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38805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王练,数学教材辅导 (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的主要内容,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数与代数,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结合情境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不涉及进位、退位的问题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情境抽象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第六单元 购物,在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2、题(元、角、分的认识)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经历用不同的工具度量物体长度难于统一的过程,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和米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空间与图形,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通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图案设计等活动,体会图形的美与价值,经历统计的过程

3、,体会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 统计,实践活动,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 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人最多,哪班人最少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调查你们组同学最喜欢 电视节目,2.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长 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我的成长足迹,(二)教材的编写特点,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 样化。把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能用数与形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4、,5.注重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调查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二、教材主要问题与解答,1、在“小小养殖场”中,怎样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发展数感?,教材通过“小小养殖场”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一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在学会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描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到定量刻画。 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描述。例如,在34,85,200三个数中,85就比34多一些;但是,如

5、果三个数换为34,42,85,85就可以说比34多得多了。对于用语言描述几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时,结论是相对的,只要不出现逻辑上的混乱,比如,“85比42大一些,85比34大得多”即可。,教材的情境只是学习的素材之一,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第9页“猜数游戏”的形式进行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既体会到数的大小关系,又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自然地引入“多得多”“少一些”等语言。,2、怎样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安排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观察活动中,可能有教师认

6、为实物观察的课堂组织难度较大、占用时间长,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直接进行图片观察。但实际上,空间观念的形成仅靠教师的讲解和图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亲身的实践体验。实物观察活动利于学生发现所观察物体的形状特征,便于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或站在相对于物体的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形状的直接经验。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观察活动,不断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建议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实物观察-图片观察-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并从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可观察、易交流的物体,比如

7、,被观察物体不易太小,物体的各个部位要简明并具有显著特征。观察时,还要注意物体不要放得太高,和学生的视线最好在同一水平线上。,3、在本册测量内容中如何组织估测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对1厘米、1米等表象的建立,这是估测的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1厘米、1米等物体的长度,帮助他们对长度单位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些熟悉物体的长度表象,比如,铅笔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便于以后用他们作为标准去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例如教材14页量一量的(1),教学中可以不仅仅定位在熟悉用直尺测量的方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3厘米、5厘米的表象。,其次,在开展估测的活动时,教师要对

8、学生进行估测的指导。为做好估测指导,教师需要对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层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抓住关键内容组织有效教学。教材15页的第1题是开展估测活动的第一个层次在长度单位理解的层面上进行估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估测,之后还要注意把估测的结果与精确测量后的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再估测”进行不断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同时,这里形成的某些物体长度的表象,如食指宽的长度还会成为估测其他长度的一个新的参照物。教材18页第2题是开展估测活动的第二个层次-通过参照物进行的估测,通过同已知长度(门的高度)的比较,来估测其他物体的长度(小明和机灵狗的身高)。教学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

9、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素材,进行估测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这种估测方法,但不需要学生背诵。,为做好估测指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加强生活中测量经验的积累。比如,找出“身上的尺子”:一拃的长度、一步的长度等,把他们也作为标准帮助学生完成日常生活的估测任务。,4、在第三单元第28页“拔萝卜”的教学内容中,如何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竖式教学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算法多样化和竖式都是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教学目标。如果教师感觉教学内容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2课时或者1课时完成。 算法多样化在数学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它体现了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认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

10、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看起来学生在观察、 实验、 尝试、修正等过程中花费了时间,但他们却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通过尝试 过程中的 逐步调整,加强了数感和估计能力;他们在检验猜想并进行修正的过程中发展了运用数学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所有这些都是 数学课程所希望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第二,有益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 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第三,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学生使用的策略也向老师显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这使

11、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第四,通过各种算法的交流,借助直观模型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其实,在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特别是前两种方法本质上与竖式是一样的,一个是用计数器的模型,一个是用口算。老师可以将这些方法进行沟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竖式的道理,比如“数位要对齐”。 竖式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教师需要在此对竖式做适当的介绍。除了上面提到的口算和竖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要对齐”以外,教师对竖式的书写格式也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此外,熟练掌握竖式也离不开必要的练习。,5、“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编排特点是什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

12、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引入,还是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教材都设计了大量操作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认识图形”中,教材通过“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既引入了平面图形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接下来, 教材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动手做(一)”通过折、剪、拼活动,鼓励学生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解和组合;“动手做(二)”,借助七巧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拼图;“动手做(三)”鼓励学生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图案。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第二、在实际情境

13、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引入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以后,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例如,寻找交通标志中所认识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理解情境图的问题 估算结果 开展独立的探索活动 在交流中理解计算的方法 加强竖式的指导,6、如何进行教材53页“发新书”中的估算教学?,估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并为判断计算器、口算、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工具。 第三,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

14、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估算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估算意识的培养,二是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估算的内容,目的是通过估算40本新书够不够发,帮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因此 ,在这里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首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问题不精确计算出结果是否也能解决”,以使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如果学生口算基础好,不愿意估算,建议教师可以用选择题的方式,来增强估算的必要性。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是30本够,还是40本够”的问题,“促使”学生选择进行估算。除此之外,我们还希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能够体现估算必要

15、性的、更好的问题情境。,在估算教学中,机械地去记住几种估算方法是无法形成估算意识的,也难以发展估算能力。所以,在估算教学中,应当多增加一些估算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体验,积累学生的经验。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估算的方法,只要能解释清楚问题,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比如有的学生把两个数都估成20,由此得出40本够了;有的学生把一个数估成20,另一个数不变,也由此得出40本够了,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估算的结果,不要求学生用“”来表达,也不要求用程式化的语言进行笔答,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7、如何提高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能?,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技能是重要

16、的,它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形成基本计算技能,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练习要注意科学性,教师不要人为地过高要求难度和速度。 在100以内加减法教学中,为落实好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学生对百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操作、直观模型、生活经验等多个角度理解“数位对齐、满十进一、借一当十”的道理,并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操作、直观模型与数的运算建立联系,以促进学生反思,进而建构对百以内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另外在理解算理过程中,实际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教学时还应适当配合直观教具,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为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提供实际支撑。

17、当然,操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先说后摆,先摆后说、边摆边说。,第二、把握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100以内加减法要求学生每分能计算34题左右;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只要求学生能正确计算出得数即可,没有速度要求。教师要根据这个标准合理安排练习,不能对速度和准确度做过高要求。,第三、设计有效、形式多样的练习 练习的呈现方式要多种多样,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准备练习。 (1)有针对性地设计。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熟悉百以内加减法的方法。特别是找到本班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2)练习形式要多样。既可以设计单纯计算的题目,也可以设计一些对比性练习、改错练习、趣味游戏、探索活动、解决问题等。 (3)合理地安排练习阶段。对于新学习的内容要及时练,及时反馈,因为遗忘是先块后慢的;注意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在后面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穿插有关的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