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44821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建筑群设计--调研分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校园建筑群规划设计 调研分析,http:/ http:/ http:/dx.yutian.cc http:/ http:/ http:/ 理解课题内容 剖析基地状况(物质的、物理的、文脉的) 了解民生形态(问卷、主要生活氛围情趣等) 发现缺失,弥补需要。 培养对基地的感情 1、对不可达基地的理解和感受 2、对可达基地的理解和感受 探寻概念来源,真教育不仅在研究某种规定的课程,亦不仅在为目前生活从事准备,而是有关全人生活,包括其可能生存的全部时期;是灵、智、体各方面能力谐和的发展,预备学者得在此世以服务为乐对于现代社会,除了家庭教育以外,学校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和智育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2、用。它应不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灌输,还更需为儿童的性格陶造、体能训练创造良好条件,并为此奠定坚实基础。,真教育的目的,因此,对于感染性最强和发育最迅速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学校教育空间,除了一间间最基本的教室之外,还应有丰富的交流空间、游戏空间、劳作空间等,并创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室内外环境,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培养儿童友善的人际关系、坚韧的性格等,并在游戏中辅助知识的吸收和运用。同时,校园中需要充足的户外活动场所,使他们的体能得到足够锻炼而健壮成长,并使他们在充分接触自然中观察生命的奥秘,为将来承担所需的使命打下良好基础。,新型学校建筑的特征,1、具有满足各种学习活动开展的学习空间 这种教学体系是

3、以适应学生的爱好、兴趣、特点,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型学校的学习环境中配备有教材、教具甚至连计算机这样的设备也可供学生随时方便的使用。也就是说,在日常活动中,校舍环境具有到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设计上,空间的连续与贯通相当重要; 学习方法上,学习小组可大可小,与之相对应学习空间大小划分的灵活性尤为重要,而且对大小空间的转化速度要求顺畅,这就是开放空间、灵活空间在新型学习中出现的必然性或必要性的结果。 在开放、灵活空间中创造相对安静、坦然学习的个人学习领域的学习角(comer)是常见的做法。 另外与一起上课的传统形式相比较,新型学校中个人的走动明显增加,为此,除了相

4、应地增加活动面积(3 4m2人)外,增强室内材料的吸声性能亦很重要。,2、创造具有生活情趣的学校环境,传统的学校建筑是站在“教育者”施教的立场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空间构成、场所大小及室内外的一切设施,优先考虑到老师展开教育活动之需。新的学校建筑是为满足“学习者”展开学习活动创造的环境,从时间上讲,学生整天或者终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学生在校期间除正常学习行为外,休息、游戏、交往等都是正常的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及未来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把学校作为具有生活情趣的环境进行设计处理,是新型学校建筑构思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中注意入口、门厅、餐厅、交往空间、游戏空间及其环境的创造,并使其具

5、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把这些看得与教室同等重要。,3、面向社区开放的场所 传统的学校:面向成人教育、夜校、培训班等开放。学校站在施教者立场上,把多余的校舍或空闲的空间、场所借与地区使用者,以提高校舍及设施的利用率。新型学校:希望学校与社区互成一体, 如同新型学校变“教育”场所为“学习”场所一样,面向社区“学习者”开放,把那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区居民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学校不单是为在校学生的专用领地,凡是希望参与学校学习的社区成员像在校生一样参与学习活动,对在校学生而言,社区也是学校的一部分。,(1)与社区互动的开放式小学校的定义 将学校设施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将原来封闭的学校变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校

6、积极为家庭和社区服务,同时学校也可广泛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学习资源。 学校成为学习型社区的学习中心,成为社区成员的再教育场所。 同时,除了向地区 “学习者”开放以外,新学校还应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福利及体育活动的据点,成为增强地区凝聚力的核心。 学校向社区开放,本身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增强家长与孩子的相互理解都将起到有益的作用。,(2)与社区互动的小学校建筑设计方法 设计的过程: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与设计 学校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为在校学生提供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还为当地的社区成员提供业余教育的功能。就要求这些学校的部分或公用建筑空间具备多功能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有必要和投

7、资方、教师、学生及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来。整体平面布局的开放性探讨安全性考虑及与社区有效的通达 选址:开放式的小学校的设计从总平面设计就应该考虑在社区中的位置及对社区的影响; 整体布局:还要考虑哪些设施可以向社区开放,及这些设施对总平面布局产生的影响,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开放的需要及相应的便于学校的管理,而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安全问题:成为当今学校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既要体现开放的思想,满足孩子们活泼开放的天性以及社区的使用要求;还要兼顾安全措施,这给校园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如何配合学校的管理 学校建筑要实现与社区资源共享,必须考虑到建筑设计

