臣大胆弹劾,对防止朝政走向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了北宋中晚期,“谏官不论得失,御史不劾奸邪” 。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施行效果取决于皇帝B古代监察谏议体制对权力监督和反腐起到了一定作用C古代谏官、 御史的个人

10、素质对监察谏议制度影响极大D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5 - 20.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为解决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设立中朝设置节度使设立通判实行推恩令A BC D21. 王 安 石 在 河 北 民 诗 中 写 道 , 边 境 百 姓 “ 家 家 养 子 学 耕 织 , 输 与 官 家 事 夷 狄 ” ,感 慨 他 们 生 不 逢 时 , “ 汝 生 不 及 贞 观 中 , 斗 粟 数 钱 无 兵 戎 ” 。 这 些 诗 句 表

11、 现 了 作者 : 对 冗 兵 冗 官 的 不 满 对 田 园 生 活 的 赞 美 对 唐 代 治 世 的 向 往 对 北 宋 孱 弱的 无 奈A. B. C. D. 22.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23.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 ,

12、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24. 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 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 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6 - 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

13、机构分权制衡25.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26. 柳宗元在封建论 中说: “有叛人而无叛吏, 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 有叛国而无叛郡 ,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 秦朝、汉朝、唐朝 D 战国、汉朝、宋朝27. 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

14、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作者观点相符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A BC D28.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7 - A B C D29.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

15、稍薄弱,则有分裂, 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30.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二主观题(共30 分,其中 32 题 22 分, 33 题 18 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 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章炳麟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