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与防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739688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6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犯罪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少年犯罪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少年犯罪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少年犯罪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少年犯罪与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犯罪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犯罪与防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青少年犯罪,LOGO.姓名,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梁启超,1、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6、有前科的累犯占很大比例。 7、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主观原因 1、道德观和人生观偏差。一切事情以自我为中心,荣辱观颠倒,崇尚金钱、贪图享乐,贪慕虚荣,好逸恶劳。 2、法律意识淡薄。有的

2、未成年人觉得学习成绩最重要,平时对法制教育不重视。 3、文化素质不高。辨别是非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盲目模仿社会不良现象。 4、青春期心理。(1)易冲动;(2)讲义气; 刘某,19岁, 初中, 江苏无锡安装地下室通风系统, 因朋友的女友跟别人跑了,打群架,要三万, 黑社会和绑架罪, 3年半。 (3)好奇心;(4)叛逆心;(5)隐私权。,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二)家庭教育 1、父母离异再婚,动荡家庭,孩子容易孤僻、偏激。 2、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 3、家长忽视道德培养。有的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只顾满足孩子

3、对金钱的需求,忽视了对孩子品德行为的教养。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5、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三)学校教育 1、“应试教育“造成法制道德观念淡薄,对是非善恶辨别能力差。 2、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往往用简单的训斥甚至体罚来教育落后生,使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过早流入社会,容易在被引诱、挑唆和胁迫下违法犯罪。 3、有的学校管理不善,校风不正。一方面校方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甚至对校内学生勾结校外流氓勒

4、索在校学生等现象的治理无力。另一方面,校方对学生逃学、抽烟、酗酒、早恋等问题管教不严,听之任之,导致一些未成年人心灵扭曲滑向犯罪。,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四)社会因素 1、受经济发展负面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风气。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三、如果预防青少年犯罪,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做起。 1、要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3、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