8、应为管理提供方便。开放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与之对应的建筑设计模式。例如公共用房靠近社区设罝,设立专供社区及家长的出入口及家长办公室等。综上所述,向社区开放的小学校的空间层次依次分为:城市社区街巷小学校校园 教室。小学校的规划要考虑社区居民的行为活动规范,使社区居民、儿童的使用互不干扰。,(4)小学校的设计应考虑到社区的性质,体现社区的价值取向 每个场所都有自身的价值取向,而且被赋予地域的特征。学校的设计应能体现社区文化及地域风格。让学校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中心的作用,做到“可见性、可达性”。,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校建筑的性能,近年来,智能化学校的研究与实践成了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

9、“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开放式教学”,“学校环境生活化” 为目标的新型学校,只有使学校达到智能化,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标准。,一、调研分析(一)问卷调查法 1、问题的种类 问卷中要询问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1)背景性的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 2)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 3)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主观世界状况方面的问题。 4)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 2、问题的结构 1)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而不要把性质或类别的问题混杂在一起。 2)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 3)按问题

10、的时间顺序排列。 3、设计问题的原则 要提高问卷回复率、有效率和回答质量,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2)必要性原则,即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 3)可能性原则,即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超越被调查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回答能力的问题,都不应该提出。 4)自愿性原则,即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凡被调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正面提出。,4、问题的表述 表述问题的原则 1)具体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2)单一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

11、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3)通俗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4)准确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 5)简明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啰嗦。 6)客观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言。 7)非否定性原则,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二)观察法 1、行为记录法 在不同时段记录校园不同使用者在校园中的行为轨迹,以了解他们对不同空间的使用方式和使用频率。或在某一固定场所记录一天中不同人的使用情况。,2、场地调查内容

12、A.建筑场地本身,包括场地的内部特点和构成; B.建筑场地的地形图; C.围绕场地的周遭事物及对场地有影响的因素; D.场地及周遭的历时态和共时态的建筑坏境调查。 通过调研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进形文脉分析。小学校的场地调研: 小学校的选址;总体布局与基地周围的道路、建筑物等的关系,出入口位置的分析评估等。 现有校园建筑物的造型、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 社区文化及城市空间调查等。,(1)物理环境 A.气候:传统的建造方式中,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的建筑师对气候是不应忽视的。 B.日照分析:日照与建筑的关系,体现在日照对场地的布局影响,包括间距、阴影、采 光等。 C.主导风向:主导风向是影

13、响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方面之一,包括:对污染源的合理布置;影响形成场地内的小气候。 D.噪音源:这里噪音源更多的是指人类活动制造出的具有污染性的声源,如火车运行声、飞机起落声、汽车、各种机械声音等等。建筑设计一般采用: a.偏离主体偏离噪声源方向;b.隔离植物、构筑物,建筑物布局都可减弱噪声;c.结合地面、地下布局等方式。,例: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场地位于新干线沿线旁,维诺利通过建筑布局巧妙地解决了建筑群体与铁道的关系,对此, 贝聿铭评价道,“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是优秀方案,强调的是街区空间,把东面用实墙与铁道相隔离,视觉、音质的影响处理得当。满足功能,具有卓越的尺度感。从中可以看到他隔离噪声源与

14、城市空间关系之间的设计才能。,3、物质形体分析内容和方法 常见的物质形体分析内容与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1)物理环境分析内容和方法;(2)物质环境分析内容和方法;(3)时态分析与技术,(2)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分析是文脉分析的重要方面。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城市规划层面,城市设计层面和建筑设计层面。 A.城市规划层面 区位:反映建筑所处的城市层面、位置。 交通:反映建筑所处城市或区域的可达性、动静流线。 控制线:在规划中具有强制性的界限及视域范围,如视廊、高度控制线、建筑红线等。 经济技术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B.城市设计层面 控制线 一般由设计者对环境的深入了解后产生的对设计场地的一

15、种限定。具有分析性、引导性和全局性。城市设计层面的重要要素包括:限高、空间界面线、城市轴线、景观线等。迈耶设计的盖蒂中心,其生成过程就体现出控制线的妙用。,图形与背景分析即黑白关系图 城市的形体环境都具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Figure and Ground)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以黑表示),空间则是背景(以白表示)。由此入手我们便可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简称 “图底分析”。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想通过增加、减少或变更格局的形体几何学来驾驭空间的种种联系。其目标旨在建立一种不同尺寸大小的、单独封闭而又彼此有序相关的空间等级层次,并在城市或某一地段范围内澄清城市空间结

16、构。,正如美国学者罗杰所说:“一种预设实体和空间构成的场决定了城市格局,这常常称为城市的结构组织(Fabric),它可以通过设置某些目标性建筑物和空间,如为场提供焦点、次中心的建筑和开敞空间而得到强化。”而表达剖析这种城市结构组织的最有效的图式工具就是“图底分析”,这是一种简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秩序的二维平面抽象,通过它,城市在建设时的形态意图便被清楚地描绘出来。,从罗马市容图中我们看到,建筑物覆盖密度明显大于外部空间, 因而公共开敞空间很易获得“完形”(Configuration),创造出一种“积极的空”或“物化的空间”(Space-as-Object)。由此推论,罗马当时的开放空间是作为组织内外空间的连续建筑实体群而塑造的,没有它们,空间的连续性就不可能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