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743849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1、知识与能力掌握左传的相关知识、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吟咏体会,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

2、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我们学习的新课烛之武退秦师,将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

3、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故事背景,链接,无能为( )也矣,共( )其乏困,秦伯说( ),与郑人盟,夫( )晋,何厌之有,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wi,f,gng,yu,f,fn,zhu,秦军氾( )南,若不阙( )秦,夜缒( )而出,失其所与,不知( ),使杞( )子、逢( )孙戍之,zh,q,

4、png,qu,检测练习,通假字,1.“已”通“矣”,了2.”说”通”悦”,高兴 3.”共”通”供”,供应4.”知”通”智”,明智,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如:秦伯说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如:失其所与,不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课文串讲,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动,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使:派,若:如果,师:军队,辞:推辞,翻译,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5、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犹:尚且,为:做(什么),用:重用,而:才,是:这,过:过错,然:可是,(烛之武)许之,翻译,1、用四个字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晋秦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用四个字概括第二段的内容?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临危受命,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合称为“春秋三传”。,本课验收,左传,编年,公羊传,谷梁传,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

6、属二主)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A,本课验收,3、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本课验收,作业:1、预习3、4段2、做发的篇子,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吟咏体会,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4.今急而求子,是寡

7、人之过也。,因为他对晋国没有以礼相待。,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南。,我年轻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现在国家有危难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啊。,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敢以(之:这事)烦,越:跨过。,以:来。,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那,焉:为什么,以:来,陪:增加,厚:变厚,薄:削弱,以为:作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

8、(东西)。,形名,所害:所+动,尝:曾经,翻译,(烛之武)曰,夜:在夜里。,(烛之武)夜缒而出,为:给,名状,远:远地,用:介词,表原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济:渡河,(晋君)许君焦、瑕,版:防御工事,所知:所+动,夫:发语词,有何厌,厌:通“餍”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东:向东。,名状,封:使成为疆界。,使动,肆:扩张。,阙:削减,焉:从那里,以:来 表示目的,唯:希望,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翻译,乃:于是,子犯请击

9、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之:代指秦军,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及:达到,因:依靠,而:却,蔽:损害,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知:通“智” ,明智,乱:(军队)散乱,易:替代,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去:离开,之:代词,指郑国,翻译,思考探究:用四个字概括第三段的内容?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是什么?,说退秦师,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亡郑利晋,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存郑利秦,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10、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贪忘恩,小 结,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存郑利秦,晋贪忘恩,三点理由,1、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D,本课验收,2、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失其所与,不知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D,本课验收,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

11、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C,本课验收,作业:1、整理笔记2、预习分析人物形象,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第三课时,1、知识与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强化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吟咏体会,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目标,翻译下列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夫晋,何厌之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

12、是很困难的。,晋国,有什么满足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土地。,使秦国的土地减少来对晋国有利,希望你考虑这件事。,2、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 ; ; 。,检测上节课内容,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1、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烛之武退秦师。,探究交流: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 是什么?(分析人物形象),郑伯-,佚之狐_,烛之武_,秦伯_,晋侯_,礼贤下士,从谏如流。,识人才的伯乐。,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 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 政治手腕了得。,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

13、治家的风度。,二、善于分析利弊。,一、善于利用矛盾。,三、善于揣摩心理。,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四、讲究语言艺术。,从故事发展来看,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情节曲折,波澜起伏。留干去枝,详略得当。对话简洁,语言精练。,词类活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与郑人盟既东封郑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 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驻军,驻扎),(意动,以为边邑),(订了盟约;建立同盟),使动,(使得利),(使成为疆界),名词动词,(使.退却),(使亏损),(使灭亡),使动或意动用法,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状语,词类活用,(在东边),(在西边),(在晚上,

14、当晚),(在早上;到黄昏),形容词动词,因人之利而敝之 肆其西封,(损害),(扩张、延伸),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名词,词类活用,(恩惠,好处),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形容词名词,(远方,边远的地方),(缺少的东西),(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晋惠公)许君焦、瑕 夜缒(烛之武)而出 敢以(之)烦执事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特殊句式,(主语),(主语),(主语),(宾语),(宾语),(介词),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何厌之有,倒装句,特殊句式,(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于

15、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有何厌宾语前置),判断句,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乱易整,不武。,特殊句式,(“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焉用亡郑以陪邻? 夫晋,何厌之有? 君之所知也,(为什么要,何必),(,怎么。),(所+动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固定句,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通假字,矣,供,悦,智,餍,缺,(古/今),贰于楚也 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今有急而求子 越国以鄙远 以烦执事 亦去之微夫人之力,古今异义,(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您,多指男子/儿子),(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离开/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